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杜甫五世祖杜叔毗和二伯父杜并都有血亲报仇的孝悌壮举,杜甫外祖母的"勤孝"和外舅爷的"死悌"也被传为美谈。父系家族和母系家族的孝悌门风深深影响了杜甫,培养了他深厚的家族观念。杜甫对二姑母报恩行孝,对兄弟姊妹始终关爱牵挂,也具有挥之不去的孝悌情结。  相似文献   

2.
论杜甫在京城长安时期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在京城长安度过了十三年的时间,在模仿和掌握前代大师"京城诗"创作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京城诗,被称之为"第二代京城诗人"。关注杜甫的京城诗歌创作,对于理解杜甫及其创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亲切的杜甫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鲁迅"诗史"杜甫杜甫的诗一向被称为"诗史"。这部"诗史"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他那时代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并对许  相似文献   

4.
杜甫善用"自"字,爱用"自"字,这会不会与他的性格、思想、行为有关呢?杜甫的这些带"自"诗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杜甫的这些带"自"诗在杜甫的诗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并且分布比较集中,反应出了杜甫的性格和行为及当时的情感状态。本文就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整体赏读"据说,今天杜甫很忙,开完摩托骑白马,送水过后卖西瓜。"一幅普通的语文课本插图,最近被网友涂鸦成"杜甫很忙"系列,让诗圣杜甫瞬间成了"微博红人"。今年是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对此行为,人们褒贬不一。或许你对此事件会有更为理性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丁若镛在朝鲜被誉为"杜甫还生"的作家,他深受杜甫的影响,在创作思想、意境和手法上深入借鉴并融合个人风格以及实学思想。本文将从丁若镛与杜甫的生活经历进行比较,分析丁若镛学习杜甫诗风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并从丁若镛"三吏三别"的作品中分析其与杜甫诗歌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因社会环境、个人遭际及家学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明末清初的才子侯方域对"诗圣"杜甫推崇备至.这种崇敬之情,在侯子的诗论和诗歌创作中均有体现.通过对杜甫的学习,侯方域创作了不少具有"诗史"精神的作品,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推动了明末清初杜诗学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侯方域在诗论和创作方面对杜甫的接受,并探究了侯子推崇杜甫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当代学生》2012,(11):8-10
今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近来,有学生对语文课本上的杜甫画像进行涂鸦,并将涂鸦的图片发至微博。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张张图片引来网友无限联想,各种版本的杜甫涂鸦作品纷纷涌上网络,不断被流传、转载,杜甫俨然成了"网络红人"。在网友涂鸦的那些杜甫画像里,杜甫简直"无所不能",他时而化身为机枪男、送水工、骑摩托车的人,时而变成各种动漫形象,火影忍  相似文献   

9.
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当然杜甫之圣并不仅仅表现在诗歌艺术方面,更表现在其人格境界方面。如何准确把握杜甫人格之圣的核心内涵,是杜甫研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说到杜甫人格之圣的核心内涵,"忠君""爱民"四个字似乎已成为不可磨灭的烙印,甚至是不可推翻的定论。考察杜甫的生平与创作,笔者认为杜甫的人格之圣至少包含了正道直行的凛然风骨、承担现实的责任精神、怨而不怒的温厚情感等三方面的核心内涵。而考察杜甫人格之圣的成因,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文化启示: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的高度统一是成"圣"的基本前提,心性修养与注重实践的高度融合是成"圣"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黄山书社2011年出版的王辉斌教授《杜甫研究新探》一书,是其研究杜甫其人其诗的一份重要成果。王教授致力于杜甫研究已有20余年历史。20多年来,王教授先后撰写并发表了32篇有关杜甫的论文(包括1篇译文),年均1.6篇。如此长时间地关注杜甫,研究杜甫,并且发表如此多的"杜学"论文,这在当下杜甫研究的学者中是不多见的。通读《杜甫研究新探》,有几点印象比较深刻,  相似文献   

