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茨维塔耶娃·玛琳娜·伊万诺夫娜(ЦветаеваМаринаИвановна),1892年至1941年,俄罗斯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她的诗被誉为不朽的、纪念碑式的诗篇,在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被认为是20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诗人的一生历尽坎坷,但正是饱经沧桑的经历使诗人的作品与人生更显现出旖旎的绚烂光彩。  相似文献   

2.
俄国19世纪伟大的天才诗人丘特切夫与普希金、莱蒙托夫并称为俄罗斯三大抒情诗人,享有世界声誉.早在1922年瞿秋白先生就将丘特切夫介绍到我国,如今其大多数的作品也都已译成中文,不过对他的研究工作在中国仅有近20年左右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叶赛宁作为20世纪俄罗斯的一位杰出诗人.在诗歌史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他的乡村诗更是魅力独具,其中的意象皆来自俄罗斯农村的人事景物.极富生活气息和民族色彩,朴素自然又鲜活丰富.并为诗歌意象的创造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4.
王森  单中惠 《比较教育研究》2021,43(12):38-45,70
从1904年杜威的《手工训练在基础学习课程中的地位》一文被介绍到俄罗斯,杜威教育思想已经在俄罗斯传播了117年.杜威教育思想在俄罗斯的传播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十月革命前、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20世纪7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在俄罗斯迎来了一轮新的热潮,俄罗斯学者对杜威教育思想在俄罗斯传播历史分期的划分、苏联时期践行杜威教育思想的教育实验活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苏联去杜威化的原因、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再认识等方面,挖掘了大量新史料,发表了诸多新论断、新观点,以客观反映杜威教育思想对俄罗斯教育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阿赫玛托娃是20世纪俄罗斯诗歌创新的领军人物,一生经历了影响整个20世纪的几乎所有历史事件.而阿赫玛托娃又是这一代人中受难最重者,终其一生,厄运如影相随一般跟随着她,但她始终无怨无悔,矢志不移创作.她从少年时代开始创作,诗歌创作生涯达60多年,横跨20世纪前60年,写出了数百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她的作品主要是爱情诗,除此之外,她的诗歌还涉及生活、死亡、忧伤、缪斯等,在她之前俄罗斯从来没有人这样写过.她的诗可以与萨福的作品及莫扎特的音乐相媲美.经历坎坷,创作成果颇丰,在人民心中,阿赫玛托娃是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在文艺官眼里.她却是"荡妇兼修女".然而历史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作为"白银时代"的代表诗人,阿赫玛托娃在逝世后却迎来了世界性的声誉.  相似文献   

6.
陈建华 《中文自修》2003,(12):29-30
“就让那泪水般融化的秋雪/从不动的青铜眼皮上流淌/就让狱中的鸽子在远方啼叫/轮船在涅瓦河上静静地远航”(《安魂曲》阿赫玛托娃)。1989年,阿赫玛托娃诞辰1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为她命名“阿赫玛托娃年”,她是俄罗斯诗歌的月亮,被国际文学艺术界誉为伟大的诗人。俄罗斯文化源远流长,在灿烂的俄罗斯文学史上,大师迭出,群星灿烂。19世纪是俄罗斯文学的繁荣时期,出现了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以及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大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关于受难的精神.忧郁的灵魂以及如何才能获救的问题成了当时文学的基本主题。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同样起伏跌宕,精彩纷呈。但很长的时间里,20世纪俄罗斯文学似乎有些单调乏味。这样的一个误导的出现,首先是缺乏一种关于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的全面和客观的描述,当年被打入冷宫的,现在被国际文学界公认的文学巨匠勃洛克、阿赫玛托娃、古米廖夫、帕斯捷尔纳克、曼德里施塔姆、索尔仁尼琴、一个多元化的俄罗斯文学史、排除了阿赫玛托娃等人,俄罗斯只剩下半部文学史了。“硕大的湖像一只盘子/云聚集在湖畔/那白色的堆积/如同冷酷的冰川”。这是帕斯捷尔纳克最后一部诗集《天放晴时分》的诗.因其“在现代抒情诗和俄罗斯伟大叙事诗传统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于195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编者  相似文献   

7.
诗人的寿命     
莱蒙托夫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诗人,他以449首抒情诗和27篇长诗的高产量攀登上了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的顶峰,被誉为俄罗斯民族诗人。  相似文献   

8.
古米廖夫是20世纪初俄罗斯的一位杰出的天才诗人、阿克梅派的创始人之一,在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和翻译等方面多有建树,以诗歌成就最高,在俄罗斯诗坛享有崇高的声誉。1921年,古米廖夫被指控“参加反革命组织”而被处决,成了一桩查无实据的无头冤案,80年代中期被平反,恢复声誉。  相似文献   

9.
诗人的寿命     
莱蒙托夫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诗人,他以449首抒情诗和27篇长诗的"高产量"攀登上了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的顶峰,被誉为俄罗斯"民族诗人".  相似文献   

