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正>江西在中国十大文化大省中排名第三,是因为它在中华文化的极盛之期--宋明时代取得了最高成就,一批文化巨人叱咤风云,为华夏文明的进程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江西,春秋属吴地,战国属楚地,秦为九江郡,汉为豫章郡。汉代的豫章辖区与后来的江西省大致相当。历南北朝至唐代,江西人文一直在深蕴厚蓄之中。宋代以来,江西人文蔚起、名人辈出。江西繁荣发达的古代文化,至少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一是文章节义之乡;二是禅宗的腹地;三是理学的心脏地带;四是诗人与词客的沃土;五为道教的重镇;六为经济与治术之地。就文学而言,江西可谓"名家巨擘贤材荟萃,鼎钟野瑟相激百世"。正如近代学者梁启超所说:"我国里  相似文献   

2.
如果不考虑那些被浩瀚历史湮没的作家和作品,只从正史有明确记载的算起,江西散文的历史,也能追溯到东汉前期。从那时开始,江西已经有了见于正史记载的学者和散文家。古代江西的第一个散文家是程曾。《后汉书·儒林列传》:“程曾,字秀升,豫章南昌人也。受业长安,习...  相似文献   

3.
江西钱币的铸造始于何时,史无明文记载。汉以前已不可考。汉初,江西境内始见铸造之记述。《豫章图经》云:“南昌山者,昔吴王濞铸钱之山,时有夜光,遥望如火,以为铜之精光。”乐史《太平环宇记》所记相同。吴王濞在汉文帝时据有豫章郡铜山,采铜铸钱。事见于《史记》。南昌山即南昌以西的西山。《新唐书·地理志》载:“洪州豫章郡,有铜坑一。”明南昌府的土产中“铜产西山”可证。吴王濞所铸的铜钱是汉半两钱,数量很多,有“吴、邓钱布天下(吴即吴王刘濞,邓是邓通)”之说。  相似文献   

4.
人类对水流的利用,有极为悠久的纪录。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古代灿烂文化赖以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江西,繁荣的封建经济和文化事业,也是和航运分不开的。本文拟对江西历史上的航运情况,勾画一个轮廓,窥测古代江西的航运能力、兴衰的原因,以及封建官府对航道的制约措施。限于史料不足,在论及事物之间关系的时候,经常是靠逻辑推理来填补空缺的。不妥和谬误之处,企求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5.
江西①在中国古代出了很多人才②。初唐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江西即有“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塌”的美誉。宋明时期,赣江流域更是俊彦辈出,凡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科学、军事诸领域均有一批独领风骚或颇有建树的人物,对当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本文拟就宋明时期江西人才兴盛之状况及其原因,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江西古代教育的兴盛起源于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衰落于这一制度的废止.江西古代社会教育兴盛与大运河将江西处于全国交通大动脉的“黄金通道”并带来经济繁荣有着直接的关系.公路替代水路后,江西重新回归封闭状态,包括教育在内的江西社会渐渐淡出全国政治、经济的核心,并长久边缘化.在“西学东渐”的近代教育发展中,江西教育未能与时俱进,失去了与沿海地区齐头并进的时机,从此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7.
所谓隐土文化,是古代正直文人因失意仕途或不满浊世等而采取消极避世的一种人生态度,是古代知识分子“独善其身”的高洁人格的体现。从传说中的许由,先秦的接舆、庄周,到清代的随园主人袁枚等,隐土文化延续了几千年。《归去来兮辞》(下面简称《归》)是我国古代“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传世名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对这篇作品评价甚高:“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读此诗,扑面而来的是一缕中国古代圣洁、飘逸、浪漫、悠游的隐土遗风,让我们寻根到一种恬淡的隐土文化。从领悟中国古代隐土的传统情怀来说,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江西的徽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徽商的势力发展到了顶峰,活动足迹遍及全国,出现了“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盛况。地处徽州西南面的江西,“南距五岭,北奠九江,据百粤上游,为三楚重辅,瓯越、荆、吴之交,江湖林麓之裕,实江东一大都会也”,也是徽商风云际会之所,不仅江西的一些工商业市镇,其大贾必据,即或是穷乡僻壤,亦不无他们活动轨迹。本文试图就明清时期徽商在江西的经营及其对江西社会经济的影响作一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现行统一高中历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页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一语;第8页有“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等语。有的学生对此不能理解。以下对“自然经济”与“封建经济”两个概念加以辨析,以供参考。一、“自然经济”与“封建经济”两个概念是不同的1.从纵向的角度看,“自然经济”较“封建经济”存在的时间更长。就中国而言,“封建经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随着封建经济的形成,中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0.
五代十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三次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重心南迁的过渡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重心南移的开始阶段,突出地表现在后蜀和南唐经济文化的发展上,南唐,包括今江苏、安徽、湖北的一部分和江西的全部。那么,南唐江西经济文化发展的状况如何呢?本文试据有关材科,就此问题作一个论述。  相似文献   

