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自然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小学自然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儿童初步认识自然界,初步了解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利用、改造和保护,从而使他们获得基本的自然科学常识,发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祖国等的思想熏陶,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理解好这段话的含义,我们首先要把握住以下四个要点。 1.自然课的认识主体是儿童,不是教师。即,自然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儿童主动地去认识、去实践,不是听老师讲或者读课本。教师的基本职能是“指导”儿童认识和实践,是“发展”儿童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是对儿童的思想品德进行“熏陶感染”,是“促  相似文献   

2.
概述本节课是《水与生命》的第一课时,以学生熟悉的水为探究对象。引导学生在各自对水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将已有的认识做较为科学的梳理。通过“玩水”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学习中的宽松和愉悦。通过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发现和见解,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培植适宜的土壤。引导学生知道水是什么样的,用什么方法能够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等。从而培养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选择问题、搜集整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教学目标1.能具体说出水是什么样的物体,知道水是一种液体。2.能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性质。3.能对感知…  相似文献   

3.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是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自然课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启蒙课 ,要求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和归纳推理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抓住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在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方面 ,大纲只要求学生“用感官进行观察” ,这种观察属于定性观察 ,凭借感官直接对事物进行感知。如教学《水》一课时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先利用眼睛看 ,认识水是无色透明的 ,接着指导学生用鼻子闻 ,认识水是没有气味的 ,再用舌头尝 ,认识水是没有味道的。最后可引导学生把已获得的上述水的各种特点归纳、…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必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循序渐进,由“扶”到“放”,拾级而上。既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动机,使他们乐于读书,又要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他们善于读书。一、激发阅读动机小学生受年龄和思维特点的限制,认识能力比较低。尽管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阅读数学课本的动机模糊,带有较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教师指导学生阅读首  相似文献   

5.
科学活动区的学习活动,是我园幼儿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感知觉的训练,是科学活动区学习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所说的“自由感知”,是幼儿进入科学活动区活动的起始环节,是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自发地认识事物及其有关属性的过程,是让幼儿通过最基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来认识外部世界,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这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又可以激发其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那么,幼儿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自由感知呢 ?本文结合科学活动区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根据活…  相似文献   

6.
新编《自然》课本第一册在北京少数学校进行试教,已经在1981年年底完成,现正继续试教第二册。试教的第一册22篇课文虽然是打印稿,没有插图,但每课的文字简短生动,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性,内容路子都较新颖,师生都喜爱它,感到很“对味”。例如第二课“怎样认识物体(一)——水是什么样的物体?”用了不到400字就清楚明白地指导儿童把过去已有的依稀模糊的认识经验明确起来,然后让他们利用这些知识去练习认识水和其它物体。这样,既进一步巩固、深化了怎样认识物体的知  相似文献   

7.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的封面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每个封面都融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为一体,是用来培养学生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对他们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好内容。因此,教师要悉心诱导,巧妙运用。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置身于封面所展现的“科学世界”的情境中,使他们体验到科学技术的日新月  相似文献   

8.
观察,科学的解释是“就现象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形态.通过感知认识对象的方法。”由此可见,观察不同于一般的感觉或观点。首先,“它是有目的、有选择、积极主动地反映过程,常同积极的思维相结合。”其次,观察要求全面地把握观察对象的各种属性,常借助一定的手段,按既定的要求进行,也就是说.观察要求一定的方式和方法。离开了头脑的思维和观察方法,“观察”没有任何科学意义。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组织好学生的观察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关注学生的观察方法掌握,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培育学生的科学志趣和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期编发的宜昌市东山小学关于“优化阅读过程”的一组稿件,是他们对于学法指导研究的再思考和再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条经验:1.目中有人。他们充分认识到阅读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组织和设计任何一项教学活动时,都首先着眼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活动形成科学的符合于自己认识水平的思维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增智和育人功能。2.以读为本。为了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经历阅读理解过程,他们树立以读为本的指导思想,初步构建起“读疑—读解—读议—读练—读评”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从认真阅读出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评析自己获得的材料,达到训练学生“会读”的目的。3.着力施导。在阅读过程中,由于年龄、认识水平和生活 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学生难免会碰到各种阅读思维障碍和情感认识障碍。为了适时适度地施导,他们一是重视思维障碍预测,做到有的放矢,及早排除;二是重视思路导向的设计,通过精当的设问,相关材料的提示,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地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上昂首前进。”可见,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如果我们善于挖掘出它的审美因素,让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一、品词析句翻开语文课本,我们发现不少词句蕴含着催人奋发的社会美、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启迪才智的科学美。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抓住生动丰富的词句,进行品味与分析,引导学生鉴赏美。如《桂林山水》一课,写水的顺序是“…  相似文献   

