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辉 《新闻天地》2011,(10):81-83
《庄子》第一篇《逍遥游》一开篇就讲了“鲲化为鹏”的故事。说北海有一条鱼,名字叫鲲。鲲的体型庞大,不知有几千里。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有几千里.它奋起高飞时。翅膀张开有如天边的云朵,拍翅盘旋而上,飞到九万里高空。它是乘着六月刮起的大风离开的。  相似文献   

2.
挂职(连载)     
从县政府回来半个月,乡里杨秘书告诉张志飞:“张书记,昨日你下村去了,县政府办打来电话叫转告你,经县政府办公会研究同意给我们平塘乡以工代赈资金25万元。”“真的,太好了!”张志飞情不自禁地拍了一下手。“你马上叫陈亚梅乡长来,明后天我就和陈乡长到里排、山坳村实地考察,全面了解情况。”  相似文献   

3.
自打怀了女儿——我希望是——之后,所有人见面便问安“格格”。儿子叫“贝勒”,女儿不叫“格格”还能叫什么?错了!像我们这样会给儿子取名叫“贝勒”的变态父母,怎么可能给女儿取一个毫无悬念没有创意的“格格”作为名字?  相似文献   

4.
沛县城南煤矿图书管理员谢建,大家见他都热情地叫他“小记者”,叫他名字的人并不多。“小记者”今年二十刚出头,人虽小却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投稿有功,一九八五年初,矿党委给他记了二等功。小谢原先在煤矿木工房工作。一九八三年春,在矿工会开展的“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中,他白天工作,晚上一头钻进书堆里,发奋  相似文献   

5.
1.小平热 乍看上去不是什么热,但假若认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还有政治崇拜热的话,那也只有邓小平了。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改变了中国甚至世界历史。“小平,您好!”可不是官方安排,那是民间热潮的体现。在30午的框架里,也只有他一个人有资格以名字命名。  相似文献   

6.
笑一笑     
吉利话从前有个地主,雇了两个长工。因为他非常爱听吉利话,便特意给他俩重新取了两个好听的名字:一个叫“高升”,一个叫“发财”。正月初五早上,地主要迎财神,说吉庆话。天还没大亮,他就怪声怪气地喊:“高升!高升!”高升住在楼上,一听地主喊,便赶忙答道:“下来了!下来了!”地主一听,怒气填心,又不能说什么,只好再叫:“发财!发财!”发财住在马圈里,那儿没有窗子,  相似文献   

7.
暑假里我回苏州,与家人一起去饭店吃饭。我需要餐巾纸,招呼服务员,称她“小姐”。我妹妹说,现在不这么称呼了,你叫她小姐,她要生气的。我问为何,我妹妹说,“小姐”会让人有“不正经女子”的联想。我问那该怎么称呼。我妹妹说,现在都叫“美女”。但是,我还是叫不出口,总觉得用“美女”称呼招待员听上去太轻浮。这令我想起网络称呼语“亲”,有人研究说,这是从韩语来的,原意是“朋友”。  相似文献   

8.
作为政法记者,和犯人打交道多,写坏人写顺手了,写好人总觉得别扭,可偏偏遇上写你老业,叫我如何下笔?说实在的,我真怕把你写“歪”了,描画成一个‘请面烧牙”的坏人形象,好在武警部队的官兵和广大读者熟悉你业春剑,写“歪”了也不必担心,读者会给你一个公允的评价,你说是吗?我认识你是从你写的那篇稿子《铁血廖战十年间》开始的,那犀利的笔触,磅礴的气势,一下子把我“震”了,你的名字也就从那时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以后编你的稿子多了,我们渐渐地成了不见面的朋友。记得第一次你来京会稿,我到你的住所拜访,“请问,…  相似文献   

9.
封面人物     
据说世界上有一种没有脚的无足鸟,只能够一直地飞啊飞,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她死亡的时候。也许她就是那样一只鸟吧!王小霞,人和名字一样都是小女子,却总爱把  相似文献   

10.
这回想拿“新闻视点”说事。当初栏目叫这个名字,编辑部是有过争议的。都说档案工作无新闻,叫“新闻视点”不会有点华而不实吗?杂志是月刊,但加上出版周期,读者看到的内容最快也是一两个月前的了,还能叫“新闻”吗?  相似文献   

