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经济理论是分析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虽然我国的循环经济研究的起步比较晚,但是已经进入理论雏形逐步形成阶段,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经济理论向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中渗透,并逐步形成了多种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欠发达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主要依据。巴林右旗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贫困旗县,建立“畜牧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旅游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为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对资源和环境压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积极选择。目前,黄冈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已经具备了大力推行循环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在注重宣传教育、编制规划、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循环型生态工业体系、生态农业体系、生态县建设。  相似文献   

3.
安徽已明确实施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战略,这主要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中腹地与中心地区间所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考虑的。实施该战略对促进安徽奋力崛起、推动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近年来人们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性扬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两个经济区,从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前景看,最终走势是促成西北和西南板块的融合.两经济区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具有相似性,比较分析其必要性,提出政策建议:采取措施促进两个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促进两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发挥优势,促进两经济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级.  相似文献   

5.
罗哲  梁斌 《西北师大学报》2004,41(6):146-149
我国城市化水平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欠发达区域城市化水平太低,故加速推进欠发达区域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欠发达区域城市化进程中不能再坚持"先发展,后治理,人口向城市集中"的传统城市化模式,而应遵循能与循环经济形态紧密有机结合的逆向城市化模式。为了使循环经济形态在城市化过程中持续,不断发挥作用,必须将循环经济纳入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部崛起是国家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出的又一战略举措.中部崛起的关键和战略基础是中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而中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是发展中部地区的农村成人教育.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客观规律使然,中部地区同样存在经济相对发达、经济欠发达和经济不发达等不同类型的农村,因而在中部地区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也应该有不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一、区域差异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在大的区域之间,而且在区域内部也同样存在。在中部地区的每一个省份之内,农村经济也具有相对发达、欠发达和不发达三类区域。2各小区域经济特征与发展走势的差异由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规律,以及造成...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苍南县属省级欠发达县,加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苍南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苍南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根据近年来苍南县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实践,就加强欠发达地区教师人才建设进行一些思考和探索,希望对欠发达地区加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有所启发。一、欠发达地区教师人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省级欠发达乡镇,苍南县与周边发达县市相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城镇与农村发展仍不协调,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不均衡,给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带来瓶颈制约,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  相似文献   

9.
现代区域经济的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地方经济的决策者,还是高职院校的领导者,都必须研究这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合适的政策,以促进二者的互动发展.黄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着严峻的经济突围任务;黄冈市高等职业教育面临一定的发展困难,但是对于要实现经济突围的黄冈区域经济来说,她肩负的使命更为重大.事实上,确有一些策略可以帮助黄冈区域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银桥 《成人教育》2009,29(12):39-40
人口素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着重从人的素质方面探讨了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的相互关系。全文首先分析了区域经济和职业教育的概念,以及这两者互动的基本理论,即区域经济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和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然后分析了两者的互动关系,阐明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职业教育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有正确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高等教育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呈由东向西的"阶梯状"降势发展。那么,我国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电大")举办的高等学历教育是否也呈这种态势发展?该文就全国电大1992-2002年统计的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生数据、教师数据和办学条件数据,按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较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划分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在1998年以前,全国电大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和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受到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呈由东向西的"阶梯状"降势发展。但自1998年始,除办学条件中的固定资产总值外,西部欠发达地区电大的办学规模赶上了中部较发达地区电大的办学规模,并于2001年超过了中部较发达地区电大的办学规模,西部欠发达地区电大的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之快,均超过了中部和东部地区电大的教育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区发展差距的扩大,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本分析了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共同特征及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对民办高校发展模式的选择是不同的。目前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来料加工”和“自给外销”模式。这是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摆脱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最佳模式。从短期看,这些发展模式有效地帮助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校挣脱经济瓶颈,实现快速发展。但从长期看,人才外流会大大降低当地人口素质,从而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并进一步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外显状态和有效载体,其建设的目的就是强调农村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本文结合对中部典型欠发达地区黄冈市所属县市的十个行政村的调查,就村容整洁的发展现状作一描述,剖析村容整洁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就村容整洁发展提出若干路径选择,为中部其他欠发达地区村容整洁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并渗透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作为非正式制度约束因素的地域文化,对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地处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江西省,地方文化内涵深厚,省域内与省际间经济发展差异显著。江西经济地理差异背景下的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表明,欠发达地区和中部崛起省份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地域文化的构成性影响,努力创造条件实现地方经济与区域文化的协同演进与创新促动效应。  相似文献   

16.
发展旅游业可以使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如何构建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模式一直是旅游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旅游资源、区域特性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角度探讨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以期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当今经济界常常谈论的问题.产业转移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既是发达地区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外力.文章系统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主要障碍,指出了欠发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性.并结合河南省的优势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重点,提出河南省应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打造科技园区为载体来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甘露  杨芳 《现代企业教育》2006,(22):129-130
发展旅游业可以使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如何构建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模式一直是旅游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旅游资源、区域特性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角度探讨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以期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部地区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部地区作为传统的农业区,其农村金融生态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较东部地区而言,中部地区农村金融生态发展中还存在着金融结构发展不均衡、金融供需矛盾突出、金融环境脆弱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部农村金融生态发展。为此,以金融功能观为视角,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结合中部区域特点,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健全金融组织体系,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等途径,加快中部农村金融生态发展体系建设,为实现中部崛起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态的日益恶化与自然资源的紧缺,我国欠发达地区正面临着环境保护与加快发展的双重挑战,在严峻的形势下欠发达地区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欠发达地区摆脱"先污染后治理"模式束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