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实际环境,是制约语言使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语义理解是对特定语言材料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义的正确理解,它即包括对词义的理解、同时也包括对篇章的理解;语义的理解离不开语境,语境在词汇意义和语篇意义的理解上起着制约和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英语阅读理解教学范式重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语境不仅对阅读理解的效率和质量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且是提高当代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研究生英语阅读理解教学必须对传统的教与听模式进行根本性变革,将文化语境纳入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从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角色转换、从学习的各个层面建立适应语言学习规律的新体式、从阅读理解的技术性方法上进行有益探讨,从而构建起以文化语境为导向的研究生英语阅读理解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3.
从语境的两个层面(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对语境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作了剖析,阐释了语境理论对正确理解源出语的内涵及避免在语义翻译转换过程中出现误解与误译的重要性。理解原文是科技翻译成败的关键,而语境分析则是获得正确的语义转换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论语境对修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修辞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语境与修辞有着密切的关系。语境对修辞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语言性语境要求表达和理解应注意上下文语境的修辞特点;场景语境要求表达者根据场景的特点来选择修辞方式,接受者应根据场景的特点来判断对方话语的修辞特点,理解对方话语的内容;背景语境要求理解经过修辞加工的语言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的背景下进行;认知语境要求理解经过修辞加工的语言要注意认知主体的认知特点,体会其语言的修辞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言社会化范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全新语言研究视角。这一范式摆脱了传统语言研究过度偏重心理认知的束缚,探讨了语言学习中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从语境、认知和身份三个方面探讨语言习得的社会化过程。作为语言研究的重要领域,二语习得研究也开始受到语言社会化范式的影响,开辟出新的学术空间。从语境、认知和习得者身份三方面将语言社会化范式引入二语习得研究具有创新意义,推进了二语习得研究社会化转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翻译主要包括原文理解及再创作两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理解源语言文化和转化为目的语言文化的过程。因而文化语境在翻译的两个阶段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李白诗歌为例,探讨了文化语境在李白诗歌中的体现及其具体的翻译方法。作者研究了语境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语境的分类,着重讨论了文化语境及其与翻译的关系,并且从文化语境的视角研究李白诗歌的四个译本中的主要翻译策略,同时指出了语境翻译学有着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空间。  相似文献   

7.
语境问题是语言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对语境的认识追随着语言研究的理路而嬗变。在结构主义语言研究的范式中,语境研究主要聚焦于语言层次中的内部结构关系,主张语境的形式理性;功能语言研究范式彰显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寻求语境的工具理性;认知语言学强调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使语境研究发生认知转向,企图探索语境的关系理性。词汇作为语言有机体中最丰富、最核心的要素,它的生成、演变及其使用只能在语境的基底上得到合理的解释,作为一个重要知识领域的词汇教学研究自然离不开对语境的认知阐释。从认知语境视角看,词汇教学是调动学习者的词汇相关知识和经验论域知识的过程,彰显认知主体对词汇存在的语境阐释和理解,因为词汇意义是无数语境条件下的使用、复现特征的强化和固化,最终源于认知主体之经验。  相似文献   

8.
以现代电视广告语言为对象,简要分析电视广告语言的语境及其对话语理解的推动作用,初步探讨语境理论对广告创作的启示与要求,提出了语境与语言配置的三条原则:呼应原则、沟通原则、协调原则。  相似文献   

9.
作为语言使用环境的语境分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语境中的各个因素都可能影响译员对源语的理解及对译语的表达。对源语的理解要通过对语境的分析与掌握来确定;而目的语中词语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决定口译质量的关键,它同样受到语境制约,口译时快速选词、准确达意都离不开对语境的准确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0.
语篇语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既有语境理论在以往的语言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 ,在语言研究重心从句子转移到语篇之后 ,既有语境理论逐渐显露出不足之处 ,比如语境研究和语篇研究脱节 ,没有清晰的语境范畴 ,没有明确的语境分类标准等等。这极大地妨碍了语篇的动态研究 ,同时也阻碍了语境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应考虑以语篇为依托 ,将语篇研究与语境研究结合起来 ,用动态语篇语境的概念 ,弥补既有语境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窦君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5):125-127
韩礼德和巴赫金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研究实际使用中的语言,他们都认为对语言的理解不能脱离语境,包括情景语境和社会语境.韩礼德对语境的最大贡献是他提出了语域理论,巴赫金注重的是交际的整体性,他的理论推动了动态语境和互文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斯佩伯和威尔逊(Sperber&Wilson)关联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语境要素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强调语境研究的视角应转向语境的认知研究。通过对动态语境的概念、动态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特点等作初步的分析,指出语义受语境的制约,而语境本身就处于动态的变化当中。交际的核心不在于言语,而在于意义的理解,语义分析法只能在初步语境中实现.而言语分析及交际分析应该在动态语境中完成。在言语交际中强调动态语境突出了动态的语言形式,从而对言语交际的分析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3.
语境长期以来是语用学及其他语言使用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回顾在不同领域关于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关系所做出的研究,可以发现动态地理解语境对于话语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语境进行了解,可以有助于他们对于无论是文本语言还是话语语言都能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14.
语境的意义     
语境是针对语言表达与理解而言的,有解释功能和选择功能,可分为言辞语境和非言辞语境.语境参数公式可为分析语言表达式的涵义和指称提供较为方便的工具.认知语境中的认知模式是确定的,语言表达式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涵义是随语境而变的.格赖斯的合作原则说的是发话人和受话人的共有背景知识,斯珀波和威尔逊的认知语境是指人在认知语言意义过程中的语境.传统语境研究中所提语境并非都是静态语境,动态与静态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文化语境也是语境因素.语境的形而上学表述会模糊其本来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巴赫金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语言的性质问题。他认为,对语言的理解不能脱离语境。他强调社会语境的作用。他的理论推动了对动态语境和互文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言传语境”与“意会语境”是对低语境和高语境内涵的表征,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问题。两种语境差异有着不同的溯源,容易令交际者产生困惑、误解和不适。在“意会语境”中从事跨文化交际,应该在语言风格、逆向思维和交际观念等策略层面寻找突破口,并坚持差异性、倾向性和合作性三大语境交流原则。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传播技术手段的进步和民权思想的崛起,“意会”语境中的中国文化有着向“言传”语境迁移的态势,不仅要求“知识共享”,还要求“价值互补”,既要坚持文化“本土特色”,又要加强外部语言文化的“认同”,这对于培养我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理解度和宽容度,增强我们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缩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距,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语言交流是一种依据思维原则或规律来进行的认知活动。语言的理解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即交际者的认知和推理过程。对比分析了传统语境和认知语境,通过具体语言现象分析了认知语境在话语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境这个概念的理解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受到语用学综观的影响后,也逐渐从静态转变成了动态,从传统转向了认知。顺应论把语境分为了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而意义是在动态的交际语境中生成,语用文化隐含在动态的语言交际活动中。Verschueren将交际语境因素概括为语言交际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四大类,为言语交际及其相关语境的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在现实的交际中,交际双方也应依赖语境,顺应各种因素的变化和调整,完美地达到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文化和语言的关系为基础,从语言对文化语境的选择,文化语境对语言理解的作用,语言理解反映语境三方面来论述了文化语境与语言理解的关系。我们认为文化语境是语言理解的重要因素,借助文化语境可以使语言理解更为贴切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