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时代视觉文化形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文化是影像与形象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它不只是用肉眼来看,而是把世界整个作为视觉图像来看待。现代社会,视觉在建构人类意义空间的基础上,塑造了社会文化秩序中的合法性等级。而电脑和网络媒介的出现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形式——虚拟视觉文化,更多地呈现出后现代的特征,文化等级被消解,社会大众成为形象的缔造者。海德格尔所预言的世界图像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2.
刘琳 《新闻爱好者》2010,(10):45-45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信息技术的飞跃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图像化"成为"快餐社会"的必然选择,正如海得格尔早在20世纪30年代指出的那样: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世界图像时代"。图像化的最终结果就是逐步地影响到我们的视觉思维方式,使我们慢慢地习惯了从图像中获得信息,并使得报纸、杂志等印刷品也不得不采用图文并重的方式获得视觉吸引.平面广告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王锋  张宏临 《新闻窗》2014,(5):64-65
"小米"手机的创始人雷军,1999年在做电子商务时曾发出感慨:"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互联网和电、蒸汽机一样,就是一个技术的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发展"。2014年初,在"小米"手机进入市场的第三年,雷军的上市公司市场估值已到了300亿美金,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此时,雷军对互联网也有了新的认识,他说:"互联网其实是一种全新的思想,它用完全不同的思想来看待业务、看待市场、看待我们的客户",他还形象地将互联网思维总结为"专注、极致、口碑、快"7个字。  相似文献   

4.
叶昊  李波 《东南传播》2010,(10):147-149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在新世纪新阶段,外宣和内宣之间的严格界限已经逐渐模糊,我军要树立"和平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正面形象,必须要"内外兼顾",做好对内宣传即是做好对外传播。地方都市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无论从覆盖面还是与读者的联系来看,都市报的军事报道在构建军队形象中有着巨大的潜在优势。组织好地方都市报的军事报道,既是对内塑造中国军队的需要,也是对外塑造军队形象的行动。  相似文献   

5.
电视技术对突发事件报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录播"到"直播"、从"模拟"到"数字"的变革,推动着突发事件报道的制作方式、叙述角度、创作理念等形态的演变与突破。电视技术的更新、传播环境的改良,促使突发事件报道更为有序、规范地运作。  相似文献   

6.
一、改变服务方式,增强服务的主动性 档案是历史的见证,是一种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通过摘报形式,把精心编研的档案信息源源不断地提供给社会,将服务方式从"我要看"转变到"要你看"。在档案利用上,利用者往往是上门提出利用档案的需求,档案部门根据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是传统的、常用的利用方式。做好档案信息宣传,打破传统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开展档案信息宣传,把包括本地自然、历史、现实状况等一系列档案信息,主动呈现于社会各界面前,  相似文献   

7.
蔡迎东 《新闻窗》2011,(3):30-30
体验式报道就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亲身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与现场报道相比,体验式报道用记者亲身经历而非普通的采访方式,强调记者的"参与"和"体验",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被不少媒体应用,也颇受受众欢迎。近年来,我和我的同事有幸去尝试了体验式报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这种新颖的采访方式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白滔 《新闻世界》2011,(5):231-232
"80后"是一个新生词语,它出现于本世纪初,最初是对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有名作家的指称,慢慢发展到指代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整个一代人,并成为被广为关注的社会话题。本文选择新闻报道中80后女性形象塑造作为研究的主题,从目前新闻报道的现状来看,对作为"80后"一代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仍然呈现出某种刻板成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王鸿雁 《新闻世界》2013,(12):20-21
新媒体环境下,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促使报纸版面设计向"易读"与"视觉化"方向发展。高校校报要利用视觉识别抓住读者,需充分利用报纸版面视觉语言元素如图片、标题、留白、色彩、字符、线条等设计报纸,使校报尽早进入视觉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10.
林山 《新闻世界》2010,(7):262-264
本文论述了如何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根据符号学原理和中国传统整体思维方式,以"合作、竞赛与发展"理念进行视觉创作,再现人类视觉文化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相似文献   

