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1年3月,美英法等国为首的北约以保护平民、制止人道灾难作为发动战争的主要理由发动了利比亚战争。因此,利比亚战争涉及"人道主义干预"这项课题。从西方正义战争道德理论视野去考量利比亚战争,利比亚战争称不上是"人道主义干预",其在"正义战争目的"这一层面上存在道德短缺。即使按西方人道主义干预原则,唯有当极其严重的人道灾难发生时,人道主义干预才能成为正义的战争目的,但这并不适用于战争前夕的利比亚。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革命战争的进步目的、掠夺性战争的反动目的、统治阶级借助战争转嫁危机的险恶目的。列宁高度关注战争的政治目的,区分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不同目的。斯大林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捍卫民族生存"的正义目的,正义战争目的对于士兵的道德有激励作用。毛泽东特别注重战争的政治目的,剖析了革命战争及帝国主义战争的政治目的,揭示了战争的军事目的,探究了战争的军事目的与政治目的的相互关系,阐明了战争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依据战争的政治本质和政治目的,把战争区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种类型,阐明了区分战争性质的标准以及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态度,提出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军事伦理原则,确立了军事行为的道德评价标准,肯定了勇敢牺牲、宽待俘虏的人道主义价值。  相似文献   

4.
战争人道化的提出,表明了战争本身并不是国际政治的目的,而只是作为创造和维护国际正义的必要与合法的手段,因而彰现出人道主义精神。本文视域中的战争人道化,强调的是作战过程中应遵守区分原则和比例原则。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19日,法国率先对利比亚开火,随后,欧美各国对利比亚展开空袭。近日,战争的指挥权正移交北约。由于在学校住校,我没有办法时时追踪着这单新闻的进程,也查询不到战争的缘由,但读完这些新闻,我的心中却燃起了熊熊的怒火。不管法国有多么正当而又道貌岸然的理由,但这却是对其他国家主权的践踏,更不要说,仅仅几天的战火就让上百平民因此丧命。学过历史,学过政治,让我知道大国间的明争暗斗、利益关系有多么复杂,但如今,他们是发达国家,他们是满世界宣扬人道主义的"正义传播者"。不管有多么难以调节的纠纷,用战争这种方式都是对生命、对主权最放肆的践踏!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其理论具有强调主体轻视客体、强调人本主义反对客观主义,力图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化,用现代西方人本主义补充和改遣马克思主义等特征.人道派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是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西方社会面临的双重"危机"的回应之果.  相似文献   

7.
章晓 《华章》2011,(14)
本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从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三大基石--新教伦理之核心概念"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道主义之"人"、"人权"、"人性"和"人道"及社会福利观念出发,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通过对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义","恕"、"仁"的比较研究,提出人道主义应该成为伦理思想的主流,自由、平等、博爱是道德的根源,主张人性解放,这给当时中国思想界、教育界带来了全新的内容,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革命.  相似文献   

9.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中指出:人道主义有两个方面的含意:“一个是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一个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原则。”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道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是作为伦理原则的人道主义的指导思想和伦理基础;而作为伦理原则的人道主义是从属于并表现人道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这里,重要的是指出这两个方面的区别。把人道主义区别为两个方面,是这篇文章的重要论点。这是对历史上人道主又的内容进行科学分析而提出的一个精辟论断,也是对我们过去多次批判人道主义的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10.
抗美援朝战争,正如毛泽东所说,是一场"保卫中国,支援朝鲜”的战争.这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正义战争. 对于中国来说,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究竟具有何种意义呢?这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克劳塞维茨与孙武军事伦理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克劳塞维茨与孙武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并且他们研究战争的哲学方法论基础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这导致二者的军事伦理思想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军事民本思想、战争的道德伦理评价标准、治军的道德策略、战争的人道主义精神4个方面。对二者的军事伦理思想进行全面的比较,有助于对二者军事伦理思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非西方国家的干涉有了新发展。西方新干涉主义更加注意披上"道义"和"法律"的外衣,兼用军事打击和经济、政治制裁等手段;但同样是为了扩大其利益、推广其价值观,确保或实现其世界霸权地位或者主导地位。西方新干涉主义是冷战后世界大势与西方国家内部政治、历史、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产物,日益具有美国式"巧外交"的色彩。它侵害了非西方国家主权及其民众的人权,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动荡和人道主义灾难,并且累及西方国家自身,是对人类道德理想的亵渎和对人类文明的侵蚀,客观上是以暴制暴从而延续人类相互厮杀、相互制服的劣根性,本质上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因而不该通行无阻。世界各国应该从中汲取教训。  相似文献   

13.
浅析人文主义与中国当代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主义”一词源于西方文化,义称“人本主义”,起始于14-16世纪的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这一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它以复兴希腊和罗马文化为标志,提出了人道主义——即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以人道反对神道,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宗教与道德束缚。我国自古就存在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重民轻神”的主张,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法看“人道主义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道主义干预”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冷战结束后大力提倡并广泛实施的政策,其实质在于妄图使以军事手段干涉别国内政的做法合法化,是霸权主义的恶性膨胀;它以“人权高于主权”、“人道主义干涉”的思维指导其行动,鼓吹保护人权和防止人道主义灾难比维护国家主权重要,粗暴干涉别国内政,是对国际法的基础——国家主权原则的公然违背,因而冲击着当今国际法体系,不利于建立和平稳定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15.
卡尔·桑德堡(1878—1967)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独具风格的诗人,他是“芝加哥诗人”中最重要的一位。作为亲历战争的诗人,桑德堡对战争的性质和意义有着深刻的了解,对战争的态度经历了从崇尚战争、反战到支持正义战争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在他的诗集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沿着他的心路历程研读他的战争诗人们看到了“人民诗人”成长的过程;人们更能体会到作为诗人和作家他的深刻与永恒:战争,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它都是残酷的,给人类带来的只能是痛苦和灾难。  相似文献   

16.
托尔斯泰影响较大的伦理思想是生命理论和非暴力抗恶论.生命理论包括生命的基本矛盾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他非常重视艺术的道德价值,而且重视艺术家的道德修养.非暴力抗恶论主要观点:生命的神圣不可侵犯是任何道德的首要和唯一的基础;战争就是大规模杀人,宣扬正义战争就是为杀人的罪恶辩护;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的不是哪个具体的人,而是社会制度;停止支持各国社会制度的办法是拒绝执行杀人命令;革命暴力无法征服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它在文学艺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对中国的现代文学中的“人道关怀”型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论文阐释了我国现代文学中“人道关怀”型现实主义文学的的理论源头,以及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8.
<正>近代以来,中日之间发生了两次大规模战争,一次是1894-1895年间的甲午战争,另一次即我们普遍称作的抗日战争:始自1931年日本入侵东北,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直至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中日之间的这两次战争,对日本来说是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对中国来说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两次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路程,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战争虽早已结束,但因日本的侵略及罪行而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延续至  相似文献   

19.
格老秀斯正义战争思想包含丰富的内容,自然法是其正义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正义战争和战争中的正义是其正义战争思想的核心,和平是其不懈的追求。格老秀斯的正义战争思想影响深远,但也存在不足,最突出的在于过于夸大正义一方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当代学生》2011,(Z3):60
当战火硝烟弥漫到利比亚时,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便沦为了人间地狱,战争让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战争带来贫穷、饥饿、疾病和呻吟……不论战争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