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过量的醋酸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会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_2CO_3 2CH_3COOH→2CH_3COONa H_2O CO_2↑,但是向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醋酸溶液并振荡,却观察不到明显现象,原因是反应所生成的二氧化碳与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了难电离的碳酸氢根离子,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CO_2 H_2O CO_3~(2-)=2HCO_3~-。从该实验说明了醋酸的电离能力大于碳酸的第一步电离(醋酸电离常数Ka=1.75×10~(-5),碳酸的第一步电离常数Ka_1=4.30×10_(-7)。将含苯酚量适当大于其溶解度的混浊的含水苯酚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变澄清,但滴至过量,并无气泡产生,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H Na_2CO_3→(?)—ONa NaHCO_3,而取苯酚在氢氧化钠中的饱和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混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里讲到,碳酸钠的水解反应方程中碳酸以“H_2CO_3”形式存在,不应写为“H_2O+CO_2”的形式,即不会逸出CO_2气体。这是为什么呢?不少人笼统地说成“因为水解反应是进行不到底的反应”,反来复去说不明问题的实质,成为教学难点。我认为可做如下深入浅出的解释。碳酸钠是二元弱酸强碱盐,属于二级水解,其水解分两步进行: 一级水解反应:CO_3~(2-)+H_2O(?)HCO_3~-+OH~-,达到平衡时,Kh_1=[HCO_3~-][OH~-]/[CO_3~(2-)],此反应包括水的电离和弱酸HCO_3~3的电离二个平衡。即: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一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中,H_2CO_3的表观电离常数(K_1=4.2×10~(-7),K_2=5.6×10~(-11))标明它是一种弱酸。但是(1)从无机含氧酸的结构来讨论酸的强度,如按鲍林经验公式含氧酸的K_1与n值有如下关系: K_1=10~(5n-7)n为非羟基氧原子数目H_2CO_3中,n=1,H_1=10~(5×1-7)=10~(-2)。此值与K_(1表)相差甚大;(2)从分子中不直接相连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等)来比较碳酸同甲酸,乙酸的强度大小,分析它们的分子结构可知,“碳酸的酸性与甲酸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反应原理CO_2与NaOH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碳酸(H_2CO_3)与NaOH的反应。当n(CO_2):n(NaOH)≤1:2时,发生反应①CO_2 2 NaOH=Na_2CO_3 H_2O,溶液中的溶质为Na_2CO_3和NaOH,或只有Na_2CO_3;再向其中通入CO_2,则发生反应②Na_2CO_3 CO_2 H_2O=2 NaHCO_3;①②为连续的两个反应,可叠加得反应③CO_2 NaOH=NaHCO_3。即当n(CO_2):n(NaOH)≥1:1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_3;当1:2相似文献   

5.
一、无机含氧酸的酸性无机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差别很大,有的酸性很强,如高氯酸(HClO_4),有的是强酸,如硫酸(H_2SO_4)、氯酸(HClO_3),有的酸性较强,如磷酸(H_2PO_4)、亚氯酸(HClO_2),有的则是弱酸,如碳酸(H_2CO_3)、次氯酸(HClO)等。为什么无机含氧酸的酸  相似文献   

6.
四、酸(H~ )的性质1.酸与碱的反应HBr KOH=KBr十H_2O;H_2SO_4 Cu(OH)_2=CuSO_4 2H_2O;3HCl Al(OH)_3=AlCl_3 3H_2O;H_2CO_3 2KOH=K_2CO_3 2H_2O;H_2S 2NaOH=Na_2S 2H_2O;H_2S NaOH=NaHS H_2O;H_2CO_3 NH_3·H_2O=NH_4HCO_3 H_2O;〔注释〕酸 碱→盐 水。学生往往根据这个  相似文献   

7.
多元弱酸(H_2CO_3、H_2S、H_2SO_3、H_3PO_4等)与碱反应能形成多种盐(正盐与酸式盐)。在每一反应中,究竟生成何种盐,取决于各反应物物质的量的比值,解决这类问题,如果按每一个具体反应进行分步讨论,是很繁杂的。我认为运用物质的量守恒求解比较方便。 ” 一、H_2CO_3与一元碱(KOH、NaOH、NH_3·H_2O等)的成盐 例1.用1升1.0 mol/LNaOH溶液吸收0.8molCO_2,所得溶液中CO_3~(2-)、HCO_3~-的物质  相似文献   

8.
一、溶液中微粒浓度必然满足的等式关系1.电荷守恒:即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如在Na_2CO_3溶液存在 Na~+、H~+、CO_3~(2+)、HCO_3~-、OH~-,各微粒浓度的等式关系为:[Na~+]+[H~+]=[OH~-]+[HCO_3~-]+2[CO_3~(2-)]2.物料守恒:即溶液中某元素物质的量总量等于溶液中所含该元素的微粒的物质的量之和,亦即溶液中的溶质(除 H、O 元素外)的元素守恒。(由于存在水的电离,所以不存在 H、O 元素守恒)如在0.1mol/LNa_2CO_3溶液中,原 Na_2CO_3中所含Na~+以 Na~+存在,而 CO_3~(2-)以 CO_3~(2-)、HCO_3~-、H_2CO_3三种  相似文献   

