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被称为“草根工业”的我国乡镇企业,在经历了80年代的“异军突起”以后,它以自身所创造的非凡业绩,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在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乡镇企业能否发挥其“宏观效应”和“长远效应”,尚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因此,如何解决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保持其良好的发展态势,显然是一个紧迫而又严峻的现实问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  相似文献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十一五”时期是农村教育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农村教育要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农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是,农村师资力量总体薄弱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逐步建立,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成为发展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建立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新机制、新办法,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逐步缩小城乡教师队伍差距。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是当前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切实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实质上也是一种“失业”。我们要破除“离土不离乡”等旧观念,适应经济结构变动的要求,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匕,广泛在农村建立小城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逐步改革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性,它对于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传统观念的束缚、教育资源的薄弱及管理体制的落后等诸多“瓶颈”问题长期制约着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在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树立新的理念、建立有效体制、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促进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决定: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作为国家督学和分管教育督导工作的地方教育行政工作者,自2002年起,我一直致力于组织实施和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深感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对2001年提出的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必然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石.具有全民性、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的特征。农村义务教育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农村、农业的长远发展.是农村、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我国义务教育战线长,分布广,大头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是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目前.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县乡机构改革和.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以来,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一条主线是“多予、少取、放活”。目前,农村税费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的巨大成功,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正向农村地区倾斜,“三农”问题初步得到了缓解,我国在总体上进入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难点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造成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最大的突破口选择是加快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做好“放活”这篇大文章,充分发挥9亿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作用,激发农民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巨大潜能,不断提高和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活力。这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十六大以来中国农村改革进程的基本判断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以来,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一条主线是“多予、少取、放活”。目前,农村税费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的巨大成功,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正向农村地区倾斜,“三农”问题初步得到了缓解,我国在总体上进入到了“后农业税时代”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难点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造成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最大的突破口选择是加快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做好“放活”这篇大文章,充分发挥9亿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作用,激发农民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巨大潜能,不断提高和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活力。这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生产,逐步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生产和社会化生产转化,这是我国农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必然过程。为此,必须建立一种适应商品生产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经济形式。五十年代末,我国在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公社,搞“一大二公”、统一经营、统一分配,想依靠这种经济形式来发展农业生产。实践证明,它不适应我国农村实际和商品生产的要求,造成农村经济长期停留在自给半自给状态。  相似文献   

10.
黄爱丽 《学子》2009,(9):53-54
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分为:“研读、分析、做答”三步。现以下题为例加以说明。 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为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和政府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在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采取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的办法,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力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施行,农村基础教育“分级管理”的体制弊端日渐凸显,愈来愈不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需要,因此,提出“国家办学,分类承担,垂直管理,政府协调,学校自主,校长负责”的管理体制,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逐步摆脱困境,促使其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代农村改革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84年,对农村微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即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承包制,把农户塑造成为生产经营的微观主体,这一阶段改革的着眼点,是为了解决如何从经营机制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问题。第二阶段是1985-1992年,对农产品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这一阶段的着眼点,是为了解决农产品“卖难”,“买难”交替发生的问题,第三个阶段是1992年中共14大以后,农村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机制调节农民生产,生活的阶段是1992年中共14大以后,农村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变,市场机制调节农民生产,生活的作用逐步加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分析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形势,科学总结各个地区已经取得的典型经验。于1997年9月召开的十五大的报告中,正式提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工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江泽民对邓小平家庭承包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他能够较好地解决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改善农业比较利益,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的必由之路,但农民“恋土”情结、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土地流转机制、农村社会保障和户籍制度等因素制约了我国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应该通过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农民素质教育等途径,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成人教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坚持把农村成人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文章,达到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农村成人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促进“农科教”结合,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十六大”精神,把农村成人教育作为21世纪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重点,这是本世纪知识经济和农业科技革命挑战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所急需,是农业商品占领市场、增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所急需,也是我国逐步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所急需。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使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最根本还得依靠教育,党和政府已决定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认为,农村教育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大力发展农村普通教育的基础上,设立综合中学,改变单一的为升学做准备的教育模式;同时在农村以乡镇为单位广泛设立农业培训机构对农民进行继续教育,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2月24日,国务院下发(2005)4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指出,我国将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下简称“新机制”)。 在“十一五”规划的五年(2006年-2010年)中,我国将累计投入总额达270亿美元(约合218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用于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新机制”给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带来了哪些挑战?对缓解农村中小学办学困难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为深入探讨相关问题,本刊特编发一组文章,从多个角度切实关注“新机制”下农村义务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现代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然而,中国农村一直停滞在前现代的传统时代。而且,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呈拉大趋势。究其原因,除历史传统的“路径依赖”外,更与我国长期人为实行城乡“二元”经济政策有关。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三农”问题愈发凸显,成为制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瓶颈”。改革户籍制度,解决农民土地产权,建立现代农村制度,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思考张明海《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要“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而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是农村,居住分散、人口稀...  相似文献   

19.
“离农”?“为农”?——农村教育发展中的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村教育改革陷入“离农”和“为农”悖论中,农村教育何去何从?农村教育改革必须破除城乡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20.
双周快报     
陈至立:切实抓好农村教育工作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吉林省调研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部署,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继续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尽管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取得巨大发展,但农村教育的发展与中央关于解决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要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决定今后每年新增教育、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各级政府都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畴,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的农村教育投入制度。要积极推进新形势下的“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