11.
魏伟 《考试周刊》2011,(42):136-137
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语法教学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教师要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语法知识,学习语法知识和运用语法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法意识,并引导他们用这种语法意识指导他们的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12.
自然教学新大纲指出:“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动地去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了气象知识以后,必须指导他们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从而培养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杯水的观察》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上册《水》教学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水的观察,认识水的物理性质。从教材编排来看,教学活动从引导学生由一个问题——“对这样的一杯很熟悉的水,我们能观察到什么呢”入手,经历“用感官观察水”“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水是什么形状”  相似文献   

14.
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的重点,识字教材也越来越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前阶段,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口语词汇,熟识了许多语言因素,在生活中习得了一定数量生字的字义、字音,对于识字,他们并不是白纸一张。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识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习得的字义、字音与字形联系起来,是识字教学的有效手段。因此,要实现“到8岁时,中国的孩子也能像美国的孩子一样,自主地阅读适合他们的读物,形成初步的阅读能力”的目标,教师可在完成教材的识字教学任务之后,联系学生的生活,开辟识字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轻松地识字。一、介绍课本名称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孩子们增加了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品德与生活等课程。因为学生每天都要和这些课程及课本打交道,与这些课程相应的名称以及课本的名称都应该尽早让学生认识。在开学的第一周,教师可利用课本教学课本封面上的课程名称,让学生把课程与文字联系起来,从而在不断的接触中认识、巩固这些字。认识课程名称以后,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发一份班级课程表,引导学生认识班级课程表。对这时的学生来讲,认识课程表已经不是一件难事,因为课程名称已经认识了,只需要再认识“眼保健操”、“课间操”、“早读”、“放学”、“午饭”等字词。这些字词是认识班级课程表的重点,一般在第二周可完成此项任务。这样,既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又让学生认识了许多生字。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奇特的回答,教师如何处理这些“非预设性”的回答,值得我们进行深思。如在教学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认识液体》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用闻、尝、看等感知方式从盐水、糖水、可乐、水、醋等几种不同液体中分辨出水,然而在让学  相似文献   

16.
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贴近生活和学生实际、接近真实情景的某一任务制定计划,并通过努力用目的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为主要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中学英语课本结构与“任务型教学法”1.初中英语课本结构分析以Unit1KeepingHealthy,ProjectEnglish(八年级上册)课本结构为例:Topic1Youshouldgotoseeadoctor.…  相似文献   

17.
在设计小学数学“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我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的全过程。片段一:感知“面”与“体”的关系。上课伊始,教师并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用多媒体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把它们拟人化,跑入画面)。学生喊出它们的名称。这时,随着一声“我来也”,三棱柱跑入画面。教师先让学生给它起名字,再引导他们认识三棱柱,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学具(几何形体)进行研究,引导他们通过摸一摸、说一说了解物体的表面。反思: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初步认识了…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抽象的,而初中数学虽然难度不大,但对于初中生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学生因此而惧怕。本文主要从情境创设中入手,体验问题过程,感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着重于实际问题的研究,就是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指导生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更好地学数学、用数学。  相似文献   

19.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观察、实验、制作”具体内容标准中指出:“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观察到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这给我们科学课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目标和训练学生科学思维、分析客观事物的认识方法。图画能直观地再现科学事物或科学现象,使得用抽象的文字或语言无法描述的现象变得更具体、更形象。  相似文献   

20.
一、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科学发现于问题 ,具有科学创造力的人是敢于怀疑一切的。自然教学应培养学生“有问题的头脑” ,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从而达到启发思维 ,指导学习的目的。在教学中可抓住新旧知识的关联点或与课本知识相关的生活实际去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如教学《植物怎样喝水》一课 ,可联系“人的消化吸收”等旧知识 ,引导学生产生“人要吃食物 ,植物吃食物吗?”“人通过内部器官消化吸收食物 ,植物怎样吸收?”“组成生物体的很大部分是水 ,植物是怎样喝水的”等问题 ,从而揭示研究课题 ;而后 ,教师继续联系人体循环知识 ,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