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这里拟将那些至今仍活跃在现代生活中的成语、熟语、格言等,按照原文的篇序列举于下,以供参考。《学而》:巧言令色/吾日三省吾身/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亦见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教育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堪称“万世师表”的孔子就说过:“德不孤,必有邻。”“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强调:有德行的人才能有好朋友,学生首先应当加强“孝、悌、信、仁”等品德修养,“有余力,则学文”。孔子的学生子夏也曾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也重点强调德行的重要性。到了近现代,人们更把德才兼备作为选拔、使用人才的标准。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人们把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视为成功的今天,教育的功利化也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3.
弟子规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百善孝为先;人能孝悌,则其心和顺;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些古典教诲,阐述了孝道是德育的根本,并将落实孝道归结到反省改错,"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所以也提出了明白善恶是非的重要性,"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相似文献   

5.
朱兆乐 《广西教育》2012,(29):23-23
“仁”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天下归仁”是孔子的社会理想。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又曰:“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相似文献   

6.
晋武帝泰始三年(267),朝廷征召蛰居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的蜀汉旧臣李密出仕。先授郎中之衔,旋除洗马之职,“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晋武帝司马炎何以急召一介布衣李密人京委以重任?李密以孝闻于世。“祖母刘氏,躬自扶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晋书》本传)司马炎“以孝治天下”,李密是一个行“孝”的典型。此其一。李密是蜀汉名臣光禄大夫谯周门人,魏灭蜀(263),谯周力主刘禅投降,而李密为谯周得意门生,朝廷视之,不属“异类”。此其二。其时,蜀灭四年。  相似文献   

7.
一、儒家“人性”观1.孔子。儒家学派代表人之一是孔子,孔子说“:仁者,人也。”(《中儒》)“仁”是孔子思想的精髓“,仁”就是“爱人”,他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予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贯穿着爱人的思想,对一般人来说“,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对统治者来说“,上好礼,则民易使”(《宪问》)“;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子路》)。孔子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不能爱人,不能有其身;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孔子指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这五者即是“:恭、宽、信、敏、惠”。恭则…  相似文献   

8.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为《论语·学而》第一篇第八句。“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孔子讲为学的次第,而这一句则是讲为学应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第一个应注意的是君子的气象问题。读书的目的是成为君子,而君子的气象需要威严。威严又是敦厚稳重人格的显现。青少年由于年龄小,阅事少,又处在青春发育期,最易浮躁,故孔子嘱以稳重。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但如果自己都不自重,又焉得他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幸福童年,在这些美好的时光里,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改为:“也曾发生过许多悔悟的事,现在回想起来,倍感当时的无知与幼稚。”〕记得我6岁那年,一天傍晚,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时,忽然传来了一阵阵叫喊声〔改为“一声叫喊”〕:“快来呀,有  相似文献   

10.
一年级(上)出必告,反必面。有则改,无加警。不如人,当自砺。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相似文献   

11.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日:"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日:"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返,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矣,乃归文公.故日"次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勿若不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  相似文献   

12.
《论语·学而》有这样一段文字: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前辈学者对"无友不如己者"注解上的分歧,源于对句中"如"字意义解释不一。从整篇整章来把握孔子言论的主旨,重视上下文的"语境",对于准确理解孔子思想是必要的。要正确理解这句话,就要把握"主忠信"这个前提,合解"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就是说,君子以忠信为重,不要与不忠信的人交朋友。  相似文献   

13.
公孙休嗜鱼     
公孙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相似文献   

14.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语段断句。1.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日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2.素闻之惶恐虑获谴以告封德彝日公勿忧俟皇后至必有恩诏3.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4.慧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相似文献   

15.
<正>杜少陵有一首思乡怀亲诗,题作《月夜忆舍弟》,其诗曰: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此诗当是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诗人流寓秦州时所作。诗一开篇,用"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描写眼前实景,似信手拈来,毫无用心着力处,实则为入题做足了准备。秋天是大雁南归的季节,诗人流寓他乡,闻雁声而起思乡怀亲之情。且在这种感情的促使下,他抬  相似文献   

16.
◎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 ◎凡事勿徒委於人,必身体力行,方能有济;凡事不可执於己,必广思集益,乃罔後艰。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 ◎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长进;把自己太看低了,便不能振兴。 ◎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 饥寒人所不甘,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於人者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於世者为荣。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  相似文献   

17.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行有馀力”,才是学习文化。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加强与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德育工作为“五育之首”,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将语文学科教学作为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一)C.调军食,必夔额日 卒有疾,亲为调药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价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妹遗之,飞曰:“主上宵叶,宁大将安乐时邓!”却不受,价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巨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艳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当者,立斩以构。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硕搞,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碎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  相似文献   

19.
正同学们:最近我们校园里出现了几起打架骂人的事件,这是一串极不和谐的音符。究其根本,我觉得是因为双方当事人不懂得什么是尊重,不懂得尊重别人,更不懂得尊重自己!《弟子规》中说:“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徳皆建,过不规,道两亏……”短短几行字,就凝练地总结出了人与人相处应该互相尊重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荀〉彧①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②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