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中国青年》,发现里面有一篇文章,标题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中国读本》,其正文里也多次出现"综合症"一词。这里的"综合症"应该改为"综合征"。因为在2010年6月新出版的《辞海》里没有查阅到"综合症"一词,而只有"综合征"词条;同样在商务印书馆今年刚刚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里,也只收录有"综合征"一词,而没有"综合症"这个词条。其释义为:因某些有病的器官相互关联的变化而同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也叫症候群。显然它原本是一医学术语,这里的"征"是征象、迹象的意思。如"节后综合征"的典型征象便是人们在节后的两三天里常常感到厌倦、眩晕、厌食、焦虑和神经衰弱。"征"作征象、  相似文献   

2.
正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意思,其实不然,"中医"的"中"在古代是"尚中"和"中和"的意思。"中"是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一个著名概念。老子说:"致虚,恒也;守中,笃也。"这里的"中"就是指心境。《管子·内业》里的"定心在中"以及"正心在中"等,这里的"中"都是形容心境达到了定、正、静的状态。《礼记·中庸》也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相似文献   

3.
庙,进行供奉和祭祀的场所。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宗庙,即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处所。如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庙"即天子的宗庙,《礼记.王制》中也有"天子七庙"之说。"七庙隳"即天子的宗庙被毁灭,也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在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就在太庙立室  相似文献   

4.
"并、倒、也"是几个意义上具有相关性的评注性副词,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上的难点之一。本文比较分析了"并"、"倒"、"也"的语法意义及其所在分句的句法特征上的差异。"并"的核心语法意义为重复、确认事实,还原事实本来的真相;句式上"并"只能放在否定词前边,用来加强否定语气。"倒"的语法意义归纳为:1、表示所述事实与预期相反。2、表示转折关系。3、表示增强语气。句式上"倒"用在主从复句中表示让步。"也"基本的语法意义是表同一;句式上"也"常跟其他词语配合,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遇逢国家有非常重大的会议召开,成语"共商国是"也频频在媒体报道中露面。然而,由于未能准确理解"国是"的含义,不少人便在无意间将其与"国事"相混淆。"共商国是"本为"共定国是",其源出于南朝范晔的《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昔楚庄王问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叔敖曰:"国之有是,众所恶也,恐王不能定也。"王曰:"不定独在君,亦在臣乎?"对曰:"人君或至失国而不悟,士或至饥寒而不进。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庄王曰:"善。愿相国与诸大夫共定国是也。"  相似文献   

6.
李传英 《山东教育》2011,(31):33-35
对话录一:面积的前世问:你怎么理解面积?答:"面"形也,"积"量也。面——无论是物体表面还是线段所封闭的平面图形,都有一个具体、可观的面。可观,就因为它有形,所以说"面"形也。积——在汉语中有多个解释:积累(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铢累寸);长时间  相似文献   

7.
"鬼"、"傀"、"怪"三者音义皆有相近相通之处,在源流上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然而关于"鬼"之本义及其文化源流的考释较多,但探寻"鬼"与"傀"、"怪"等关系的文章较少。现试将三者的意义进行梳理,认为"傀""怪"二字应为"鬼"之分化之字,又由"鬼"之形体特征后又分化出"傀""魁"等从鬼声之词。  相似文献   

8.
Hello,boys and girls!在这个单元里,表示"吃喝"、"大"和"也"的字词都来上阵,我们去瞧一瞧:  相似文献   

9.
祥岭 《老年教育》2014,(10):27-27
<正>成龙的儿子房祖名吸毒,再次引起人们对"星二代"的关注。吸毒、强奸、打架、滥交成为一些"星二代"的"娱乐项目",人们在怒其不争的同时,也在进行反思,"星二代"缘何变成"毒二代"?房祖名、张默等"星二代"吸毒,一方面与其娇生惯养有关。"星二代"们并不缺钱,他们过着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他们缺的是自律和对人生的正确追求,另一方面,"星二代"吸毒也与娱乐圈肮脏的环境有关。吸毒似乎成为一些明星艺人的"专业爱好",甚至连一些编剧、导演也纷纷涉毒。  相似文献   

