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纯  赵卫 《师道》2005,(1):40-41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对教师专业化再次进行了强调并提出:“专业化:作为一种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各国也相继地进行了以教师专业化为主题的改革。我国在1994年颁布的《教师法》中,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995年建立了教师资格认证制度。2001年全面展开了教师资格的认证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师工作作为一种重要的专业或职业被确认,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教师职前教育(主要指师范教育)固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但从有关推进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范式中,我们觉得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在职培养,而中等职校教师的在职教育须着眼校本培养。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培养的内涵阐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将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来看待。早在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员地位的建议》就宣…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教师的教学理念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一、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相结合的理念当前 ,伴随着世界教育的发展 ,教师专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强调教师的专业性质 ,提出“教学应被视为专业”。时隔30年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了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 ,会议通过了九项建议 ,其中第七项就是“专业化 :作为一种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我国《教育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 ,我国又建立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这些 ,为提高…  相似文献   

4.
论教师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飞 《陕西教育》2009,(1):27-28
教师专业化最早由社会学家卡尔·桑德斯于1933年提出。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首次以官方文件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  相似文献   

5.
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 大力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地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和提高队伍素质”。新近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再一次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如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呢?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一项根本性举措。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背景和阶段划分 1996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通过的9项建议中,有一项就是"专业化:作为一种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专业化成为了当代教师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自“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来看待”的观点提出之后。一度被认为是改善教师社会地位、工作条件及公众形象的重要方法和策略。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因此,教师专业化发展自然而然地成为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33条规定:“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知识、能力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扎实推进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加强教师教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一项根本性举措。  相似文献   

10.
专业化是"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是教师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专业化需要一个实现机制,也就是要为促进、保持和实现教师专业化构建一个实现的路径.这个机制包括资格认证、业务培训与考核、社会保障与宣传三个方面,为教师专业化把好入门关、质量关,并提高社会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11.
按照社会学家制定定的专业指标体系来衡量,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只能被认为是“半专业化”的职业,推进我国教师专业化应着力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加强对教师活动的探索;二是改革师范教育;三是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和工作条件;四是加强教师专业团体和组织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世界范围内对教师专业化的讨论引起了我国对教师职业地位的关注。教师专业化是一种促进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地位的成功策略,但在以往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关注带有技术主义倾向的教师群体专业化。本试图以价值与事实作为讨论“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两翼,把宏观群体教师专业化问题和作为教师成长的个体专业发展结合起来,肯定了教师个体专业动态成长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着重探讨了以反思性实践为主的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其专业化发展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师个人的进步和学校的整体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今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重要课题。正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得到确认,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15.
论高职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和"四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一判断的重大意义,在于充分揭示了“就业”工作在高职教育系统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中作为“关键因子”的本质属性、导航地位和评价功能。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合理构建和方法创新是极为重要的条件。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四动”方法分别是:内力启动、教师导动.典型带动和环境推动。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社会分工的普遍度与深入度是前所未有的,专业性也是空前的。在社会分工普遍呈现专业化的背景下.教育也难免出现专业化的倾向。教师专业化作为近年来倍受关注的话题,它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善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地位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各地各校不尽相同,但提高教师素质却是共同的关键,因为“具体应用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态度”。而且“学校教育的成功取决于三个条件:硬件、软件、人件。所谓‘人件’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就语文课程而言,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语文新课程实验成功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新的职后培训形式不失为增强语文教师课程意识,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谈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对如下问题的追问:教师作为活生生的个体,其生存境遇如何?作为社会场域的一分子,教师的生活现状该如何估价?教师的人生又该赋予怎样的意义?其实,对绝大多数献身教育的人而言,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和方式;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才是一种专业,这个时候才可能谈及献身教育的问题。因此,关爱教师不是空话,教师是可爱的可敬的可塑的,但教师的需求、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地位需要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这是其作为“社会人”最基本的价值归属。如果这些基本问题都未解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可能只是空谈。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化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是实施科教兴国的现实需要,也是教师改善自身地位和工作条件的必需策略。但是,考察我国中小学师资队伍的现状,我们不能不客观地指出:与国际师资队伍现状相比,我国中小学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明显偏低,而且这已经成为影响当代中国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的消极因素。因此,本文致力于深入剖析影响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诸多因素,并尝试提出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2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此,江泽民同志在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国运兴衰,在于教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强调教师重要性的同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和提高队伍素质。”在新近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再一次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去提高教育质量呢?就目前形势而言,加强与改革教师教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一条最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