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煦是清初易学大家,在易学领域有众多创见。胡煦易学的众多创见,以其根本创新精神为基础,而其创新精神,主要包括两点,第一,胡煦的大易学视野所体现的统贯精神,第二,胡煦的《循环太极图》所体现的统摄精神。依靠统贯精神,自然天道、河图洛书,与先天四图、《易经》卦爻、《易传》等四圣之《易》得以贯通,大易学视野得以展开;依靠此统摄精神,胡煦创《循环太极图》,以之明天道、配诸图、论《周易》,无不言之成理、论说圆融。据此两大创新精神,富于特色的胡煦易学理论体系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2.
洛书、河图、太极图合数易图文化始制在上古伏羲氏时代,以图象义理成为古代易学传统文化。今对图象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形成的传统易学文化作以综合论证,对恢复中华渊源文明史的认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胡煦是清初一位重要的易学家、理学家,他的思想有很多独到之处,对《周易》尤为精通。牟宗三在他早年的第一部作《周易的自然哲学与道德涵义》中,发掘了胡煦的易学思想,并称胡煦是中国的最大之纯粹哲学家,认为胡煦的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有系统最有见解的思想体系。近年来,海内外对胡煦思想的研究逐渐增多。胡煦易学思想研究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胡煦作《周易函书》点校整理被列为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重点科研项目,胡煦理学思想研究被列为河南省教育厅人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因此,对胡煦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一项重要的、迫切的任务。为此,我们约请了海内外一些专家学撰对胡煦思想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希望能够引起学界的关注。今后我刊将继续开设“胡煦思想研究”专栏,恳望海内外专家学不吝赐稿,以推动胡煦研究的不断深入。[编按]  相似文献   

4.
胡煦是清初一位有独到见解的易学家、理学家。他的易学思想反对先儒支离旁杂、乖谬附会之说,于汉宋易说颇多发明质证。胡煦力求建立一个通贯的解易系统,探赜索隐,以明天人合一之旨。他反对汉易的卦变说,朱熹的占卜说,来知德的错综说,认为皆未能明《周易》浑沦圆转、活泼流通、体用无间之妙。他提出的“体卦主爻说”极为精到,前人所不能解或解之乖谬处,以此说明之,皆为之一通。文章主要从文献的角度,对胡煦的生平著述及影响略作考释,对其主要的易学思想进行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胡煦生于清初,一生精研《周易》,颇有自得。他兼采汉宋,融贯象数义理,提出了很多深刻独到的思想,其中对朱熹易学的批评是其易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他反对朱熹把《周易》看做是卜筮之书,批评他只在占卜上着眼,与易理多不相通。又批评他将伏羲之易、文王之易与孔子之易分割开来,不能一以贯之。他反对朱熹的卦变说,认为朱熹不知《周易》中往来之义,而以卦变说解易,致使易理益晦。文章主要通过在清初学术思想背景之下,辨析胡煦与朱熹易学的差异,并以此理解胡煦易学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胡煦纳甲说的内容、意义及其学术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煦,河南光山人,生活在康乾盛世,是当时著名易学家和理学家,一生潜心研究<周易>,曾为康熙帝讲<易>而受到称赞,康熙下诏纂<周易折中>,大学士李光地为总裁,命胡煦为分纂官,参与撰写<周易折中>,著有<周易函书约存>、<周易函书约注>、<周易函书别集>等.其易学"酌于汉学宋学之间",精于义理,而不废象数.就象数而言,言体卦、纳甲说、河图洛书、先天后天、天根月窟等.其中纳甲说是他象数易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其易学折中于汉宋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清初易学家胡煦在《周易函书》里,提出了他对《周易》“象”的种种看法和见解,包括“象”的含义、特点、作用、《周易》取“象”的范围、观“象”的方法等等。文章在通读胡煦《周易函书》的基础上,就胡煦对“象”的论述和见解,做一整理和申述,以期对今人阅读和理解《周易》原典方面,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传统典籍中,“易”占有重要的地位。“易”作为经学之一种,被称之为《易经》。历代对“易经”的阐释,构成了“易学”。历代易学家对《易经》的阐释,大致可以分为象数派与义理派。象数派以象数为第一位,以象数解易,以象数论义理。义理派以义理为第一位,以义理解《易》,以义理论象数。在整个易学发展史中,两派之间的互争高下一直没有停止过,经常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然无论是义理派还是象数派,都不否认《易经》是讲“阴阳”哲学的,是一部讲运动变化的“变”经,其中蕴含着高深的哲理、无穷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是北宋义理派易学的杰出代表,其易学思想虽不能归于“老庄宗”的畛域之内,但却有许多承继并发展王弼易学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取义不废象、推崇“时”义、看重字义训诂、融汇儒道等方面。重新审视王安石易学与王弼易学间的密切关系,既是对古代义理派易学发展史的深入探究,也体现了“宋学”对“魏晋玄学”的继承与突破。  相似文献   

10.
太极于易学中的表征应是包罗万象之全息映射,其机理及其数理显象具有其天地人全息同构、法则统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故而太极图所表征的是“无处不太极”的全息统一之科学内涵和人道尊天法地之行为准则。弄清太极之系列内涵和太极图之绘制标准应是易道学者之必须,否则将陷入“为学术而学术”和“为科学而科学”的循环论证之怪圈而不可自拔。  相似文献   

