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长卷《清明上河图》被公认为稀世神品,千年来,它曾四次进入宫廷,四次从宫中被盗走而流落民间,历尽劫难。首先收藏此画的是北宋宫廷,宋徽宗赵佶(jí)视之为神品。据考证,该图前面应当还有一段,描写的是远郊的山,并且还有赵佶瘦金体的"清明上河图"五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靖康之难(北宋靖康二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开封,掳(lǔ)走宋徽宗、钦宗和大臣及后宫3000人,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时,该画流落民间,为金朝监御府书画官  相似文献   

2.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瑰宝。这幅风俗画以高度的现实主义手法,通过众多的人物形象,描绘出“珠帘十里沸笙歌”的景象,表现了“汴京盛时伟观”这一主题。画卷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千姿百态。据斋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画上共有1643人,208头动物,比古典名著小说《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所描绘的人物都多。明代诗人李东阳在《清明上河图记》一文里,对画上人物的刻画做过这样具体生动、形象有趣的描述:“人物则官、士、农、贾、医、卜、僧道、胥隶、篙师、缆夫、妇女、臧获之行者,…  相似文献   

3.
正说起宋朝的繁华,常常被人提起的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不过,最近频频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同时期的另一幅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它是由一位年仅十八岁的天才创作的,耗时半年,画成不久他便死去了,留给世人的是一个传奇的背影。一幅传世的名画这幅画如今被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是国宝级的文物。2017年9月中旬,故宫以“千里江山”为主题,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六册选入了梁思成先生的一篇科技论文,《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梁先生在讲到绘画处理上的重复性运用时,提到了两幅历史名画,一是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是宋代李公麟的《临韦偃放牧图》(简称《放牧图》)。课本在给《放牧图》作注时是这样写的:“全名《临韦偃放牧图》,是李公麟的摹古之作。全卷画出放牧两千多匹马的浩大场景。”李公麟的这幅摹本《放牧图》到底画了多少匹马?真的有二千多匹马吗?值得一问。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与北京东方鼎…  相似文献   

5.
古人也疯狂     
采薇 《课外生活》2021,(2):32-35
如今,网络购物逐渐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当你从购物屏幕上移开目光,伸着懒腰,揉着酸痛的脖颈时,有没有想到,生活在千百年前的古人,是否也曾为购物疯狂过?不用怀疑,古人当然也曾为购物而疯狂。在那个没有相机的年代,有人耐心地挥洒笔墨,将这样的盛景虔诚地描画下来,让后来人叹为观止。这个人就是张择端,而这幅画,就是《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6.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千余年来,此画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现在,各地公私藏家手中还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有人统计,现存《清明上河图》有30多本,其中大陆藏10余本,台湾藏9本,美国藏5本,法国藏  相似文献   

7.
李语嫣 《科技文萃》2005,(11):188-190
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忠实而详尽地反映800年前北宋汴河两岸百姓生活风情的<清明上河图>,宽25.8厘米,长534.7厘米,是徽宗宫廷画院张择端留给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杰作.此幅恢宏大气的无价之宝一问世,即被徽宗皇帝珍藏,并用他独创的瘦金体在画上题写了画名--清明上河图.其后的800年风雨沧桑中,此画辗转于包括严嵩、毕沅、嘉庆、溥仪等权贵之手,现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和维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心理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如:在学习《碳和碳的化合物》时,我先让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然后借助这幅画提出问题:1.这幅画是用什么颜料画的?2.为什么它保存至今仍色彩鲜艳?3.光彩夺目的金刚石和与古代用来画《清明上河图》的颜料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二、要勇于探索,为学生树立榜样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大胆…  相似文献   

9.
仇英是吴门画派之一,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合称"吴门四家"或"明四家"。文章介绍仇英的艺术生涯及仇英版《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分析《清明上河图》在摹古方面的过人之处,从青绿重彩视角分析其对树、石、山、水、舟、车、建筑等景物在同图本用笔、用墨的变化,重点突出仇英版《清明上河图》对张择端版《清明上河图》的继承、发展,探究仇英在《清明上河图》创作中的创新与变革。  相似文献   

