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室内空气污染的定义、室内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及其主要来源,分析了室内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保护室内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室内空气污染的定义、室内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及其主要来源,分析了室内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保护室内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已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关注的问题。城市居民每天大约有8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室内空气污染的种类繁多,污染源广泛,影响因素复杂,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被认为是继煤烟型污染和光化学型污染后的第三类污染。  相似文献   

4.
陈瑜 《科协论坛》2008,(4):93-94
本文论述了造成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室内空气中的常见污染物游离甲醛、氨、苯、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氧的来源及危害.为了解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空气污染状况,笔者对不同情况的民用建筑的室内环境进行了监测,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装修材料和建筑材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5.
正室内空气品质是用来指示环境健康和适宜居住的重要指标,目前对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可采取主观方式、客观方式和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客观评价是从污染物化学指标来评价室内空气品质,全面、定量地反映室内环境;主观评价则是通过人体的感觉对环境进行描述和评价,可询问室内人员得到。一、影响空气品质的微生物1.尘螨尘螨是蛛形纲微小节肢动物,其食物来源主要为皮肤碎屑,主要在房间的床垫、毛毯和地毯上孳生。研究表明,尘螨在45%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使读者对室内环境污染和引发的病症有所认识,以促进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意对室内环境的保护,对提高居民的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对住宅居室、办公室、商场、车内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的室内环境质量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趋重视,室内环境评价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环境领域关注的热点,特别是近5年来相关文章数量迅速增加。为了解室内环境评价领域的研究态势、顶级期刊、研究热点和国际合作情况,对收录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的6198条室内环境评价SCI文章题录(1995-2015年)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1)室内环境评价研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美国和香港科技大学分别是发文最多的国家和研究机构;(2)发表的期刊多集中在环境类专业期刊如环境健康展望、大气环境等,综合类期刊涉及较少;(3)研究主要关注室内大气环境质量,近10年来对室内热环境及客观评价方法的关注度增加,受污染影响的主要人群是儿童;(4)我国与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合作研究较为密切,但我国发表文章的国际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主要从事水环境、空气卫生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设备研究。具体包括:水环境安全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与设备研究,水环境安全评价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饮用水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及其控制技术研究,大气颗粒物暴露评价及对人体健康影响评估技术研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食品溯源与预警技术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9.
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是创造良好室内环境的关键,室内空气品质优劣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本文分析了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提出了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室内空气污染物数量众多,常见的有甲醛、氨、笨、TVOC、氡几种,本文主要通过室内环境污染的来源,针对室内环境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醒人们要对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加强重视,关注空气质量和居住健康.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气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逐渐成为热点关注问题。文章系统回顾了大气环境污染的健康效应研究的发展历程,从流行病学和致病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大气颗粒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对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的健康效应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反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气候中心共同承担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反馈研究”课题有关研究成果。包括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趋势、空气质量模拟及应用、区域气候模拟及应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及对污染物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污染物防控措施和效果的研究进展。主要阶段性成果包括:建立了基准年典型空气污染物和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并分区域和行业综合评估了我国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趋势;利用区域气候模型对全国近十年气候状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开展了典型地区的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典型地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3个城市群)空气污染指数(API)与不同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揭示了气象因子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机理;对比分析了典型发达国家或组织和典型发展中国家的污染物防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及效果,并对未来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反馈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环境污染持续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伴随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空气、水、土壤中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TS)污染构成了生态安全与人民健康的重大隐患。