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5年4月5日~6日,教育部2005年教师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为了贯彻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师应用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而制定。计划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实行)》为依据,在2005—2007年间,将组织全国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2.
为了贯彻《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远程教育计划”的实施,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教育部于2004年12月25日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2004年12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根据《标准》,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纲,组织编写了培训教材,依托教师网联和各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网络建立并规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在2005-2007年间,全国中小学教师要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到2007年全国大多数教师要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并逐步将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水平和教师资格认证、职务晋升等挂钩。  相似文献   

4.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制定为了促进我国中小学教师々业能力发展,提高秽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也町以说是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它的颁布与实施,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见本刊2005年第2期,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是推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标准》明确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技术方面的专业要求,为进一步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养培训,  相似文献   

6.
2004年12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陕西省2007年正式启动中小学教师培训和认证项目工程,陕西省35万,全国1200万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将接受全国性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2007,(3):19-19
日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为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结合上海市“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要求,专门成立了上海市教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上海市教师教育工作办公室。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为《标准》),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标准》不仅是重要的培训内容,而且是重要的指导纲领。随着《标准》的颁布,为期五年的第二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有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深度访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育部于2004年12月25日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以《标准》为依据、教育部师范司于2005年4月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此项计划旨在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并为此开展大规模的培训。  相似文献   

10.
《农村教育》2005,(5):5-8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2月15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的颁布实施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掀起了各地新一轮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热潮。《标准》为中小学广大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特别是对农村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育部于2004年12月25日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以(《标准》为依据,教育部师范司于2005年4月启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2005年l0月,全国各个试点省份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拉开了序幕……这一系列举措无不反映出“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正在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教育传播与技术》2009,(3):F0002-F0002
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精神,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上海市于2009年7月启动了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的全员培训项目,教材选用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并经专家组审查通过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程(中级)》(共50学时),  相似文献   

14.
《教育信息化》2005,(1):4-6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息化》2005,(1):4-4
为了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2004年12月23日,教育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04]9号)。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005年4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又专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一项目包括培训、考试、认证等三个部分。关于这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国家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随后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以下称“计划”)项目,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考试、认证工作。目前,培训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果。到2008年10月,全国总计通过培训的中小学教师为267万名,超过全国教师总数的20%。  相似文献   

18.
《青海教育》2009,(1):22-22
为切实加强中小学(含职业技术学校、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优质高效地完成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工作,进一步规范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建立一套规范性、权威性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使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近日,格尔木市教育局制定并下发了《2009年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  相似文献   

19.
教师[2004]9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为贯彻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2004〕4号)有关要求,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我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标准》是指导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我部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淮安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提高淮安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贯彻实施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淮安市电教馆根据年度调研课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要求,于2009年3月到9月期间,分别在金湖县、涟水县、楚州区、淮阴区部分普通中小学校开展了调研工作,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