10.
叶赛宁作为20世纪俄罗斯的一位杰出诗人,在诗歌史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他的乡村诗更是魅力独具,其中的意象皆来自俄罗斯农村的人事景物,极富生活气息和民族色彩,朴素自然又鲜活丰富,并为诗歌意象的创造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1.
何立明  毕耕 《现代语文》2004,(12):11-12
普希金(1799-1837)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文学创作在俄国解放运动中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的鼻祖"和"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美国诗歌的中国形象之所以呈现一种异于19世纪西方文学中国形象的风貌,与诗人们想象中国的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大致而言,20世纪美国诗歌建构中国形象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再造性想象、互文性想象、相反性想象.运用再造性想象,20世纪美国诗人再造中国器物表征与再造中国化视觉空间,旨在通过"发现"中国来言说自我.运用互文性想象,20世纪美国诗人对中国诗歌文体、句法结构、立意进行仿拟,对中国字和句进行直接粘贴,意在通过"师法"中国文学和文化来丰富自我.运用相反性想象,20世纪美国诗人将混乱、称霸的美国与和谐、友善的中国进行对比,意在通过"正视"中国来反思自我.可以说,这三种想象中国的方式,在20世纪美国的不同历史情势下,都成为这一时期美国诗人具有积极意义的批判性武器,它们以中国文化为参照系,对美国现实进行了社会和审美等方面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安娜·安德列耶芙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苏联著名的女诗人,1946年,被苏联视为与人民“背道而驰的空洞的无思想的诗歌的典型代表”并遭到各种各样的严厉批判。直至50年代后期才逐渐恢复名誉,被誉为20世纪俄罗斯诗坛屈指可数的诗人之一。——为什么一位诗人的创作在短短时间内会有这样两种绝然不同的论调呢?这就是我要写  相似文献   

14.
据考查,莎士比亚最初是作为一名诗人被介绍到中国的,但直到1926年,才由朱湘首次发表了其中文译诗.1949年前,莎诗中译活动经历了译潮初兴(20世纪20年代)、译潮迭起(20世纪30年代)、译潮回落(20世纪40年代)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引为骄傲的经典诗人,叶赛宁是俄罗斯的经典诗人之一。在俄罗斯诗坛上,叶赛宁是继普希金之后最闪亮的名字,是"俄罗斯诗人当中最具俄罗斯民族特色的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曾袒露自己的心声.说他"喜欢叶赛宁的全部作品",因为叶赛宁"是表现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的极其典型的俄罗斯诗人".因为叶赛宁"出色地捕捉到了俄罗斯的乡土气息"。如今,无论是在俄罗斯本土.还是在俄罗斯境外,人们只要谈起俄罗斯诗歌.便会首先想到普希金及叶赛宁。  相似文献   

16.
灿烂的文化艺术,沧桑的历史巨变,千年古国的俄罗斯给关注它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世纪的俄罗斯诗人丘切特曾说过:“用理性不能了解俄罗斯,用一般的标准无法衡量它,在它那里存在着特殊的东西。”这个特殊的东西就是“俄罗斯精神”,而这种精神从何而来?答案就是俄罗斯人对读书的狂熱。  相似文献   

17.
中俄经济发展的理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与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始于20世纪并将在21世纪影响着整个世界.中国学者对俄罗斯的关注和俄罗斯学者对中国的关注都同样吸引了对方的注意力.引人注意的是,中俄学者在"经济转轨"问题上观点的趋同存异性.  相似文献   

18.
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叶赛宁的作品,尤其是其乡村抒情诗已被公认为俄罗斯诗歌宝库中的明珠,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但关于叶赛宁及其创作的历史地位、价值等,在苏联时期的评价却经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大体上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解冻文学的出现为分水岭,前后两段时期呈现出明显的抑扬区别。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中期,评论界对叶赛宁及其创作抱有明显的偏见,他们将叶赛宁划定为"农民诗人",认为他只适合写乡村题材,且格调不高,过低地认识了叶赛宁对苏维埃诗歌所起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文学解冻,叶赛宁被重新评价,其创作的价值被再次发现,评论界在诗人的爱国情感、意象派风格、农民倾向、历史地位等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9.
"终身教育"百年历程经历了从古老观念的复兴到现代概念的厘定再到思想和理论体系化的过程.20世纪20-40年代,英国"1919年报告"将终身教育植入现代教育体系.20世纪50-70年代,成人教育不仅成为终身教育的"风向标",并且丰富和发展了终身教育概念.俄罗斯在人口危机不断加剧、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参与率低、终身学习覆...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即将过去,2000年正迎面向我们走来。站在世纪交替之际,似乎所有的人都有了诗人的激情与冲动。上海著名诗人桂兴华的又一首长诗《献给2000年》就在这样的世纪交替之际诞生了。诗人以燃烧著的激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