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的典故。事出《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让其门客都把自己的见闻写出来,汇集成八《览》、六《论》、十二《纪》,一共有二十多万字。吕氏认为这本书已经包融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所有事情,便将它命名为《吕氏春秋》,并刊布在秦国首都咸阳的城门上,而且还悬置千金,宣布有能给这部书增加一字或删减一字的人,可以得千金之赏。”这一典故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2.
《家教世界》2013,(1):48
两千多年前,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组织他的门客编纂了一部大书——《吕氏春秋》。书成之后,把"稿本"挂在首都咸阳的城门上,声称有能增删一字者赏给千金。不知是因为这书实在编得好,还是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竟没人能够拿走这笔  相似文献   

3.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该书体现了吕不韦的治国思想,吕不韦的治国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三条主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以治理天下为中心,而“三条主线”是指关于国家、君臣及治民的理论。《吕氏春秋》中体现的政治思想顺应了战国末期文化思想统一融合的趋势,为秦国的发展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栏目编辑 :学会 修改自己的文章章叶英大家知道成语“一字千金”的来历吗?据《史记》记载 ,《吕氏春秋》编成以后 ,吕不韦把它放在咸阳的城门上 ,张榜宣布 :谁能给这部书增删一个字 ,就将得到千金的赏赐。修改文章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文章不厌百回改。有人说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这话一点不错。古今中外的名家 ,没有不重视修改自己文章的。曹雪芹创作《红楼梦》 ,曾“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 ,真是“字字写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 ,曾七易其稿 ,《安娜·卡列尼娜》改了12稿 ,而《复活》光开头一段就修改…  相似文献   

5.
朱礼仁 《初中生》2006,(6):16-18
据说战旧时期,秦斟丞相吕不韦让他的门下食客编成《吕氏春秋》一书后,他把书放在京城咸阳的城门上,同时悬挂千金,声称谁能增删书中一个字就给千金之赏,结果往来咸阳的人墨客没有一个人能改动一字。后来梁朝诗论家钟嵘就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一字千金”,以称赞章语言精妙.真正达到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推敲”的故事,“一字师”的故事,等等。  相似文献   

6.
朱礼仁 《初中生》2006,(16):16-18
据说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吕不韦让他的门下食客编成<吕氏春秋>一书后,他把书放在京城咸阳的城门上,同时悬挂千金,声称谁能增删书中一个字就给千金之赏,结果往来咸阳的文人墨客没有一个人能改动一字.后来梁朝诗论家钟嵘就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一字千金",以称赞文章语言精妙,真正达到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推敲"的故事,"一字师"的故事,等等.  相似文献   

7.
百科快餐     
“一字千金”的由来战国末年,吕不韦在秦国执政时,特意组织其手下的门客编写了一部叫《吕氏春秋》的书,此书编成后,吕不韦让人把它挂在成阳城门上,向人  相似文献   

8.
“一字千金”:吕不韦让他的门下食客人人书,后来编辑在一起共有二十多万字,编成《吕氏春秋》。他把这部书放在最热闹的城市成阳市的城门上,同时又悬挂了千金,宣布谁能将这部书增加一个  相似文献   

9.
(1)“笔者由此想到一个古代故事:有个知县字写得龙飞凤舞,难以辨认。”(王玉华《字如人生》)(2)“走到酒楼门口,他抬头看见“德华酒楼”的店招,几个字写得龙飞凤舞,煞是精神。”(楚天都市报《大字写人生》)(3)“一些医生不注意写字功的练习,不仅随便简写或用替代字写药名,而且把字写得龙飞凤舞,存心让人看不懂。”(39健康网《一字之差要了陈老太的命》)。  相似文献   

10.
$《史记》载,吕不韦辑成《吕氏春秋》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的典故。然而,井没有人真敢给他增损一字,去领千金之赏。g 两千年以后,却真的发生了“一字千金” 的事情。气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派卫达三进守朝鲜平壤。日军大举进攻,卫达三弃城而逃,被、朝廷“论死”,斩于北京菜市口。当时,钦差大臣刘坤一节制陆军一百多营,坐镇榆关,托病不敢出城。g 于是,有人拟成一章小说回目:“卫达三怯敌斩菜市,刘坤一托病卧榆关”。刘坤一得知此事,极为恼气 火,赶紧请来幕僚…  相似文献   

