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理性与教育的关系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弱化理性在教育中的作用,另一种是强化理性在教育中的地位.本文在分析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必须全面地认识理性的内在含义,才能找到理性在教育中的真正融合点,从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教育?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有不同的答案。有的更为注重教育在塑造人的心灵方面的作用;有的则更为注重教育在培养技能、传授知识方面的作用,更为强调教育的实用价值。在我们看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人文教育是教育的基本主题。实际上,在高等教育界,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教育思想。一是理性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高等教育必须永远培养这种理性,为此,知识必须与市场、政治相分离。一种是工具主义的观点,它虽然也强调知识,但更主要地把知识看作是手段,是解决商业、工业、经济、政治、社会问题的手段。这两种…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教育信息化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许多中小学校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始了迈向教育信息化的改革步伐。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计算机房的建设问题就是其一。对此问题,当前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该让计算机分散到学校的每间教室,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将计算机集中起来建设统一管理的计算机房。本刊今年第一期发表的“从集中到分散,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一文,代表了第一种观点,此次刊登的“关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一文,则是第二种观点的代表。希望这两篇文章能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基础教育工作者对此问题的广泛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郭素英 《学周刊C版》2011,(5):171-171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直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在传统的教育结构中,人们往往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施教者,并且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而学生则是知识的传授对象,是被动接受的客体;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5.
教育过程论与教育目的论冲突的实质反映了终极与存在的矛盾。理论理性的矛盾最终会反映到实践理性之中,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如何看待两种理论的实践价值,已不再是经院的思辨。而直接关涉到广大受教育者和国家的发展。本文从逻辑理性与历史理性的视角说明两种理论各自存在的利弊及其原因,并认为应在两种理论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语感     
语感●刘雪明抓好“语感”教学,就如同找到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钥匙。一、“语感”的概念一种认为“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另一种认为“语感”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再一种认为“语感”是一种心理范畴。以上三种观点中的所谓“语感”基本上是从两个不...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界正在开展对教育功能的重新认识、探讨。其中有所谓“本体论”和“工具论”两种观点之争。“本体论”者认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强调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的价值和功能;“工具论”者则认为教育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是教育的出发点,强调教育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工具价值和功能。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从不同侧面阐  相似文献   

8.
不少人认为,美育即情感教育,与心育中的智育、德育相并列,独立于体育、劳育之外。这种试图摆脱劳动实践、身体需求的物质利害和美质标准、乃至理性智慧、伦理道德、及其社会功能、审美价值和创美目的的教育观点,是一种缺乏现实基础和心理根基的唯心主义教育观。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原始发生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元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观。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于阶级社会;另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于原始社会。化解学界对此问题的分歧,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本质问题探讨:局限与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本质问题至今仍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尚未解决的课题。作者认为,教育本质探讨方法上的局限阻碍了人们的思维。即过去人们的理性认识基本上停留在经验理性思维阶段,获得的只是关于教育的质的认识。而要想获得教育本质的认识成果,理性认识就必须进入理论理性思维阶段。在对教育本质探讨中的各种方法和诸多观点进行审视后,作者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再生产和再选择类本质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必须推进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产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种观点的片面性目前,关于教育产业和产业化的问题存在着很大的争论,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提供的是私人产品,满足的是私人需求,教育决策和人力投资是私人决策,目前又存在着很大的市场需求,因而,教育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完全可以实行产业化经营。另一种观点认为,与一般产业不同,教育培养的是人,而不是一般的产品和服务,不能套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来讨论,教育不能成为一种产业,更不能实行产业化。两种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其实,与其他事物一样,教育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物,…  相似文献   

12.
席勒认为,美是人性的一个必要条件,人性是人的天性的和谐统一,在人的天性里存在着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这两种冲动。人是否具有人性,就是看这两种冲动是否和谐统一。然而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作为主体能动的发展实际上就被转换成了物的可改造性。表现在教育活动的领域中,我们实际上又以理性认知取代了人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席勒美育思想关于人性的探讨对当前人教育思想的建构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高等教育的产出是服务 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职能,其中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为讨论问题的方便,笔者在此仅讨论教育教学及有关的质量问题,科研与社会服务问题暂不论及。 1.两种不同的高等教育产出现及其表现 对于高等教育的产出问题,可归纳为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高等教育的产出是人才或高等教育的产品是人;第二种观点则认为高等教育提供的是一种教育服务。这两种观点不仅见诸各种文件和报刊杂志,而且在学校教学及各项管理工作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表现为一种理念或者说一种管理思…  相似文献   

14.
作为西方文化的两个源头,古希腊哲学高扬理性,追求必然性,而古希伯莱宗教则尊崇信仰,重视超自然的启示。一般认为,二希文化在中世纪的融合,奠定了现代西方文化的基础。舍斯托夫在其著作《雅典和耶路撒冷》中旗帜鲜明的反对这一观点,认为二者截然对立,不可调和。全书表达出一种俄罗斯式的终极关怀:批判理性,高扬信仰;认为哲学(宗教哲学)不是一种反省,而是一种斗争——同理性崇拜不屈不挠的斗争。  相似文献   

15.
大学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和人是人类理性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但在近代以来的发展中,科学理性渐有凌驾和排斥人理性的趋向,这在大学教育的演变中有鲜明的体现。人教育不仅是人学科的知识教育,更是人精神的教育。人学科的知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地位的变化,有其历史的根由,而人精神教育的缺失,则是大学理念残缺的一种症候。在继续推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吸取博雅教育的理念及相关理论,有助于弥合科学和人在教育中的疏离倾向,校正大学的理念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对象及其教学管理和德育管理华东工业大学系统工程学院孙绍荣,朱佳生一、两种对立的教育对象观教育对象观是人们对受教育者自身的特点与性质,地位等的看法和理解。教育对象观在历史上几度变迁。概括地说,有两种互相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对象的本性是不...  相似文献   

17.
谈中学教师的数学研究工作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罗增儒一、从中学教师的工作性质说起中学数学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数学教育”,对此,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数学教育首先是数学,其次才是教育,因而,数学教师的素质,首要的是数学素质.另一种观点认为:数学教...  相似文献   

18.
职业知识的工作逻辑与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当遵循学科逻辑还是工作逻辑,是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主张要把职业教育课程建立成形式学科,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应当以工作任务为逻辑中心。本文以工作知识的心理表征研究结论为依据,认为工作逻辑应当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组织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为了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国制造”的专业技能人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就非常重要。一、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是教育产业的两大部分目前,关于教育产业和产业化的问题存在着很大的争论,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提供的是私人产品,满足的是私人需求,教育决策和人力投资是私人决策,目前又存在着很大的市场需求,因而,教育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完全可以实行产业化经营。另一种观点认为,与一般产业不同,教育培养的是人,而不是一般的产品和服务,不能套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来讨论,教育不能成为一种产业,更不能实行产业…  相似文献   

20.
教育过程论与教育目的论冲突的实质反映了终极与存在的矛盾。理论理性的矛盾最终会反映到实践理性之中,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如何看待两种理论的实践价值,已不再是经院的思辨,而直接关涉到广大受教育者和国家的发展。本文从逻辑理性与历史理性的视角说明两种理论各自存在的利弊及其原因,并认为应在两种理论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