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仁玕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佼佼者。一八五九年,他向洪秀全条陈《资政新篇》,提倡学习先进国家“邦法”和“技艺”,试图按照资本主义模式,改革、发展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反映了洪仁玕的多方面的进步思想。现就他的法治思想,略作探讨。一法治,即以法治国,就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意志,通过法律制度维护自己的统治。资本主义法制理论,是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家康德、法学家施泰因等提出,目的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统治。洪仁玕的法治思想,深受资本主义法治的影响。洪仁玕法治思想发端于一八五二年。他是洪秀全族弟,因在洪秀全金田起义后受株连,遭到清军追捕,“不能家居”而“遍游各洋避祸”(《洪仁玕自述》),  相似文献   

2.
读《历史教学》1993年第1期陆干斌作《太平天国的国号有几个?其演变原因是什么?》一文,其中所称“金田团营时的国号为太平兴国”、“在东乡改国号曰太平天国”、“洪秀全在永安即帝位,改国号为太平天国”一说,颇可商榷: 一、据陆文称洪仁玕《太平天国起义记》说:“洪秀全在永安即帝位,改国号为太平天国”,《起义记》的作者实非洪仁玕,而是瑞典人韩山文(Theodore Hamberg),陆文引用有误。按洪仁玕曾参与洪秀全早期的革命密谋,他亲身参加金田起义以后,去广西浔州圩,时  相似文献   

3.
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军师,是希望洪仁玕能够为他实现控制中央决策中枢的愿望,以遏制李秀成对朝局的影响。洪仁玕的一切施政,包括著名的《资政新篇》,都是出于维护洪秀全绝对君主专制权威的目的。但是洪仁玕不仅没有能够实现洪秀全对他的两项期望,尤其没能节制住李秀成的迅速扩张。相反,却破坏了他执政前天国中枢本来运行正常、效果良好的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4.
洪仁玕"新政"失败原因新探--从权力结构的角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军师,是希望洪仁玕能够为他实现控制中央决策中枢的愿望,以遏制李秀成对朝局的影响.洪仁玕的一切施政,包括著名的《资政新篇》,都是出于维护洪秀全绝对君主专制权威的目的.但是洪仁歼不仅没有能够实现洪秀全对他的两项期望,尤其没能节制住李秀成的迅速扩张.相反,却破坏了他执政前天国中枢本来运行正常、效果良好的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5.
中国铁路的首倡者洪仁●周书利中国铁路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提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人是洪仁。洪仁,号益谦,别字吉甫,广东花县官禄布人。是洪秀全的族弟,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领导人。他生于1822年(道光二年),从小与洪秀全友谊深厚,是洪秀全拜上帝会的...  相似文献   

6.
在西学东渐背景下,洪仁玕是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选择太平天国政权包含了反清和效忠洪秀全两方面的内容。洪仁玕的一生深受洪秀全的影响,他个人流亡香港的特殊经历也是其以太平天国为最终归宿的原因之一,传统文化中的族类民族思想和封建君臣伦理观念对他的选择起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837年,洪秀全第三次考秀才落第后,曾大病40余日。生病期间,他做了许多奇怪的梦,时常胡言乱语。这就是太平天国历史上著名的“异梦”。据洪仁的记述和太平天国的文献记载,洪秀全在梦中被上帝召上天堂,授以“除妖”大任。此说是否真由梦境而来,史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洪秀全在一年前曾“粗读”过《劝世良言》,故此在病得神智不清时,会产生与该书内容相符的“上帝召见”幻觉,而太平天国的文献则把这种幻觉大大地渲染了①。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太平天日》纯属“杜撰”,亦即“上帝召见”之说纯为捏造。孰是孰非?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的经济管理思想与政策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的经济管理思想和政策主张主要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施政纲领里。前是在洪秀全的主持下制订的太平天国政纲,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消灭地主剥削阶级,全面进行社会改革的战斗纲领。后是由洪仁Gan提出来,经过洪秀全批准颁发,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略。章主要从这两部太平天国的政纲入手,对太平国的经济管理思想和主要政策措施及其产生的历史根源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洪仁玕(1822—1864年)号谦益,广东花县人,农村塾师出身,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族弟。他不仅是天国后期总理朝政的“军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现存者约二十余首,绝大部分保存在他于1861年9月所撰《军次实录》一书中。其内容除少数纯系宣传宗教的性质者外,多为抒发豪情壮志、揭示革命理想或咏物纪事、指斥时弊之作。“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洪仁玕的诗篇中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内容,迄今还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封干王     
1859年4月22日(天历己未九年三月十三日,阴历咸丰九年己未三月二日),驻守安徽长塘河的太平军将领赐福侯黄玉成,领着一位商人打扮的中年人到天京(今南京)来见天王洪秀全;天王于当天接见了这个中年人。俩人一见面,“彼此悲喜交集”。是谁与天王这般有旧、使天王如此动容?!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在将近一月之后被天王封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理太平天国朝政的洪仁玕。洪仁玕(1822-1864年)是天王的族弟,是天王早期革命活动的参与者。在天王还以宗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的洪氏集团是以天王洪秀全为轴心(天王死后以幼主为核心)、以洪姓家族成员为主要组成部分而结成的一个农民阶级的宗派集团。洪秀全东乡登极确定的五军主将制度及永安建制使该集团初露端倪。"天京事变"后王长、次兄被封为安王、福王标志着该集团的正式形成。1859年,洪仁被封为干王后该集团势力加速膨胀。洪氏集团的腐败加速了太平天国的衰亡。  相似文献   