11.
“小应”大名叫应学良.人长得白白净净的,满脸书卷气,一看就知道是“舞弄墨”的。在团里,如果你连他都不认识.那真是孤陋寡闻。他可是在报纸频频露面的“兵记”哩!  相似文献   

12.
乾隆下旨     
乾隆下旨乾隆皇帝游江南时,有一次来到一座大墓前,那里石碑如林,而且有石人、石马。乾隆指着石人问身旁一个翰林说:“它,叫什么名字?”原来,在古代神话里,这种石头人叫翁仲,而翰林却颠倒了,说成“仲翁”。回京后,乾隆下了一道降职令,把这个翰林降为通判。降职...  相似文献   

13.
陆家羲死了,活了不到五十岁!生前只是个遭人白眼、备尝艰辛、落拓潦倒的中学教师;死后,在为他而作的那篇报告文学的副题上才在他名字前冠上了“数学家”的称号,再郑重其事地注上生卒年月,可是已经晚了,太晚了! “在数学的领域里,寇克曼问题和斯坦纳的系列,向人类的思维进行了一个多世纪的挑战”,陆家羲却在逆境中用短短的一生时间将它们都解决了。遗憾的是,这一个成果在编辑先生、专家权威们抽屉里锁了二十多  相似文献   

14.
“我母亲特别爱音乐,她给三个孩子全取了音符的名字,我哥哥叫多多,我姐姐叫米拉,我叫索拉。”  相似文献   

15.
孙先生称家中养了一只聪明的小猫“阿贵”,遇到惊吓后小猫就会叫自己的名字,“阿贵、阿贵”地叫不停,已在邻里间传为奇谈。  相似文献   

16.
某期刊编辑部规定:责任编辑对自己编发的稿子一律要署上名字。谁料到,这项规定竟在编辑部里引起了一场争论。有的说:“人家十几万、几十万字的书稿,署上责任编辑的名字还可以;我们编发一篇千把字的短文也署名,岂不叫人笑掉牙齿!”有的说:“编辑本来就是无名英雄,工作做了就行了,还署什么名呢?”这些同志,反对徒鹜虚名、甘当无名英雄的思想,无疑是很好的。然而仅仅从“名”上去认识署  相似文献   

17.
龙应台 《出版参考》2005,(12):21-22
在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全球化”第一次发生“戒心”是在一九七五年刚到美国时。在台湾读大学时,教英语的美国教师会要求每一个学生选一个英文名字,因为她可记不得几十个中文名字。于是一整班的学生都变成了Dick,Tom,Harry;我的名字叫“Shirley”。到了美国,我开始教美国学生英文写作。面对二三十个美国学生,很难记得谁是谁,我花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把人名和脸相配起来,认得了。于是我回想,为什么教我的老师没坐下来花时间,把我们的中文名字记住,反而让五十个人都为她的方便而改名呢?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愿意“疯狂”而且享受“疯狂”的人的故事。他曾经在大学一二年级英语考试不及格,经过自己的反省、努力、摸索,自学成一口地道美音英语,更创出突破性的“疯狂英语”学习方法。他决心要让正在学英语的三亿中国人说流利的英语,更要让外国人都学会华语。他的名字就叫李阳。 在英语不及格的日子里 李阳的名字是与“疯狂英语”联系在一起的。“疯狂英语”的创立,源于李阳一个几近疯狂的创见与同样疯狂的经历。至少,在当时,  相似文献   

19.
现在层出不穷的模仿秀让大家忙得像个听见铃声的狗,吐着舌头东奔西跑,直到快累瘫了还不知道丰盛的午餐在哪儿。前些年流行“格调”,一本翻译的书给我们列出了格调生活的样本,所有的人突然在那一年变得风情万种活得有滋有味;等转过年来,“格调”们就成了“恶俗”,它同时还有了一个动听的名字,叫“小资”。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小朋友,名字叫苹苹。苹苹得到了一个小布娃娃,名字叫小布头。小布娃娃干吗要叫‘小布头’呢?这—…·你看了就知道啦!……小布头想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有一回,他从酱油瓶上跳下来……干吗要从酱油瓶上跳下来呢?这……你看了也会知道的。……” 在50年代出生、60年代成长的那一代人中,不知道“小布头”的几乎很少。现在这一代人都已经进入中年了,当他们回忆起童年和少年时代值得记忆的读物时,也许会不约而同地说,还看过一本有趣的童话书,书名叫《小布头奇遇记》。 《小布头奇遇记》是童话家孙幼军的处女作和成名作,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