10.
<正>"爱"是教育的信念和教师的天职。国家有法律,学校当然也有规范。规范不单针对学生,也要求教师。规范并非只是处罚,处罚并非就是体罚和变相体罚。规范是统一的要求、言行的约束、违规的担当、责任的体现。规范是教育的手段、教师的抓手,也是爱的体现。爱不等于不要规范,爱不等于放任自流。"严是爱,松是害。"我们希望和倡导"爱"之下的科学的、恰当的、人性化的"规范",而不是没有"爱"的主观的、错误的、生硬的"规范",或是没有"规范"的放任的"溺爱"。也就是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的《论语十二章》里面选了《论语·子罕》的一段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课下注释将"匹夫"解释为"普通人、男子汉"。教科书的这个注释不太准确,可能会误导学生。首先,匹夫在文献当中从来没有过男子汉的意义。匹夫,本意为只能娶一个女子的男子。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时,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稍微有身份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诗百年,历经兴衰,延绵至今。"十七年"作为中国文学的关键转折点,在特殊的"政治—文化"相交叠的历史场域中,中国新诗面临着"解构"和"重构"的双重要求,现代诗歌也不例外地置身于经典化秩序之中。建国初期,文艺界依靠选本集成、文学史著作、诗人"整塑"三大文学手段,逐步确立起"十七年"现代诗歌经典的遴选标准和生成法则,其中也暗含着其复杂的"指认"与"打造"的内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古诗文教学,往往被师生们的一个"背"字了得。在这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成了现成的挡箭牌。在语文教学大讨论之后,虽然古诗文在试卷上的考察形式和内容都有所变化,但日常的教学也无外乎"背一背"课文、"译一译"句子、"谈一  相似文献   

14.
在古典诗词中,"蓝"、"青"、"碧"、"苍"、"绿"出现的频率很高,这几个字在表示颜色时有时是相通的,但有时又各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文中除了从常见的工具书阐述它们在表示颜色上面的差别与联系,同时也通过具体的名作中的诗句分析了它们的差别与联系以及由此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它们在诗词中的使用,避免了同一个词的重复出现。用字的变化,使诗词的境界、韵味产生了差别,也表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含有的无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正>"生本教育"在对学生关注的同时,也对教师的生命活动给予了最大的关注。它为教师正位: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帮助者、保护者,但不是他们任何动作的替代者。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生态中会自动形成品格,例如:自信、合作、感恩等,也会收获知识和智慧。"牧者"的特征就是把牛羊放牧到水草丰美之处,而让他们恣意吃草。然而这需要静待的功夫。具体来说,当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去学习的时候,我们任何时候去检查它,常常错误百出。  相似文献   

16.
文雨 《甘肃教育》2014,(16):1-1
正"办实事"是政府部门的文件和领导讲话中最常见也最给力的三个字,在一些重要的会议和工作计划中,都是作为突出的重点呈现在公众面前,还会特别强调是为"老百姓"或"群众"办实事,并将要办的"实事"一一列举出来,作为重要的工作"亮点"来加以宣传。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了这种表述和宣传,把它看作政府部门体恤民情、有所作为的表现。其实,说政府给群众"办实事",这样的说法本身就经不起推敲,因为政府的所有工作都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政府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为了满足  相似文献   

17.
尽管"准时"和"及时"都具有形容词的基本语法特征,但二者在所联系动词动作行为的规定性、时间的精准性方面有强弱之分,二者在语义指向范围以及和动词的组合能力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扬雄《方言》中提到的楚方言词较多,但存在同一个楚方言词重复被注释的情况,这表明楚方言用了某词并不排斥其他方言也用该词的信息。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揞"、"搴"、"逞"字为例,结合共时、历时材料,探寻"揞"、"搴"、"逞"字的方言义及其发展演变。并通过调查它们在当今各地方言中的使用情况,研究其现在的分布。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新词语的产生也是越来越快。词语作为语言的载体,在中跨语际交流中承担着对外传播的职能,因此,"新词"、"热词"的翻译举足轻重,同时"新词"、"热词"因其极具时代特色和文化因素,翻译起来难度更大,应予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一、现象点击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唉,这节课上得真吃力,学生一点也不配合,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思维一点也跟不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课堂:教师提问的总是那几个"好"学生,师生之间一唱一和,一节课在顺畅流利中"默契"完成,其他学生成了"沉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