12.
关于咸丰十年上海战役,学界多关注其战略意义,而忽视战役进程中李秀成和洪仁玕的意见分歧。通过梳理史料,可以发现,虽然洪仁玕与李秀成私下商定东征苏常沪,并在天京军事会议上得到洪秀全批准,但是随着太平军逼近上海,李秀成主张武力占领上海,而洪仁玕为维持与西方的议和关系,背弃初衷,甘愿放弃上海。洪仁玕态度的转变对于上海战役的失败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而学界把太平军此后一系列的失败皆归咎于李秀成未能占领上海,也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13.
试析洪仁玕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仁玕是中国近代农民阶级的杰出代表,1859年到天京后,以“开新朝必颁新政”为宗旨,提出了自己系统的文化观。对其文化观的研究有助子我们把握近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试就洪仁玕的文化观作一浅析,欢迎批评、指正。众所周知,近代社会是中西文化剧激冲突和交融的时期,面对这一动荡的局面,洪仁玕在“以有用之物为宝”思想的指导下,对中西文化进行了审视。洪仁玕认为,中国古代典籍里虽多“吟花咏柳之句”,但亦不乏治国平天下之道,不能搞虚无主义,他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为编写《汉语大字典》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对于太平天国官书《太平天日》的作者问题,史学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有的资料或论著注明该书的作者是洪秀全,有的又注明此书的作者是洪仁玕。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曾写信向北京大学历史系请教,得到回信说:“此书内容  相似文献   

15.
近代伟大的农民大起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树起了旗帜。经过两年奋战,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称为天京。太平天国定都后,在十年多的时间内,先后在天京兴建了一千多个宫、府、衙、馆。天王洪秀全宫是当时最宏伟的宫殿。天王宫殿是洪秀全作天王时居住的地方,也是“天朝”的象征。太平天国在这里公布了著名的《天朝田亩制度》;1854年东王杨秀清“天父下凡”后回拜天王,洪秀全在这里举行了有团结意义的“金殿议事”。  相似文献   

16.
洪仁玕(1822—1864),字谦益,号吉甫,出生于广东花县官禄 的一户农民家庭,是洪秀全的同高祖族弟。他自幼饱读经史,接受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象当时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希望通过科举之正途,获取功名,荣耀族里。然而,“至二十八九岁,经考五科不售”①。个人的理想归于破灭。地处广州腹地的官禄村,一方面由于清朝官吏统治的腐朽,鸦片泛滥,烟馆林立,广大劳动人民深受其害,洪仁玕对此耳闻目染,感受深切。另一方面,官禄也与全国各地一样,土地高度集中,大部分土地集中于毕姓地主的手中,广大农民除交纳沉重的租赋外,…  相似文献   

17.
“删书衙”是太平天国删改儒家典籍的机构,1854年3月,天王洪秀全下诏设立。衙所设在明瓦廊大街,由曾钊扬、何震川和卢贤拔等人负责,由洪秀全亲自指导。规定“凡前代一切文契书籍不合天情者概从删除”,删改后的书籍必须送交洪秀全审阅,同意后方可刊刻颁行。“删书衙”的成立意味着太平天国对待中国古代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的政策由“扫地荡尽”变为删改选用。  相似文献   

18.
1860年前后,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冲击,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发生了新的变化。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的具有发展资本主义倾向的《资政新篇》和1861年冯桂芬写成要求清朝政府实行变革的《校邠庐抗议》,就是这种思潮击发出来的涛声和浪花。他们虽然站在不同的立场,以不同的历史视角,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却产  相似文献   

19.
人民版教材及教师教学用书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人教版新老教材都叙述为“拜上帝教”,岳麓版称“拜上帝会”。那么,洪秀全创立的到底是“拜上帝会”还是“拜上帝教”呢?  相似文献   

20.
纪念太平天国起义一百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8月19日至21日在洪秀全、洪仁歼的故乡广州市花都区举行。与会有中国(包括香港、台湾)、日本、韩国学者78人,提交论文60余篇。本次研讨会以太平天国与中西文化为主题。学者们的论文比较集中地讨论了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