11.
周洋 《新闻前哨》2011,(9):63-66
媒介融合引发全球传媒生态的革命性变革,这对中国军队的对外传播与国际形象塑造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媒介融合的发展阶段、概念及内涵引介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军在塑造国际形象时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创新理念"、"打造平台"、"更新策略"三个维度对我军国际形象塑造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抓住媒介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增强我军的软实力,为塑造我军良好的国际形象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东  刘军 《青年记者》2010,(11):60-61
百度百科中对"拍客"一词是这样解释的:在互联网传统图文时代,拍客常被指称用各类相机、手机和数码设备拍摄图文影像的人群,随着2006年中国视频元年开始,拍客的涵义开始从图文影像到视频影像过渡。从该定义看,拍客作品的呈现方式有两种:一是图片,二是图像。  相似文献   

13.
倪沫 《东南传播》2011,(2):112-113
民生新闻要突破选题狭窄、内容琐碎、部分节目操作流于庸俗的瓶颈,宜用好"大题小作"和"大题小作"的辩证法,即运作宏大选题时宜寻找或策划最佳切入口,用生动的故事见微知著反映大主题;报道"小题"时,宜加强媒体的理性介入和合理引导,充分挖掘小选题背后的意涵,使得报道体现一定的深度,发挥一定的社会教化作用,从而让观众在"消费"这些"新奇特、假丑恶"式的市井琐闻时,能带着一定的价值判断来看待和接受。大题之"大",大在选题的视野和层次的宏观;大作之"大",大在选题操作中对意义和内涵的提炼、提升;小题之"小",小在选题的贴近和家常;小作之"小",小在选题操作中的最佳切入口。"大"胜在宏观和深刻,"小"胜在亲切和感性。在民生新闻中,"大"与"小"相辅相成,新闻若能在"大"与"小"之间找到平衡点,或由小而大,或由大化小,就能达到殊途同归、生动与深度并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全媒体传播、全球化传播中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当下媒体紧迫的现实需求。面对港澳地区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作为国家对港澳广播的主流媒体,中央电台对港澳节目中心依托华夏之声、香港之声两套频率,不断探索中央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优势与规律,坚持"一点两翼"的国家形象塑造策略,即以"核心价值观传播"为中心点,注重"精品节目的精准传播"和"多种平台的有效推广",使国家形象传播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新年伊始,荧屏异彩纷呈,由高希希执导,众明星大腕共同演绎的大型古装剧《楚汉传奇》登陆四大卫视后,随即引发了新一轮的收视率争夺大战。荧屏上征战杀伐,荧屏外也是争吵不断,从一些与时代不符的历史差错,到颇具现代意味的台词,再到各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被心细而热情的网友挨个"挑"了个遍。  相似文献   

16.
张魁  陈欣 《新闻世界》2013,(2):22-2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建设"美丽中国"、"新农村"的美好蓝图下,媒体如何创新农村题材报道,更好地反映农村之变、农民生活之新?媒体如何积极地投入到农村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用媒体的力量支持和推动新农村建设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吴晶 《新闻导刊》2007,(6):20-21
版式设计中的视觉走向与视觉生理学、心理学都有相当大的联系,不同的点、线、面、图形、色彩,不同的排列方式等都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要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使之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并引导人的欣赏方式,准确、流畅、形象、鲜明地传达信息,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版式设计中的视觉走向  相似文献   

18.
谈话节目的叙事性,主要是指对节目素材加以总结和提炼,从点切入,以事件作为谈话的基础,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立体地塑造人物,传达主题。《绝对情感》是吉林市电视台推出的一档谈话类节目,它以"普通人讲述普通情感故事"作为节目定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媒介生产社会学中"社会建构论","框架理论"等理论基点出发,以"被就业"这一源起于网络帖子的事件报道过程为例,用观察与体验的方式记录并考察传统媒体的运作对网络舆论的建构与重塑。  相似文献   

20.
王祎 《新闻世界》2014,(11):139-140
《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后,在保持高收视率、扩大海外影响的同时,也引起了外媒的非议,被指并非纯粹的美食纪录片,而是一档爱国主义教育节目,将个人情感上升到了政治层面,意图藉助食物来宣扬民族和谐。本文认为,美食对于民族文化与国家认同的塑造朴素而有力,是爱国主义心理归属的基础。在社交媒体崛起带动下传播方式不断重构的时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大众文化相结合,充分利用传播媒介,推进从"宣传"到"传播"的转型,摒弃生硬叙事,寻求柔性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