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自编问卷在广西5所中小学选取792名中小学儿童进行调查,考察中小学儿童在学校和家庭中受同学、教师和家长欺负的原因。结果发现:中小学儿童很多情况下是无缘无故受同学欺负的,此外,儿童个性懦弱、被欺负者看不顺眼、口误说错话、遭人嫉妒也是儿童受同学欺负的原因;中小学儿童由于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学习成绩差、口误说错话等原因而受到家长的欺负;中小学儿童由于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学习成绩差、口误说错话、不服从教师的安排和教师心情不好等而受到教师的欺负.  相似文献   

2.
《上海教育》2014,(2):1-1
近年来,国内图书市场上各种儿童理财教育“宝典”“手册”异常火爆,这说明社会和家长都开始意识到尽早开展理财教育的重要性;但反观我们的中小学,课程中几乎看不到相关内容,如果有,也只足蜻蜒点水。这件事只交给家长就够了吗?  相似文献   

3.
桂文 《广西教育》2006,(6B):4-4
日前,南宁市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招生工作,决定在今年中小学招生工作中实行“五制度”、“六不准”和“十公开”。“五制度”即: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重大问题民主决策制度和违规责任追究制。“六不准”即:一不准违反国家有关招生规定;二不准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三不准采取任何方式干扰招生工作正常秩序;四不准协助、参与任何中介组织或个人组织非法招生活动;五不准索取或收受考生及家长的现金、有价证券;六不准违规向考生及家长收取与招生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  相似文献   

4.
自《1988教育改革法》颁布以来,英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方面最为突出的改革与变化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课程控制的变化:从强调校本课程到推行国家课程;二、教学决策的变化:从倡导教师自治到强调目标导向;三、教学模式的变化:从倡导儿童中心到强调学科中心;四、教学评价的变化:从重视形成性评价到强调终结性评价。考察英国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推行的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结合比较我国的新基础教育改革,同时再审视一下世界其他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世界基础教育的改革已进入了一个“反思补缺”的新阶段。大…  相似文献   

5.
家教短讯     
上海:中小学酝酿下放“课程权”课程网上公示家长投票选择上海市中小学正酝酿下放“课程权”:学校每学期开课科目先在网上公示,家长则可对具体课程投票选择。“实行二期课改后,学校开设课程自主权更大了,但学校大多是将课程设置向教育部汇报,而开课前对家长有个‘交待’的学校却并不多。”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负责人表示,学校组织教学不是为了应对教育部门,更多时候应该向家长宣传,“学校自主开设的课程到底该不该开、应该怎么开,家长其实应该拥有更多知情权,学校在决定之前完全可以将课程大致内容公布到校园网上。”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负责人的…  相似文献   

6.
城际特快     
《中小学管理》2008,(1):59-60
广东 为鼓励师范生到农村任教拟实行上岗退费补助;江苏南京 60余所中小学试点海选家长“管”学校;山东济南 山东师大附小尝试开展“家长进校园当义工”活动;辽宁沈阳 回族小学要求教师学会“向学生说对不起”;重庆丰都 14所中小学建立“留守儿童亲情室”。  相似文献   

7.
国际     
《教育》2008,(12):15-15
美国:中小学勒紧裤带过日子;英国:4000万治理“惰性学校”;欧盟:重视儿童早期外语教育;德国:数千名青少年到国外从事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8.
与职前师范教育相比,中小学技师在职培训(进修)的目标要复杂的多。这复杂多样的培训目标决定了培训模式的多样化,就当前的情况看,国外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模式有:以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以学校为基地的在职培训;以学校为中心(或以学校定向)的在职培训;以大学与中小学协作进行的培训;以“教学法中心”进行的培训等等。以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以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是一种传统的在职培训模式。各国一般都采用这种模式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这种培训,按时间分为“长期课程”培训和“短期”培训。“学历培训”和“学位…  相似文献   

9.
家教新闻     
田建伟 《小学生》2005,(11):26-27
天津小学生:知识竞赛亮红灯;意外伤害:儿童康成长的头号“杀手”;青岛中小学做好收费自查[编按]  相似文献   

