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德育的好坏。长沙县十中为了提高德育的成效,广泛开辟德育渠道,充分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研究。一、更新德育观念,重构德育管理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就是政治思想课”的观点明显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德育在内容和方式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德育已成为一项系统的工程。理念上———实现由“管”向“导”的转化。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渴求独立,但对纷繁复杂的…  相似文献   

2.
3.
学校德育与社会环境都是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往往是不同的.我们承认学校德育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尤其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涉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本强调了在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阐述了社会环境、教育自身以及教育对象的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李长攸 《山东教育》2000,(31):13-14
现行的学校德育工作模式偏重于学校、教师的作用,忽视与家庭、社会的积极联系和配合、协调,这样,只在学校采用单一、封闭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不利于更好地教会学生做人。因此,德育必须走改革与发展之路。遵循这一思路,我县以县第一实验小学为实验基地,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构建了网络化的情感立体德育体系。我们采取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方法,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广,对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机制   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学生德育失效原因的分析,探讨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确立学校德育的核心,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让道德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道德最重要的老师。  相似文献   

8.
陈祥春 《教育导刊》2008,(11):58-59
传统的学校德育,较为关注学生对规范的熟悉、接受与遵守,因而在教育中主要使用“灌输式”。当代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单一使用“灌输式”来进行德育已显得无力与低效,对学校德育进行改革是必然的应对策略。我们认为,实施主体性德育也许是解决德育困境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德育对象的主体性 ,是当前学校德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说它重要 ,就在于从目前的德育现状看 ,无论教育的主导思想 ,还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都存在着阻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弊端。为此 ,从理论上重新认识和实践中加强德育对象的主体性的思考 ,这对把德育真正放在首位 ,提高德育成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 )加强德育对象主体性的理论思考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任何事物的发展 ,都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中 ,教育者的教育影响是外因 ,外因要通过主体的内因而起作用。在德育过程中 ,学生个人的成长与进步 ,主要在…  相似文献   

10.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龄前儿童具有"以我为中心"的特点,即对任何事情都"以我为中心",什么都离不开"我".这一阶段的儿童不会从第三者的角度看问题,缺乏客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进入小学,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式或家庭式生活转为以学习为主的学校生活.从入学开始,学校生活便成为他们整个生活中最有意义最重要的内容,这时摆在小学生面前的首要任务是适应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和学习规则.比如,要遵守上、下课纪律、按时完成作业、不能随便在课堂上讲话、下课后方可去厕所等等,这时他们才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小学生了,做事、说话已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任性,对自己的行为要有约束.虽然他们对于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有强烈的愿望和动机,但要很快适应并顺利过渡却存在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11.
应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德育环境对人们思想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努力加大环境建设力度,不断优化德育环境,同时又要根据环境的实际状况,注重培养德育主体的自主意识,增强他们对环境的分析、把握能力,努力形成环境与德育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性道德教育与主体性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道德教育论与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分别从社会性和主体性角度揭示道德教育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二者又都存在着严重缺陷,割裂了道德教育中社会性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片面地将其一方视为道德教育的本质。实质上,主体性道德教育与社会性道德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主体性道德教育主要是从人的主体性需要方面确认道德教育;社会性道德教育主要是从人的社会性需要方面把握道德教育;我们应当超越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和社会性道德教育论的狭隘性和片面性理解,站在更高的视点和更广的视野中去理解和把握道德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德育走出困境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校德育软弱无力。学校德育局限于传授道德知识 ,忽略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学生所学内容同社会实际状况反差强烈 ,因而被冲击得所剩无几。德育要走出困境 ,必须充分发挥德育对象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主体互不对等,缺乏交流互动,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德育互不兼容、不相承认的现状,从构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格完满的愿景出发,揭示“承认”在学校道德教育场域中的意义为学校德育是受教育者自愿自主的实现道德内化及学校德育社会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德育中,纯粹的说教对学生已不再奏效,要有效地向学生注入灵魂和精神的力量;就必须在师生之间架起心灵相通的桥梁。巧妙地利用情感效应,应当是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的方法是:给学生倾诉的机会;用真诚和微笑燃起学生积极进取的希望之光;形成健康的心理小气候。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网络信息对当代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其给当前德育和德育管理工作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德育管理的新目标和新内容,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管理的新模式。文章指出,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从思想、组织、内容、人员、方法、信息等方面加强德育管理。此外为了提高德育管理的实效性,还要加强校园网络精神文化建设,并注重德育科研的开发和深化。  相似文献   

17.
当前,青少年的道德缺失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道德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家庭是人的第一生活环境,家庭道德教育是每个人接受道德教育的开始,是每个人接受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然而,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许多不利因素冲击着家庭道德教育。拟就社会转型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缺失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蒋建微 《中国德育》2007,2(1):16-17,48
道德源于生活,远离生活的道德教育是缺乏根基的。道德教育只有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道德与生活才能建立起真实而有意义的联系。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儿童在家庭生活中逐渐理解自己与社会、他人的关系,进而形成基本的生活态度、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随着我国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每天的用餐时间成了家人相聚的重要时刻。家长餐桌上的言行,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较大的影响,餐桌上的德育值得家长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把培养学生道德能力作为德育的重要任务符合道德品质生成发展规律,符合学校德育环境的变化,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首先要从真理性的道德知识入手,同时又要重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从本质上分析主要是因为家庭教育在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没有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家庭教育要以德育为核心,就需要父母从观念、教育素养、教育原则等方面进行积极改进,从而确立家庭德育的支点——孝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