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是过去的新闻,新闻是将来的历史。英国《泰晤士报》给新闻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新闻是变迁的记录。"记录变迁,也就是记录历史了,所以就有人形容新闻为历史的秒针,今天的一条条新闻,也就  相似文献   

2.
刘洁 《今传媒》2012,(10):153
正常说"新闻是历史的草稿纸"、"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报纸承载着记录当下成为历史的责任,报纸与历史是"近邻",但是,中国当代报纸修史的很少,《旗报——深圳特区报史稿》就是这"很少"中的一部著作,它面世本身就显得有些特别。中国记协原主席、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认为《深  相似文献   

3.
<正>尹韵公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新闻与传播研究》主编,《中国新闻年鉴》社长,兼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副主编,国家社科规划办新闻传播学科组评审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研究员和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领域为新闻史和新闻理论,专著有《孙权传》、《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昨天与今天——历史学新闻学论文集》、《尹韵公纵论三国》等,合著《西北采访万里行》。  相似文献   

4.
院长视点     
《青年记者》2016,(4):55
近年来,业界的"军阀混战"和学界的"跑马圈地",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现象。新闻传播学科在新闻价值、新闻自由、舆论舆情等方面仍缺乏共识,核心概念分歧很大;新闻传播共同体之间缺乏相互支持、相互认同,新闻职业尊严和归属感下滑。请看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骆正林的《学科的整体焦虑与学人的圈地梦想》。当前,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真正培养出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具备多媒介知识、  相似文献   

5.
李彬的《全球新闻传播史》经过20余年的经营,如今终于杀青问世,这是新闻传播史研究的一项新的成果,是很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在百余年的新闻传播学历史上,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一直是学科的重要基础。按照通行的学科划分方式,新闻传播学乃由三大板块构成。一是新闻传播理论——致力于揭示新闻传播的规律和本质,包括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媒介伦理等;二是新闻传播史——致力于展现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包括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各种专史(广播电视史、新闻教育史、新闻学术史、媒介发展史、广告史……)等;三是新闻传播的技能——致力于培…  相似文献   

6.
经过20年的发展,《当代传播》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新闻传播学期刊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份扎根西部,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新闻核心期刊。今天《当代传播》已经成为青年学子成长的摇篮,学术精英驰骋的疆场。在经历了艰难的创业期后,《当代传播》会继续发展,为新闻传播学学科地位的提升肩负起更大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陈强  郑贵兰 《新闻窗》2010,(1):113-114
对任何一门人文学科,历史都是最基本的课程之一。《中外新闻传播史》作为新闻传播三大基础课之一(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传播史),其重要性毋庸置疑。陈力丹教授在《世界新闻史》序言中谈到:“当一位新闻工作者完全不知道本行业的历史(许多行业的知识其实就是由历史构成的),会出现类似情况,他不知道什么是新闻,也不会抓新闻。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闻的历史——新闻语境下的历史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传播学者潘忠党提出"传媒是局促的历史舞台",的确,在大众传播研究者看来,"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反过来说,过去的历史就是"昨天的新闻".那么,过去的历史可不可以成为"今天的新闻"?换言之,在今天的新闻语境下,如何才能实现昨日历史的再现?这一论题的提出,并非偶然.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到辛亥革命百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近年来,一系列的节庆事件接踵而至,而大众传媒对于具有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自然不能漠然处之.同时,由于微博等新媒体的相继呈现,大众传播正经历着自媒体时代的冲击,客观上也要求今天的新闻要比以往更加耐看,更有吸引力和更值得推敲,而嫁接历史的厚重感,不失为一条捷径.所有这些,都将"传媒的历史再现"这样一个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9.
刘子瑜 《传媒》2022,(1):53-55
"法国新闻传播史缘何常呈现断代危机?"本文以陈力丹教授在其著作《世界新闻传播史》中提出的这一问题出发,分析指出,有别于英国的渐进演变和中国的舆论宣传动员模式,法国新闻业发展呈现出文化断层、频繁变革和新闻清算的三种断代危机。法兰西民族发展带有的任务式再生观、轻法重权的思维惯性和人文思潮等要素,均从不同层面影响其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与演变。法国新闻传播发展史就是一部法国社会结构、启蒙文化思潮和民众思维方式相互作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历史:关系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铭 《当代传播》2003,(3):29-31
新闻与历史的关系问题是理论新闻学中的基本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学界比较统一于经典表述:“今天的历史就是昨天的新闻,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而对伯纳德·罗斯科在《制作新闻》一书中宣称的“新闻根本不是历史”的观点则比较陌生。本文对新闻与历史的关系进行了厘定,学理性地分析了经典表述与罗斯科观点的思考角度,深化了对新闻与历史之间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英国《泰晤士报》曾给新闻这样下定义:新闻是变迁的记录。记录变迁,也就是记录历史了。所以人们常说,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新闻,不但有助于今天的人们认识世  相似文献   