10.
刊中快递     
《教书育人》2005,(9):32-33
“海峡两岸中学校长教育论坛”举行台湾中小学校长来大陆交流教育经验;首届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表彰会百人获奖;我国第一部终身教育法规在福建出台;3岁孩子不能忍受家长的“激将法”;北京:20门外语将进中学课堂;青岛:初中课堂无奈栖身小学校园。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广大农村中小学“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新的课程改革遭遇到重重困难。应试教育的“列车”依旧超速行驶,素质教育仍然气候难成。面对农村中小学实施课程改革的诸多障碍:思想僵化。观念陈旧;应试机削,根深蒂固;评估偏向,“片追”严重;经费不足,师资堪忧;无章可循,管理滞后。认真研究对策是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课程难度“过高过低矛盾并存”现象及其原因和实质黄甫全一叶立群先生的研究.从教材的面指出了我国中小学课程存在“深、难、重”的问题;马力同志也分析道:“中小学的课程结构不够科学合理.……中小学各门学科的内容偏多、偏难、偏深,教学要求偏高。”这说明,课程难...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10,(3):6-6
日前,山东省沾化县公安局大高派出所的民警与辖区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在警务区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在中小学设立亲情热线等方式,让孩子们定期与父母“连线”,传递真情:同时民警主动承担“代理家长”义务,成为他们的“爱心妈妈”和“知心姐姐”。图为沾化县大高镇第二小学的留守儿童给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打电话。  相似文献   

14.
新闻月评     
《少年儿童研究》2013,(12):55-56
北京西城区中小学明年增设“家长课” 2013年11月20日《北京青年报》讯明年秋季北京市西城各中小学将增设一门给家长们上的课程,教父母们如何当家长,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相似文献   

15.
更正     
江夏区法泗中学68名老师补位为留守学生做家长的故事,引起了读者的共鸣。江夏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含教学点)115所,在校学生5.6万人,其中留守学生有4000人。今年该区将采取三大举措,进一步加大关爱留守学生力度。 一是在全区中小学开展“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活动,组织4000名有爱心、责任心强的教职工做“代理家长”,与4000名留守儿童结对子,组建亲情家庭。江夏全区将推广“亲情家长”活动。  相似文献   

16.
纵观几十年来日本“幼小衔接”课程演进的历程,可以发现其有四个主要特征:一是逐步明确“幼小衔接”课程建设的作用;二是不断细化“幼小衔接”课程建设的目标;三是不断深化“幼小衔接”课程体系;四是不断丰富“幼小衔接”课程内涵。该课程旨在培养儿童积极融入周围环境和未来世界的情感、意志、态度、素质和能力,进而支持儿童逐步养成生存能力,开启积极乐观的学校生活,创造充盈丰润且灵动美好的童年生命姿态。日本的“幼小衔接”课程在其学校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突出儿童始于幼儿期游戏中的具身学习,强调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并不是零起点;遵循儿童中心主义理念,构建了丰富多元的“幼小衔接”课程框架,以保障儿童最大利益,支持儿童开创美好的未来。这对于我国治理“超前教”“强迫学”“小学化”式的“幼小衔接”现象,更好地推进“幼小衔接”课程改革,无论是认识论还是方法论层面,均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翠英  和梅 《云南教育》2005,(16):40-41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之一是具有开放性:“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的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师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校的配合和联系中弹性的延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和配合,把家长作为教学活动的合作者,  相似文献   

18.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正确的心育观;课程形式单一,内容重“知”轻“行”;从业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等。其对策是:更新教育观念;借鉴东部经验;加强师资培训;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9.
八面来风     
《教育》2008,(4):15-17
北京六类考生今年中考享受加分;福建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不得拒收;海口:中小学循环教科书实名登记回收必须消毒;河南关爱工程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保护网”;江苏靖江设“政协孤儿奖学金”;鞍山市部分中小学生已用上升降式课桌椅;沈阳:今年中考体育成绩由30分增加到60分;  相似文献   

20.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年)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生观包括:1.在批判天赋观念的同时,提出了著名的人心“白板说”(Tabulerasa);2.洛克看到了儿童与成人的不同,提出了“儿童究竟是儿童”的主张;3.儿童应从家长的“臣仆”逐渐成为“朋友”;4.“儿童是具有理性的动物”;5.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性差异;6.儿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洛克的学生观是卢梭所以能够成为儿童的发现者的教育史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