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所谓种群,是指同一区域中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它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生态学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现已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生态学的重要内容,而出生率和和死亡率则是决定种群数  相似文献   

2.
王俊霞 《生物学教学》2005,30(11):51-52
实际研究中,不可能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如何测定某物种的种群密度呢?常用的是取样调查法,即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估计整个种群的密度。要测定某地的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调查法是标志重捕法。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材分析"种群与群落"是近几年高考的"四大能力要求"的高频考点。根据考试大纲和"新课标"要求,将教材内容分解为两个部分:1.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种群数量增长规律;2.群落结构。二、教学的三维目标A.知识目标:1.探究种群数量增长规律,解释有关生产的实际问题;2.群落结构。B.能力目标:1.通过看书、讨论有关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而种群密度调查则是构建种群数量变化模型的基础。种群密度调查就是指对被调查的种群数量进行统计,可以直接计数种群的每个个体,也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后者又可以分为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等。笔者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对高中生物学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群密度调查问题进行归类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在生物与环境这部分内容中涉及的计算包括种群的调查、种群的增长、酵母菌的计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下面对相关计算题的解法进行分类指导。1种群数量的有关计算1.1种群数量的计算(1)标志重捕法:种群数量N=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中的标志数(2)"J"型曲线种群增长率计算:设种群起始数  相似文献   

6.
一、专题解读 1.热点追踪 "生物与环境"专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该部分内容常与细胞的结构、生物的新陈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物的进化等知识串联起 来,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物教学》2017,(24):57-59
在准确分析教材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对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部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分为情境导入,引出课题、模拟实验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模拟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和动手实践,提升能力4个环节,其中模拟实验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学设计中的两项创新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魏伟 《生物学教学》2012,37(6):33-35
本节课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以"某村庄农田鼠害的调查"这一情境设计教学,关注学生知识的自主生成与建构,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9.
对种群增长模型中增长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贝塔朗菲在提出机体系统论概念的同时,主张用数学和模型方法研究生命现象。从此模型方法开始在生物学领域应用。从思维形式角度分,生物学构建的模型主要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其中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现实系统或其  相似文献   

10.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都需要测定种群的密度。高中生物教材介绍了如何运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一、动物——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根据创设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具体情景,首次通过"三维模拟实验",引导学生通过标志重捕法,自行绘制J型曲线、S型曲线并结合创设情景及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各模型的条件、增长特点,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 种群增长曲线模型有"J"型和"S"型两种,它们表示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物群落的演替、种群数量变化的预测以及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但学生在学习该部分知识时,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现对此解析如下。1 种群数量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种群"J"型增长曲线是指在理想环境中,空间、资源无限和不存在任何天敌、寄生者和竞争者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很多教辅书中关于“营养结构中因某种因素导致某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从而引起其它种群数量变化”的总结中,归纳出了以下三点规律:规律一:在一条食物链中,某营养级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后,则后一营养级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与其相同,反之,前一营养级生物种群数量变化与其相反。规律二:在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群中,由于食物链中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另一种群的营养级连锁性发生变化的规律是:当a种群数量变化时,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则b种群的数量增加,反之减少。规律三:在一个复杂的食物网中,当某种群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发生变化时,对…  相似文献   

14.
刘根生 《生物学教学》2006,31(12):51-51
生物学中有很多研究对象直接来进行实验,是非常困难或不可能的,因而模拟实验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生物·稳态环境》(必修)第4章:“种群和群落”中,有关调查、测定、计算动物群密度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是标志重捕捉法。笔者认为,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应当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来体会和运用,为了避免将方法论当对作知识来讲授,也可以通过模拟实践活动,让学生去领悟有关科学方法,并且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精神,因此本文介绍一则模拟标志重捕法实验。1材料用具绿豆一包,红豆50粒,大、小烧杯各一只。2实验原理使…  相似文献   

15.
在种群增长曲线中,分析种群数量增长率的变化通常是以曲线的几何斜率来解释的;在“J”型增长曲线中,假设每年增长率是固定不变的,而描绘出来的曲线斜率却是变化的,这是为何?“种群增长率”与“每年增长率”有别乎?既然“J”型曲线有“每年增长率”,  相似文献   

16.
苟玉花 《中学理科》2008,(10):66-67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容量(环境容纳量.K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  相似文献   

17.
正一、关于种群数量变化和种群演替的综合例1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山坡上A、B、C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同时还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在新旧教材中均有,算是老面孔,有的教师可能已教过十来次了。几次教材更新,虽有本节内容的更改,但基本的框架知识始终没变。如果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提问的话,还是会有一些问题让教师感到底气不足。下面粗略收集汇总之,以供同行参考。1种群是一群种吗  相似文献   

19.
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是生物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常出现以下几个误区,现归纳如下:1把种群“J”型增长公式中“λ”当成种群增长率误区分析:由种群“J”型增长曲线中种群数量变化公式:Nt=NOλt=Nt-1λ推导出λ=Nt/Nt-1,由于“λ”在“J”型曲线中是一定值,进而认为“λ”就是种群增长率。错因在于对“增长率”理解不够。  相似文献   

20.
一、“用教材教”要避免粗略对待教材有一些教师打着“用教材教”的旗号,常常假借“教学创新”之名,粗略地对待教材。他们在没有细致解读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随意变换、增删教学内容,增加活动环节,使课堂教学如天马行空,不接地气。以课题为“种群的特征”的“同课异构”活动为例,某教师在学生完成“模拟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标记重捕法”(详见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材第54页)后,让各组派1名代表将操作过程中获得的有关数据填在黑板上的表格内(见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