9.
碳酸氢钙的电离方程式为。当在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首先发生的反应是HCO_(2~-) OH~-=H_2O CO_(3~(2-)),生成的CO_(3~(2-))再与Ca~(2 )结合为碳酸钙沉淀。若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是足量的,则HCO_(3~-)必定全部转变为CO_(3~(2-)),而Ca~(2 )也将完全转入碳酸钙沉淀。根据碳酸氢钙的电  相似文献   

10.
H~+与CO_3~(2-)在溶解性表中相应的符号是"溶、挥",存在与多种生成物之间的指代关系不明确的问题。为此,引入符号条件,得出H~+与CO_3~(2-)组合在溶解性表中相应的符号只对应H_2CO_3这一生成物。再通过分析论证,进一步得出H_2CO_3只具有可溶性,不具有挥发性,因此建议将H~+与CO_3~(2-)组合在溶解性表中的相应符号改为"溶(或)-"。  相似文献   

11.
<正>一、无机物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对应,指不含碳元素的纯净物及部分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化物、碳硼烷、烷基金属、羰基金属、金属的有机配体配合物等物质。1.气体(1)极易溶于水的气体:NH_3、HCl、HBr、HI。(2)可溶于水的气体:CO_2、Cl_2、H_2S;  相似文献   

12.
一、"净吃"思维的基本含义H_2O、CO_2与Na_2O_2发生反应时存在如下质量变化关系: (1)2H_2O 2Na_2O_2==4NaOH O_2↑固体增重36g 156g 160g 32g 4g (2)2CO_2 2Na_2O_2==2Na_2CO_3 O_2固体增重88g 156g 212g 32g 56g反应(1)中固体增重等于参加反应的H_2O中的H元素质量,从固体质量变化角度看,可以理解为固体"净吃"了H_2O中的所有H原子;反应(2)中固体增重等于参加反应的CO_2对应的CO(与CO_2物质的量相等)的质量,可以理解为固体"净吃"了CO_2中的所有CO.  相似文献   

13.
学生对双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是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改写为离子方程式.例如,分别将下列两组溶液混和,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1.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和;2.氯化铁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和. 1.Al_2(SO_4)_3+6NaHCO_3=2Al(OH)↓3_+6CO_2↑+3Na_2SO_4Al~(3+)+3HCO_3~-=Al(OH)_3↓+3 CO_2↑ 2.2 FeCl_3+3 Na_2CO_3+3H_2O=2Fe(OH)_3↓+3CO_2↑+6 NaCl2 Fe~(3+)+3CO_3~(2-)+3H_2O=2 Fe(OH)_3↓+3CO_2↑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此方法存在两点不足:其一,化学方程式不易配平;其二,“水”在方程式中的位置不好处理,什么情况下写,什么情况下不写,不易抓住规律.  相似文献   

14.
〈化学教学〉80年第4期,在“盐跟盐反应有哪些规律可循”?一文中,认为氯化铜跟碳酸钠溶液反应将生成氢氧化铜。对此我提出不同看法:氯化铜中的铜离子与硫酸铜中的铜离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应该是一样的。而硫酸铜与碳酸钠反应,将不生成碳酸铜,而生成碱式碳酸铜沉淀①:2CuSO_4 2Na_2CO_3 H_2O=CuCO_3Cu(OH)_2↓ CO_2↑ 2Na_2SO_4在这个反应中也有CO_2气体产生。因此我们不能光凭有气体产生这一点就肯定反应中不会生成碳酸盐,必定是氢氧化物。  相似文献   

15.
1.忽视反应物浓度 例如,“将CO_2气体通入饱和Na_2CO_3溶液中,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很多同学都知道,CO_2气体能与碳酸的正盐溶液反应生成碳酸的酸式盐,所以将上述离子反应方程式  相似文献   

16.
题目:在常温时,纯水的电离度为α,PH值=7,100℃时,纯水的PH值___7(填大于、等于、小于);常温下,某PH值的H_2SO_4溶液中,水的电离度为α_1,相同PH值的Al_2(SO_4)_3溶液中,水的电离度为α_2,则α_1___α_2(填大于、等于、小于),若 H_2SO_4和Al_2(SO_4)_3两种溶液的PH值均为3,那么H_2SO_4溶液中的水电离出的[H~ ]是AL_29(SO_4)_3溶液中的水电  相似文献   

17.
高中化学(甲种本)第一册第86页,列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_3 Na_2CO_3+H_2O+CO_2↑有人认为该方程式应写为;2NaHCO_3 Na_2CO_3+H_2O↑+CO_2↑笔者认为:这种写法不无道理。H_2O 后的箭头“↑”是不可少的,建议课本中的方程式给予修订。理由是:1.生成物中的箭头“↑”表示该物质脱离了反  相似文献   

18.
1.常见不共存离子及产物特征(1)H~+(酸)+OH~-→H_2O; (2)H~+(酸)+CO_3~(2-)→CO_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NH_4~++OH~-(碱)→NH_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相似文献   

19.
Na_2CO_3俗名纯碱或苏打,白色粉末,属于盐类;其晶体为Na_2CO_3·10H_2O,易风化.一、组成1.化学键类型Na_2CO_3中含有离子键与极性共价键.例1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化学键与形  相似文献   

20.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自然科学》第四册及人教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中都提到了灭火器原理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化学反应方程式: 酸碱灭火器: Na_2CO_3 2HCl=2NaCl CO_2↑ H_2O或Na_2CO_3 H_2SO_4=Na_2SO_4 CO_2↑ H_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