10.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的绝世佳作,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市井民生的生活场景。画面中一派繁花似锦,国泰民安,使得世人对北宋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不容置疑,但本文依据画中细微之处进行讨论,尝试揭露"盛世"背后的真实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11.
故事1《清明上河图》是宋朝画家张择端所画,这是一幡传世杰作.图中人物众多,栩栩如生,但对于画上共有多少人,却很难有人说得清,历来的说法是五百余人,常州的书法家汤先生用简单而又巧妙的方法进行了准确的统计:他先在画面上的每一个人上放一拉米,统统摆好以后,再去数一共放了多少粒米,他反复实验了好几遍,得数完全相同,答案是:"《清明上河图》中一共有815人".  相似文献   

12.
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地再现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盛况,很多人认为图上所画是汴梁清明景色,殊不知,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清明上河图》所画并非清明之景,而是地地道道的汴梁秋色。  相似文献   

13.
<正>与我纠结了几十年的一幅画,是世人皆知的《清明上河图》。我是画山水出身,初识它时却给我以强大的震撼。一个画家居然敢于把一个城市画下来,古今中外唯有这位宋人张择端。当时我二十岁出头,气盛胆大,居然发誓要把它临摹下来。现在想来,我对它的痴迷与我对民俗兴趣的潜质分不开。  相似文献   

14.
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是社会风俗画杰作 ,是北宋清明盛世的历史画卷 ,艺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代画家张择端深受院派画风的影响,其画作《清明上河图》综合工笔手法和意境创作,展现出农耕文明的繁华场面,《清明上河图》表现出风俗画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风俗画的重要代表,蕴涵着风俗画对美感的探索和生命对平衡静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田歌 《科技文萃》2001,1(7):150-151
北宋皇帝徽宗赵佶(1082—1135),河北涿县人,是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与画均可彪炳史册 ,其书首创“瘦金书”体;其画万好花鸟,并自成“院体”,充满盎然富贵之气,令花鸟画 步入其全盛时期。赵佶倡导文艺,使承继五代旧制的“翰林图画院”又营运了一百多年。在 他的倡导下,还编撰了《宣和画谱》、《宣和书谱》两部图书,辑录了大量名家书画,成为 我国书画史上的重要资料。这位皇帝虽然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但对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 出贡献,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17.
伫立黄河边     
陈刚 《新读写》2009,(1):56-57
因了对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倾心、仰慕,七代帝王的都城开封,成了我们这次中原之行的重要一站。  相似文献   

18.
用机器代替人工计算,是人类的长期追求,从算盘到计算机,历代数学家们在执著地探索创新.十进制珠算盘最早出现在中国,北宋时期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中已出现算盘(图1).第一个能做加减运算的机械式计算机是由法国的帕斯卡在1642年发明的(图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1674年制成了  相似文献   

19.
习画记     
齐白石画的虾栩栩如生,徐悲鸿画的马奔放豪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人物、景物刻画得极其细致,这一幅幅意味悠远的国画,无一不让世人惊叹。国画讲究的是意境,不要求形似,而是神似。一支毛笔.一砚墨汁,经画家之手,或浓或淡,或泼或洒,或勾或点,寥寥几笔,一幅意境悠远的国画就呈现在眼前。它深深地吸引了我。  相似文献   

20.
一、透视《清明上河图》课堂教学1.谈话导入,由美术课引向语文课。上课伊始,教师自然地与学生谈话:“美术课上,老师介绍了《清明上河图》,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运用美术知识,从画家的构图、运笔和艺术风格等方面谈了对这幅图的感受。教师相机出示了该画的绢本临摹图,由美术课引向语文课:“这节课我们学习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