12.
正辞典之为"典",在于其系统、海量、精典、多维的成书特点及其对于学科发展的标杆意义。正如甘惜分教授所说的那样,当一门学科逐渐成熟时。便应有一种辞典作为它阶段性的研究总结,成为这一学科的知识总汇。2014年9月30日,甘惜分、方汉奇等30多位新闻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新闻传播大辞典》出版座谈会,围绕我国辞书编撰与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与历程以及该辞典的成书特点、价值等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这些年来,法学以一种强势学科的姿态介入了新闻传播的研究领域,并且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审视着诸如"新闻自由"、"新闻立法"、"新闻审判"以及"新闻与隐私权"等问题,但研究者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新闻传播的范式也在对法律,尤其是受众  相似文献   

14.
茹子 《新闻记者》2006,(7):50-50
新闻是大众传播的重要内容,传播是新闻价值的实现方式。新闻学给传播学提供了依据和启示、业务经验和用武之地,传播学大大拓展了新闻学的学术视野和理论深度。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新闻学和传播学都是二级学科,其上的一级学科就是新闻与传播学。复旦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新闻与传播通论》使新闻学和传  相似文献   

15.
李鸿建 《视听界》2006,(2):17-19
英国《泰晤士报》曾经给新闻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新闻是变迁的记录。”记录变迁,也就是记录历史了,所以就有人形容新闻为历史的秒针,今天的一条条新闻,也就是明天的一页页历史。这也就是说以真实性、即时性为其生命的新闻,与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了。既然记录的是变迁,记载的是历史,我们的新闻报道、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自然就得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我们就必须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到历史的流程中去考察新闻事件与社会现象,高屋建瓴地去挖掘其新闻价值。一、以历史的眼光,去透视新闻现象,观照新闻事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让今天的新闻在明天…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史到底应该如何写?这是今天新闻传播学术界,尤其是新闻史学界非常关注的核心问题.在我国的传媒生态环境和新闻传播学术环境正在逐步优化的今天,重写"中国新闻史"的呼声日渐高涨.尽管经过新闻史学者的长期努力,"在新闻传播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中,中国新闻史已经成为基础扎实、稳定发展的学科"(丁淦林语),但以中国革命史的框架解释新闻发展史的窠臼依旧束缚着新闻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胡斌 《新闻前哨》2005,(1):47-47
人们常说:"今天的历史是昨天的新闻,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这充分说明历史与新闻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新闻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是如此紧密,因为它就是社会变动的最新记录。  相似文献   

18.
严怡宁 《新闻知识》2006,(11):29-31
随着研究视野的开阔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扩大,近年来国际新闻传播研究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科新兴的研究领域。那么目前该研究领域呈现何种态势和特点?本文以2005年CSSCI收录的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界》以及《新闻记者》的全年论文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这一研究领域的状况。一、西方发达国家仍是主要研究对象鉴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新闻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领先和影响,目前的国际新闻传播研究较多集中于对西方国家新闻传播活动的梳理分析以及借鉴。主要话题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审美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过去人们并未提出"新闻的审美传播",但在实事上,新闻传播的根本动力就是审美;而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今天,自觉认识和把握新闻传播与审美能量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这会涉及到:一、从审美高度认识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无疑是人类在精神层面把握物质世界和超越人自身的一种方式。作为人类精神与实践活动的一部分,人们自觉自由的新闻传播活动显然也要遵循"美的规律"。二、新闻的审美构成及其有效传播。这表现在:以审美的眼光发现和捕捉新闻素材;以尊重受众的审美诉求进行新闻采编;以"人是目的"的人文关切作为题材展开的阐释立场。三、思想的力量与审美的传播。新闻的"引起受众的心灵共鸣",新闻的"令人感动",会通过新闻作品所展现出的思想的力量来实现的,是某种能够打动人的思想在人的情感维度上的审美反应。四、审美关切是新闻传播的深层意识。这表现在:一方面,对新闻的接受者而言,是报道与当下人生的真诚亲近,是报道对受众的心灵呵护;另一方面,对新闻的传播者而言,对新闻的审美关切必须成为其自身的自觉追求。为此我们不能认为乃至期望新闻活动外在于审美化的日常生活。相反,我们更愿意看到,人们尤其是新闻业者对新闻传播拥有一种审美的自觉。  相似文献   

20.
李杉 《当代传播》2011,(5):88-90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广告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广告学学科的建设初具规模.笔者从广告学术论文发表30年的轨迹为切入点,通过对1979-2008年《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五本新闻传播类代表性期刊中全部论文的采集和对其中广告类论文的分析,提出并试图回答影响广告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