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形如“a+kb”型最值问题一直是各地中考的热点问题之一.此类问题通常借助“对称”“平移”“相似”“函数”等方法,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或“共线时共端点线段和最大”为依据来解决.本文以2022年中考题为例分类解析线段和最值问题的求解策略.一、作对称变换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例1(眉山中考题)如图1,P为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动点,E为BC的中点,  相似文献   

2.
一、课标要求: 1.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2.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3.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4.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3.
一、课标要求: 1.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2.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3.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4.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2007年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已结束,本次赛课的课题是“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垂直”.本节课所涉及的概念较多,有垂直、垂足、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还涉及“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等几何中的重要结论.学生在小学时对“垂直”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体验和认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垂直,会用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画垂线,并在操作活动中探索、了解垂直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5.
<正>当遇到下面的情况时可以运用作垂线段的方法求最值:第一,求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小值;第二,求两条线段和的最值.主要涉及的题型如下:一、作垂线段求线段的最值作垂线段求线段的最值是指点到线段的最值,如点A是直线l外的定点,点B是直线l上的动点,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本文说明它在解题中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求最值是中考试题中的热点.求最值有多种方法,而当涉及几何图形时,常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垂线段最短”来求最值.  相似文献   

8.
侯睿 《初中生辅导》2022,(12):48-53
<正>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研究中的一个经典算法问题,旨在寻找图(由结点和路径组成的)中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初中阶段主要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为基础的知识。一、学习目标能利用轴对称解决简单的最短路径问题,体会图形的变化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感悟转化思想;数学来源实际服务于生活,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数学解题方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应用比较广泛,利用不等式解决物理最值问题便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例1 如图所示,某人站在与公路垂直距离为60m 的A点处,发现公路上有辆汽车由 B 点以10m/s 的速度沿着公路匀速前进,B 点与人相距100m,那么此人至少以多大的速度奔跑,才能与汽车  相似文献   

10.
垂直     
《中学数学月刊》2011,(7):58-59,64
本节内容 学习垂直的有关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学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经历观察、操作、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会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教材中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是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的长”。这实质上是指直线外一点与此直线上各点所成的各线段中最短的线段长。据此定义可推导出此距离公式如下: 设已知点P的坐标为(x_0,y_0);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  相似文献   

12.
最值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与难点之一,尤其是一类线段的最值问题备受命题人青睐.这类线段有以下特点:线段的一个端点为定点,另一个端点为动点.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构建动点的轨迹(直线型、曲线型),下面举例说明.1动点轨迹是直线型当动点在线段、射线、直线上运动时,则称动点轨迹为直线型,这样的动点主要有三类:定线定距离、定线定夹角、定点等距离.此时可将“点点距离”转化为“点线距离”,利用“垂线段最短”求解最值.  相似文献   

13.
在各地的初中数学竞赛和中考试题中,经常遇到有关蚂蚁从几何体的某点出发,沿几何体表面,爬行到图形的另一点或某直线上,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通常是把几何体展开成平面图形,再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等性质,找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然后再通过计算求得结果.下面几例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数学解题方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应用比较广泛,利用不等式解决物理最值问题便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例1如图1所示,某人站在与公路垂直距离为60m的A点处,发现公路上有辆汽车由B点以10m/s的速度沿着公路匀速前进,B点与人相距100  相似文献   

15.
这是初一平面《几何》第一册关于垂线的第二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垂线的第二条性质,即垂线段最短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概念.如果用传统的“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把本课的知识、结论以定论的形式直接教给学生,学生也能够接受,也能达到“学会”的目的.但是,这种走捷径的教学方式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  相似文献   

16.
最值问题是数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在变化中寻求不变,是数与形之间的完美结合.对于一类求一定点和一动点这两点间距离的最小值,可以先找到动点的运动轨迹,再利用一些最值模型解决问题.如当动点在定直线上时,可以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当动点在定圆上运动时,可以利用圆外一点与圆上一点距离的最值模型解决,(如图1,P为⊙O外一点,...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2007年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已结束,本次赛课的课题是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垂直.本节课所涉及的概念较多,有垂直、垂足、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还涉及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等几何中的重要结论.学生在小学时对垂直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体验和认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  相似文献   

18.
缘起与思考学校一次教研活动选择了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画垂线”作为研究课。在第一轮教学研讨中,有两位教师执教。听课后,发现两位教师的教学流程极为相似:通过复习“垂直和平行”的知识引出画垂线,接着教学垂线的画法。然后认识“垂直线段最短”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正>线段最小值问题是各地中考的热点,这类问题主要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和"点与圆之间,点到点心线与圆的近交点的距离最短"三种原理来解决.虽然这类题计算量小,但构思巧妙,且涉及的知识面广,所以有些考生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容易陷入困境.下面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对称、轨迹和转化策略来巧妙地解决线段最小值问题.一、对称策略对称策略是指通过作出一些关键点的对称点,把折线问题转化为直线问题,再根据"垂线段最短"等原理确定线段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20.
以抛物线为载体,求抛物线上(或对称轴)的一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的最小值问题,是近年中考常见的题型.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将相关线段进行转换,最终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垂线段最短”来解决问题.现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