11.
太极图的宇宙演化基础和九宫八卦五行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天文学发现天体演化时得到双星系统是一种普遍现象。基于此,用大型计算机模拟的宇宙演化过程中也会出现非常类似太极图的结构。并且,更大的旋涡星系和棒旋星系的形状也完全类似太极图。结合老庄哲学,“混沌”应相应于“道”和“太极”。如此《易经》与现代科学是完全一致的。同时,我们提出一种简单的九宫八卦五行图,它可以统一易学中的许多图,且可以发展为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清初易学界围绕“图书之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论争。反图书派从文献考证和辨伪的角度,对宋易中的河洛之学进行了全面的清算,系统地揭示了河洛之学同道教易学的联系,指出宋易中的图书之学并非《周易》经传的原貌,而是出自宋人的作伪与附会,反图书派的集大成者是清初易学家胡渭。图书派则秉承了宋易的立场,认为“河图洛书”是圣人作易的来源,并以此建构自己的形上学,其代表人物是清初易学家胡煦。  相似文献   

13.
赵坤 《家教指南》2023,(1):93-100
西夏效仿中原王朝,以儒学作为官方学术。然而阐发儒家哲理的易学内容,在西夏文献中却罕有记载。从出土文献来看,西夏民间使用的易类知识大多是汉地术数中的卦象符号,与义理之学关系不大;而西夏易占文献内容的变化趋势,则反映了西夏人对易类知识由全盘接受到自我理解的过程。与之相比,西夏官方获取的易类书籍多为义理易学著作,然而斡道冲撰写的《周易卜筮断》,却是以“卜筮”为题,属于象数易学的范畴。这一选择既符合西夏人将易类知识归于术数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宋代易学的成果。这种偏重于筮法的易学取向,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易学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陆贾《新语》是汉初易学发展的重要开端。陆贾继承和发展《周易》的“天地人一体”观,并以“仁”、“义”为最高范畴来阐述其政治学说,显示了其以“仁”、“义”说易的特点,客观上发展了易学。他在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的过程中,显示了其说易重义理的特点,首开汉初学者重义理以说易的风气。陆贾《新语》虽然不是易学专著,但对易学问题有不少论述,客观上促进了汉代易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孙应鳌是我国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是贵州著名的思想家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他继承王阳明心学思想,经过数年笃学精思,穷探赔》理,撰成《淮海易谈》四卷,近十万言人淮海易谈》是孙应鳌系统地专门研究闻发调易》的哲学专著,集中代表了孙应鳌的易学观,是贵州建省以来最有影响的易学著作。笔者曾在《贵州文史丛刊则9对年第5期上撰文,对孙应鳌的易学本体论进行过探讨,今再就其易学本体论的特点作一分析,以期推进贵州学术界对孙应鳌易学思想的深入研究。孙应鳌易学本体论的第一个特点是,其本体论属义理易学中的。已学派。义理…  相似文献   

16.
顾炎武的易学思想在其整体思想结构中有着基础性的作用。通过对其易学思想的梳理和把握,能够更好的理解其思想的特征、指向及其价值。顾氏易学具有返本开新的特点和较为清晰的脉络。通过考证易学文本,澄清易学发展中的重要概念,并对于易学义理的阐发进行分析,最终落实于行己有耻之为人与好古多闻之为学的实践体认之中。顾炎武的易学思想坚守儒学传统的发展,紧密结合学术与现实,从考证易学文本,至阐释易学义理,主张回归易学最初的文本和思想大义,都是以回归现实关怀为中心。  相似文献   

17.
朝鲜李朝李退溪的易学思想自成体系,其精义可归纳为三个基本特征:熔“义理”与“象数”于一炉;以《易》学作为论证理学的根据;由《易》理来会通理学和心学。  相似文献   

18.
程颐在对传统易学扬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以又理解易的易学思想,并确立了宋易之义理学派,大大促进了宋代易学和中国易学的发展。程颐易学在中国易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论郑玄易学     
郑玄是汉代易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一方面,他推出爻辰说、五行说及九宫数说、爻体说等,使汉代象数易学发展到了又一高峰。尤其是独具特色的爻辰说,更成为他“多参天象”而与其后”全释人事”的王弼易学不同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他继承古文费氏易学的传统,倾收于对经文进行义理性的诠释,倾心于揭示和把握由各种卦铩 象体现出来的天地变化之道,从而使象数易学烦琐,虚妄的端暴露无遗,并将其引入绝境。郑玄在易学由象数易学向玄学派易学转型过程中起着 激发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圣人不但对古圣哲不能尽意的哲思“立象以尽意”,而且还将自己的见解也附会到已立之象中去,以至出现种类繁多的太极图。照此模式,我们将一些认识论问题的探讨亦附会到太极图中去。首先,太极图象征了人在认识过程中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即此两的阴阳变合交感,既矛盾对立,又相辅相承,如此交错变换、循环不已的特征。其次,它还象征了个体人的“理”与“思”的思维特征,客体的“能”与主体的“可能”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日新”与“境界“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