11.
杜甫诗歌自宋以后得到广泛流传,受到很高评价。但在杜甫所生活的时代,乃至整个唐代的流传却不广泛,究其原因当为杜甫诗歌与当时的社会审美风气不一致。整个唐代,或多或少倾向于艳体诗和清丽的诗歌,这与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相抵触。影响整个唐代审美风气的根源是齐梁诗风,这也进而影响了杜甫诗歌在唐代的流传。  相似文献   

12.
杜甫与长安的关系,在杜甫与特定地域的关系中,是最重要的一个。杜甫在京城诗中展现了长安的文化景观、人文环境。同时,长安京城文化又激发了杜甫的创作激情,提高了诗歌的思想价值,这两者相映相生,使其逐渐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相似文献   

13.
"中庸"作为儒家的核心思想,对"奉儒守官"、"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的杜甫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以杜甫对六朝诗歌的评价为中心,通过与陈子昂、李白以及元结文学主张的比较,侧重分析杜甫诗歌理论中所体现的"中和"思想.杜甫主张"历代各清规","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以他所坚守的儒家标准,使其文学主张取得了"好古而不遗今,务华而不去实"的"中和"效果,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杜甫的"中和"思想.  相似文献   

14.
在杜甫现存诗歌中,约有20首存在与扬雄相关的称引,或对扬雄身世产生共鸣,或对扬雄才华表示认同。安史之乱前,杜甫对扬雄的称引往往多用"以文见召"、"献赋入仕"之事,说明杜甫确有过凭借干谒方式走上仕途的渴望;安史之乱后往往多用"草《玄》"、"投阁"之事,说明杜甫一生的政治命运较为坎坷。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杜甫对扬雄的人生经历产生了诸多共鸣,二人文学风格也有相通之处,这是杜甫诗中多称引扬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同谷(今成县)可考察的明、清、民国评杜诗碑有12通,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明代以来,在同谷的仕宦文人用自己的诗歌(包括题跋)艺术诠释杜甫"诗家门户独高风"之特点,尤其表达了对杜甫同谷诗的精湛理解,体现了对杜甫由秦入蜀诗作"大雅一删妙化工"的极高艺术鉴赏力。这些诗碑的诗学意义在于:评述杜诗特别是杜甫"同谷诗"具有独到性;指出杜诗特别是杜甫"同谷诗"在诗意上的隐含性;展现杜诗及"同谷诗"写实视点的超越性;其观点在研究杜甫"同谷诗"方面具有不可忽略性。  相似文献   

16.
2012年3月,杜甫在网络爆红(本年恰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6月,杜甫又忙了一把,湖北高考作文再请杜甫,称他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家书","恐怕要消失"了.这不是搞笑,而是高考作文拟题所运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1962年,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杜甫诞辰1250周年。就在这一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四位世界文化名人,杜甫名列其中。我们平常提及杜甫,映入脑海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诗圣"的美誉。我们早已习惯了作为文学家的杜甫,习惯了从文学角度评价他的一生。但是,我们应该静下心来  相似文献   

18.
杜甫是唐代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即事名篇"因事立题如实记录社会事件,开创了文人叙事的新范式。本文主要阐释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9.
《大连大学学报》2020,(4):66-79
在屈赋中涉及橘的作品只有一篇《橘颂》,然而《橘颂》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橘颂》创作于屈原的青年时期,而橘树的意象却贯穿在屈原的一生之中。杜甫是受屈原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杜甫的人生经历与橘树有关。在杜诗中有大量作品涉及到橘树和橘子,杜甫热爱屈原的《橘颂》,并从中吸取力量,建构了自己的人格理想。屈原《橘颂》和杜甫《病橘》都具有文类学的研究价值。在杜甫的文学批评观中有一个重要的命题,那就是"风骚共推激"。杜甫学习屈原而得诗歌之正,法国批评家狄德罗创造了正剧,杜甫创造了正诗。屈原和杜甫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人格典范。研究屈赋与杜诗有助于中华民族确立文化自信,有助于我们昂首阔步迈入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标志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杜甫的诗歌内容的丰富性,为我们阐释他的诗歌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而新的理论又为我们阐释杜甫诗提供了新的路径。杜甫的诗以"仁民"、"爱物"两个向度展开,表现为对一切生命的关注。在当代"生态美学"观念理论背景下观照杜甫的诗,其生态美学意义以及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就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