11.
吕不韦是我国战国末年工商奴隶主旧势力的政治代表。他靠搞政治投机,由一个大商人奴隶主,一跃而成为秦国的丞相。吕不韦窃据秦国大权以后,推行了一条复辟奴隶制的政治路线,并把顽固维护奴隶制的儒家学派大量引进秦国,撰写《吕氏春秋》,为其复辟奴隶制大造舆论。《吕氏春秋》出笼后的第二年,以吕不韦、嫪毒为首的奴隶主旧势力阴谋发动政变,夺取秦国政权,但旋即被粉碎。由吕不韦等人掀起的这场轩然大波,是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复辟和反复辟斗争的继续,也是新兴地主阶级在即将取得全国政权的前夕,新旧阶级之间的一次大搏斗。分析这场斗争的由来,剖析《吕氏春秋》尊孔反法的实质,揭露吕不韦复辟篡权的罪恶阴谋,这对于批林批孔,批判尊孔反法思想,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一字千金     
典故:吕不韦要门客撰写《吕氏春秋》,书写好后,他就把书悬挂在咸阳的城门上,并且承诺:无论谁能对书增减一字,都奖给他千金。原始义:一个字价值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价值极高。造句:鲁迅先生的杂文含义极深,真可谓一字千金。  相似文献   

13.
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常用来形容文章完美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或是文章用词十分精粹,价值高到一字可值千金!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本来是个富有的商人,他对秦国的子楚有过救命之恩,所以子楚登基成为秦庄襄王后,封吕不韦为相国。秦庄襄王死后,其子赢政(即后来的秦始皇)13岁即位,当然将  相似文献   

14.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教材对“可使报秦者”注释为“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报,答复、回复。”诚然,将“可使报秦者”注为“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这对“可使报秦者”来说,这样的注释似乎也讲得通了,但与前面的“求人”两字连起来,即将“求人可使报秦者”联系起来看,语意就不通了。“求人”就是“寻找(一个)人”,“可使报秦者”若照课本的注“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的意思去联系起来,就成了“寻找一个人可派去回复秦国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秦王政八年的权力归属以及《吕氏春秋》君道观等问题的分析,得出吕不韦并没有完全控制秦国权力这一结论,同时展示出他力图改变与秦王正面冲突的对立关系。从而探究秦王政八年吕不韦的斗争策略,进而明确这一时期秦国的总体政治形势。  相似文献   

16.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素负盛名,尤其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其个性化的生动传神的语言,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中蔺相如在答应赵王往使秦国时说的一句话“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尤其脍炙人口。只一个“必”字就写尽了蔺相如的处境、性格和深谋远虑,可谓一字见精神,境界全出,把人物写活了,写神了,实在妙不可言。对这“必”字的解释,有释作“如果”、“假使”的,有讲为“一定”、“实在(确实)”的。前者为连词,后者为副词。两说均可通。但我认为,从文章的表情达意上看,从当时赵王和蔺相如的具体处境来看,“必”字作副词“实在”讲,则更为得…  相似文献   

17.
李华 《广西教育》2007,(12A):30-30
[案例] 记得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的生字教学中,我教学生写“易”字,“‘易’字第一竖起笔在这个位置……”我边范写边讲解要领。写好一看:上面的“日”字写得太扁了。我就纳闷儿了,明明照着范字来写的,怎么就得变了样?下面的学生看着我的样子,也叽叽喳喳地点评起来:“老师,您这个‘易’写得不好看!”“日字写得太扁了!”我微笑着向同学表示歉意:“是呀。这个字写得真是不美观。让老师再写一个吧,大家看看我写得有没有进步:”  相似文献   

18.
《天方夜谭》是同学们熟悉的一本书。但对《天方夜谭》的“谭”字为何是“谭”而不是“谈”字,却不一定了解。“夜对”是夜间说话、讲故事的意思,其实就是夜谈。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写“夜谈”而写“夜谭”呢?这得说到我国古代的一种习惯——避讳。在封建社会里,说话写文章时,如果边到皇帝和*长的名字或与他们相关连的字,都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甚至避免念同音字,必须用别的字来代替,这就叫过讳。譬如说皇帝去世,就不能直接说死,要说“驾崩”。柳宗元在《捕蛇者说》的结尾写道:“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话中的“人民…  相似文献   

19.
吕不韦新论     
吕不韦以商人的投机心理涉入秦国政治,帮助子楚取得了秦国王位,并辅助秦国两代国王治理国家,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吕不韦为秦国作出了重大贡献,却遭杀身之祸,并被历代史家所贬低。尽管他在个人生活上存在污点,但他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20.
或许经商与为政原本就技出一门,或许商人与政客本来就是同一类人物的两种身份。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颇有一些融政客商贾于一身,既能畅游宦海,又能播弄商潮的高手,吕不韦就是这种“二合一”的人物。我们曾说过范蠡,他是为政在先,后以为政的智慧经商;吕不韦则在“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之后,以经商的谋略为政。虽然吕不韦后来跃居秦国相位,但与其说他是位一步登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