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高等学校实施创造性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等学校范围内乃至整个社会创造一个适宜创造教育的环境,是创造教育发展的关键。进行创造教育的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与因材择学相统一的原则;在教学中既面向结果也面向过程的原则;认知与情感相统一的原则;教的创造性与学的创造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的培养对象是具有高度抽象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必须在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本文阐述了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实施创造教育应把握的主要环节和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教育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创造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其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日益突出,而且创造教育的研究在现代教育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从教育文化学的视角对创造教育进行研究则使我们可以从一个更高的层次去把握和理解它。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主要的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验室不仅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提高操作能力,从而牢固掌握科学知识的基地,更是学生展开理想翅膀,思路腾飞,发展个性的乐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要十分重视实验教学,而实验室又是实验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陶行之曾说过:“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人”。幼儿创编诗歌的活动,就是幼儿创造潜能的自我挖掘实践,其活动的过程,往往是在幼儿对诗歌这一学形式已经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幼儿个人的经验,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创编的过程,也是幼儿综合诸多因素更迭筛选,进而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新颖的创造过程。教师在指导幼儿创编诗歌的教育活动中,其“塑造”的核心就是引领幼儿不断创新。[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创造教育以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个人价值和创造能力为基本特征。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巨变、人类的个性和价值需要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丰富,处在这些变化中的中国教育,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模式,在创造教育观下,教育的手段、形式被拓展,形成了校内、校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立体课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创造教育不但使学生的智慧、思维等方面得到发展,而且使教师的能力在反思中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程”,把提高高等学校知识创新的能力放到了突出的位置。广播电视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理应在传播应用性知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层面上,主动介入并有机地结合到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去,认真研究并积极实施创造教育,为培养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的跨世纪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导向机制是成功地进行大学创造教育的保证。创造教育的导向机制可分为办学理念、心理激励、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四个方面。大学独特的办学理念反映了办学方向,是大学创造教育的核心导向机制。心理激励机制是强大的引导力,评价机制是大学发展的调节器,教学管理机制是大学创造教育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创造的教育"是建立在"尊重的教育"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在集聚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能够使学生、教师有充分发挥空间的长期、系统连贯的教育理念和过程.但是"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开展到目前为止,在发挥引领作用、完善课程设计、保持课堂的持续连贯性方面仍存在不足.基于此,我们从教师、学校以及课程三个维度提出完善建议:教师要端正"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的态度;学校要为"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要建立起完善的课程督导体系等,最终实现"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的示范引领功效.  相似文献   

10.
创造教育的哲学审视就是对创造教育的前提作出反思。创造教育的前提反思就是试图去回答"创造教育何以可能,创造教育何以为是"。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人学视界反思创造教育何以可能;另一个是从创造教育的价值取向去反思创造教育何以为是,而不是回答创造教育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先生写了许多有关创造教育和教学的文章和诗篇,发表了精辟的创造教育思想,总结了研 究的方法,进行了创造教育的实验,成为我国创造教育和教学的伟大先驱者。他的创造教育思想、创造教育实验, 对当前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物理模型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物理模型的建立、分类以及它与学生创造能力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如何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利用新的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通过物理模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创造教育的启迪 :(1)有利于转变阻碍学生创造性发展的传统观念。 (2 )给予学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 (3)对于创造教育的具体实施有多方面的指导作用。 (4 )其创法教育思想对现代创造教育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创造教育是一种以开发学生创造力为目的的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造教育的主渠道。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在物理教学中 ,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导出 ,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根据创造学原理和物理学的学科特征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了一种创造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探索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探索”的方式来学习物理 ,不但符合物理学科自身的规律 ,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这就是“实验探索式教学法”的宗旨。“实验探索…  相似文献   

15.
设疑,就是创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之中。当今创新教育已是主潮流,怎样设疑才能真正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我们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发现:能促使学生思索,唤醒学生的创造意识,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的设疑才是成功的设疑。根据此要求设疑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从五个方面阐述了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启示 ,说明了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突破口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思维的本质是发现新关系,形成新组合,是大脑内部信息加工活动产生的新关系引起的质变。创造思维技法是创造思维本质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灵活运用和掌握辩证法,是创造思维能力的最高表现  相似文献   

18.
反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日 ,有幸拜读刘文霞教授的新作《广义创造论———创造教育的哲学理念与实践》(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 0 0 2年 5月出版 ,以下简称“新作”) ,颇受启发 ,颇多感想 ,在此略表一二 ,以示共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的共识。但在不少人的观念里 ,创造是神秘的 ,不可能是普通人的所作所为。“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造力教育”等字眼在教育机构尽管不是什么新生事物 ,但长期以来 ,这些话语都难以落到实处 ,创造能力等高层次素质仍被视为少数学生的专长 ,似乎对多数学生而言 ,创造能力是不可能有的。对此 ,“新作”从一种实…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颁布和实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地位将更加重要。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从传授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培养和激发体育锻炼动机,加强意志品质、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有所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