因此,亟待针对PTS暴露的环境健康风险开展科学攻关,从现实环境问题出发,通过学科交叉,揭示PTS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文章从PTS环境健康研究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历程,分析了该领域的现状与发展态势,思考了当前所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与挑战,并阐述了关于PTS环境健康研究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有极强的同源性,且与化石燃料燃烧密切相关。我国东部地区高强度的能源消耗导致这一区域一度成为二氧化碳排放和大气重污染问题集中爆发的热点区域。自《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执行以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末端治理技术的完善,驱动着我国大气污染关键物种的演替和温室气体时空分布格局的变化。为此,文章分析了2013—2020年我国不同区域主要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浓度的演变态势,揭示了大气污染与碳排放从东部向西北地区迁移的现象,厘清了我国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时空分布演变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污染风险地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飞  董锁成  李宇  黄永斌 《资源科学》2014,36(4):801-808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其排放总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尤为突出。本研究从环境压力水平、环境压力强度方面选取11项农业污染风险评价指标,综合评估东部沿海地区化肥、农药、农膜污染及畜禽养殖污染的风险,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将东部沿海地区划分为高、中、低三类农业污染风险区。东部沿海地区农业污染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都市区、河北省南部地区、山东省、江苏省北部及沿海地区、上海都市区、闽南地区、广东省西部地区及海南省,河北省和山东省农业污染风险尤为严峻。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业环境问题面临着巨大挑战,因地制宜的农业环境经济政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易兰  赵万里  杨历 《科研管理》2020,41(10):134-144
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同为中国面临的两大严峻环境问题,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变得越来越严重。在治理机制上,过去一直由环保部门和发改部门分而治之。随着相关治理工作的推进,分而治之的机制逐渐暴露出一系列政策重叠乃至互为掣肘的弊端,相应的治理机制创新也因此形成了重大需求。2018年,中国国务院实施机构改革,应对气候变化的职能被划转到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随即明确了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的战略目标。建立怎样的机制才能切实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政界、学界、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针对这项需求,本文基于对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范围和危害形式差异较大,但却“同根同源”的特性分析,阐述了两者协同治理的科学基础,提出了协同治理的机制模型,为我国有效实施绿色创新战略,积极融入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体系打开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具有全球性和跨国性,且对人体健康有极大危害性。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要从减少汞排放总量、监控污染源、控制暴露途径、保护受影响人群等几个方面,切实降低环境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选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43个城市2014—2017年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基于STIRPAT模型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三大城市群大气污染的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大气污染由人文和自然因素共同导致,各区域大气污染存在着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溢出效应,城市群大气污染关键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各城市群生态环境改善的相应政策建议,从根本上加强污染防治,加快构建环境优、绿色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19.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重工业基地,研究其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恶化的现状,促进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利用鞍山、抚顺和本溪的环境空气质量定点监测数据,采用Daniel的趋势检验方法分析了鞍山、抚顺和本溪2001~2006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06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市区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月降尘、PM10全部年份超标严重,SO2部分年份超标,属于典型的煤烟型污染.鞍山市区各类污染物变化不显著,除SO2略呈上升趋势,其余污染物均呈下降趋势;抚顺市区除PM10呈显著下降趋势(p<0.1),其余污染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NO2呈显著上升趋势(p<0.1);本溪市市区各类污染物均呈下降趋势.空气污染季节和空间差异显著,冬春季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夏秋季,工业区、交通区显著高于居民区、清洁区.经济增长带来的能源需求压力、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以及各个市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的相互作用,是辽中地区矿业城市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因此,需要改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从区域整体上提高大气环境容量,从而改善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20.
污染足迹:一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传统生态足迹理论虽然在可持续发展评价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其无法全面评估人类活动的根源在于土地功能排他性假设限制了其对利用生态系统非生物生产性产品和服务的人类活动的衡量。为了摆脱传统生态足迹理论的局限性,应当承认土地功能多样性的客观事实。本文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以污染足迹为例进行了系统分析。污染足迹,即基于污染物吸纳的生态足迹,是一类典型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它不是对传统生态足迹中能源足迹的简单置换,而是能够囊括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污染物,并可以根据不同的污染物类别或类型进一步细化。污染足迹计算的难点在于必须明确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而确定进入各种土地类型的污染物量以及各种土地类型的纳污能力,而应用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不同类别或类型污染物污染足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