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逻辑方法存在缺陷、不具有合理性,科学的客观主义基础被超越了。科学哲学以解释学和建构论的方式将人引进科学中,科学由此具有价值。在错综复杂的价值关系中,人类必须把对人的终极关怀当作科学的目的价值,以引导科学的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五四科学精神价值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科学精神即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的现代性思维方式,其价值体现在先驱们试图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与科学方法的传播,改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使民族精神理性化,从而实现人的现代化.新文化运动后,因受制于社会政治条件,五四科学精神失落,反科学、非理性思潮不时泛滥,造成了不少严重的历史失误.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继承五四科学精神,完成先驱者们改造思维方式的未竞事业,抓好文化心理结构的转换,建构理性的新世纪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3.
创新知识的开放与披露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至关重要.R&D人员对创新知识的可占有性存在两种可替代性的策略:开放科学或保密.全球化开放创新时代,R&D人员通常会采取开放科学的策略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基于这种观点,本研究对开放科学技术政策的建构提供了全新的解释,并从“科学-商业”二元价值维度提出三种类型的开放科学行为,并深入探讨了开放科学技术政策建构的三大基本逻辑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4.
科学价值的"库存"模型和孵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科学价值如同物质性产品的价值一样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同时它又不同于物质性产品的价值而表现出自身的特征。科学价值以“库”的形式存在着,表现为“科学价值库”,而其实质上是历代科学人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不断累加的总和。科学价值的“库存”模型是对科学价值库中的价值累加效应的数学建构;而科学价值的“孵化”机制则是科学价值库中的价值由隐性到显性转化过程的程式反映。  相似文献   

5.
历史经过了自然史与社会史之后在科技史中实现了自己的自我认识;科技史是历史自我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所描述的是一个介于自由意志与客观规律之间的世界;科技史史料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同时还具有科学价值;科技史的建构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主体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科技史的思想基础是历史科学而不是科学哲学;历史的客观主义原则必然表现为科技史的当代主义;科技史中蕴含着一种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崭新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考察了功利主义的科学价值观及法兰克福学派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根据科学技术的内在本质 ,其价值体现主要有三方面 :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伦理价值。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使科技与伦理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科技伦理化趋向日益明显。建构面向未来的科技伦理是高科技时代的迫切需要。科技伦理化道路就是把科技的三个方面的价值追求统一起来 ,以实现科技服务于人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马佰莲 《科学学研究》2007,25(5):891-896
 自由是实现科学创新的基本条件,是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目标下的科学家个人自由是以社会责任为基础的内在自由和外在自由的统一,是一种责任自由。但是,我国目前科研体制中存在着不利于责任自由实现的限制因素,根源在于它仅仅把科学作为促生产的手段,而没有同时把科学求真本身当作目的;以拟成果购买制改造现有的政府立项拨款制,同样遮蔽了科学的精神价值,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体制的弊端,实现对责任自由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科学传播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在科学共同体内部及与社会之间的扩散与再建构过程。科学传播伦理探讨的哲学基础有科学实在论转向科学建构论,科学功用与科学精神的背离,公众理解科学由缺失模型转向民主模型。科学共同体在科学传播中负有"保证科学成果信息的真实性与透明性;客观公正地传播科学成果的价值和社会影响;尊重公众实际理解能力,适度简化对科学知识的表述"等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9.
白鹏 《大众科技》2008,(7):201-203
文章阐明了价值共识实现的原因和方法以及实现价值共识的途径主要包括:意识形态建构、价值社会契约、视域融合、寻找重叠共识,要实现价值共识必须加强价值共识的政治前提和语言基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拉图尔通过自己的关于科学形成原因的新解释学说,提出了新的对称原则,即取消自然与社会的对立,来试图从科学的社会建构转向科学的建构。在此基础上他认为科学是在行动者网络中被建构的,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也相继形成,从而转向于一种新的科学观。他提出行动者网络理论主张在科学的建构中对社会进行重组,实现主客统一。拉图尔认为自己脱离了社会建构主义的阵营,但通过考察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强纲领的几点联系,我们发现他的理论仍然坚持科学的社会建构主义的一般原则,其实是对更广阔的社会建构主义的补充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