11.
秦汉时期,东南方发生的几场战争与江西地区的逐步开发关系密切。秦征百越,五个集兵地点中的两个在江西境内,使江西东连闽、南通越的交通优势渐为人知,其边防战略地位亦在汉初豫章郡设立后凸显出来。汉武帝用兵两越,豫章郡不仅是汉军主要的集结地,更是重要的战场。之后,越族加速分化,豫章郡长期安定,人口增长提速,经济地位上升,县级机构增多,人文影响扩大,成为汉末军阀角逐的要地。孙吴集团镇抚山越,驱使山越民众编户化,对其自身发展,尤其是与汉族同化,皆有意义。孙吴期间,江西人口稳定增长,郡县数一再扩张,与此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 宋代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高峰时期,这一点已为不少学者所公认。如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①邓广铭先生也认为:“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②而宋代南方文化的发达程度又远远高于北方。当时人洪迈就说过:“古者江南不能与中土等。宋受天命,然后七闽二浙与江之东西,冠带诗书,翕然大肆,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而饶人喜事,又甲于江南。”③所谓“饶人喜事”,指的是江西境内的饶州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超过江南其他地区。不仅饶州如此,江西其他州县的经济、文化也都很繁  相似文献   

13.
江仁生 《江西教育》2004,(17):43-43
每当我看到《江西教育》杂志上“江西教育”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教育省长”邵式平来,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相似文献   

14.
孔子弟子澹台灭明,学成后南游至江,居于楚,葬于豫章东湖之滨。历代儒家称其为:“刚方正大之士”。江西南昌儒学自其始。豫章城内向有东祠祀灭明。澹台祠亦称友教堂,明代建为友教书院,并有讲会之设,清初为江西四大书院之一,清末改为学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数学杰出的代表作《九章算术》就曾对中国文化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在世界学术界将《九章算术》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而我们当今常用的重要数学思想之一——数形结合思想.即“几何代数化”与“代数几何化”分别是《九章算术》与《几何原  相似文献   

16.
2004《考试说明》将《中国古代史》(新教材)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这一部分内容重新列入考试范围,反映了高考对此部分内容的重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揭开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序幕,对我国古代乃至现在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格局的确立具有重要影响,对我国现在发展区域经济构想,如西部大开发、重振东北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于此,我们组织了有关“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专题复习,希望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归去来兮辞》(下面简称《归》)是我国古代“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传世名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对这篇作品评价甚高:“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读此诗,扑面而来的是一缕中国古代圣洁、飘逸、浪漫、悠游的隐士遗风,让我们寻根到一种恬淡的隐士文化。  相似文献   

18.
《(光绪)江西通志·艺文略》在江西古代文献书目中质量最好的一部,是研究江西地域文化重要的参考资料。由于编纂条件和编纂方法所限,也存在书籍漏收、著录内容有误、相关信息不详的缺失。《(光绪)江西通志·艺文略》的得失及原因对编纂新的江西古代文献书目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充分利用目前目录学研究成果仍是编纂新书目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们伟大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灿烂的古代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批判地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的必要条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相似文献   

20.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蒲松龄是清代小说家,典型的封建士子,其世界观的主导方面是正统的儒家思想。他创作的《聊斋志异》,无论在思想倾向还是在表现方法上都有明显的儒家思想的痕迹,从儒家思想中可以寻到其创作之“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