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技术取向的现实存在受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趋势和课程实施研究脉络的批判。关于其文化取向研究,国外的研究主要以具体问题为切入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侧重于以文化的视角对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师、学生角色定位进行具体分析研究;而国内主要是从宏观方面进行相应的研究,注重以文化的相关理论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程创生取向成为课程实施研究中的新兴取向,教师创生取向课程实施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侧重于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就教师创生取向课程实施的涵义、价值、特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进一步探究教师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2015,(3):36-42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决策和行为都受到其所持有的课程价值取向影响。为了了解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课程价值取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作者对全国5个地区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发现,信息技术教师对六种课程价值取向:学术理性、认知过程、社会重建、人文主义、科技发展和生态整合都不排斥,但对于社会重建取向的认同度最高。对影响信息技术教师课程价值取向的不同因素做了显著性差异检验,发现不同性别、不同教龄、不同区位的教师课程价值取向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和不同学历的教师课程价值取向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对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相关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课程实施取向决定了课程实施的实际形式。明确课程实施取向的研究意义 ,了解教师遵从或恪守、修改或适应、漠然或抵制的三种课程实施取向 ,探讨影响教师课程实施取向的主观与客观诸因素 ,这对当前的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课程实施创生取向与教师角色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实施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全局。课程实施创生取向是一种理想的的取向。本文试图揭示课程实施创生取向所蕴涵的基本理念,并探讨其取向下教师角色的重塑。  相似文献   

6.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阶段的教师课程认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认同问题是课程改革推行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实施阶段教师课程认同感对课程改革的成败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本文从课程实施的角度,以实证的方法对教师的课程认同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教师课程认同及其影响因素作出理论探讨,然后根据现场听课、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呈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初期阶段教师在课程认同方面的部分状况,最后对教师课程认同程度状况进行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根据美国课程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的归纳,课程实施有三个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课程创生取向”。20世纪80年代以前,“忠实性的价值取向”始终占主导地位。此种取向认为,课程变革就像技术一样,通过学习变革方案所要求的新的行为和新的组织模式,教师乃至整个学校体系就会自然而然发生变革。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课程实施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遵循课程设计方案去做的过程,而是一个从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的过程,其本质是一次再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变革的推进,人们普遍认为课程实施创生取向是课程实施的理想、未来与最终归宿,这反映了人们对课程变革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然而,无论是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还是创生取向,二者均有其特定的优势与不足,人们不能片面地断定何种实施取向更有价值。综合把握两种课程实施取向,充分整合二者的合理之处,找到实现二者和谐共生的路径,并用于指导实际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着中职课程实施的全局,而课程创生取向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新的取向。本文针对当前课程实施取向中中职教师角色定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创生取向视野角度探讨了中职教师的角色重塑。  相似文献   

10.
从课程实施的取向看高职教师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实施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课程创生取向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新取向。针对当前高职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缺乏创新的问题,提出了高职教师应以课程创生取向为指导,重塑高职教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看教师培训的任务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角度出发,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阐述了教师培训的任务和方法,以期加强教师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12.
信息意识是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学生生存、发展应有的素养特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应是一个由"理性思维层—自觉意识层—实践能力层"相互联系、贯通而成的"三层统合"素养系统模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应回归到现实信息系统问题发现与解决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教学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农村中小学步伐较为缓慢,究其原因可归结为在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此实际情况,就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进行调查、探讨、分析,指出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农村中小学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施有效的信息技术教育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结合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现状,提出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方法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5.
娱教技术及其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娱教是将教育与娱乐恰当地结合,娱教技术作为一种实现娱乐教学理念的新技术强调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乐趣"与"学习目的和手段"相融合。文章主要分析了娱教技术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特点,初步探讨了如何运用娱教技术来促进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介绍了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的重要作用,较系统地总结了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训策略.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新课改,从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革的实际出发,通过对概念的分析,从哲学角度论述了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新课改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基点。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变了教育活动中信息的呈现方式,使得我们有了把许多教学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工具,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去实现。因此,教师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而对于教师来说,要想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首先就要转变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其发展历程及课程目标被打上技能化的烙印。受"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和要素主义课程观的影响,又基于课程价值决定主体的模糊性而产生的技术取向,无论在计算机教育,还是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中都客观存在,迫切呼唤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的信息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