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范涛 《今日科苑》2005,(5):22-25
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于北京时间2004年7月28日下午在新奥尔松正式启用。据第一任北极黄河站站长杨惠根介绍,中国北极科考站位于北纬78.55度,东经11.56度,在实际的地理位置上,它处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新奥尔松是北极科考的热土,目前,与中国北极科考站为邻的有挪威、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的科考站。中国站落成后,是北极地区的第8座国家科学考察站。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04,(9):i023-i024
作为国际北极科考基地,新奥尔松犹如一个极地科学的国际竞技场。中国在这一竞技场上无疑是个“新手”。新奥尔松其他7国考察站中,德国站的激光雷达堪称新奥尔松的一绝。一台激光雷达能将绿色激光打进电离层,收集粒子的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3.
北科 《今日科苑》2006,(8):12-14
中国北极“黄河站”目前已经建成极光观测实验室、地球与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生态与雪冰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和GPS卫星跟踪站。从此,中国在北极有了支撑点,这将极大地提高我国的极地考察能力。  相似文献   

4.
黄莹 《今日科苑》2011,(13):24-31
在科学界,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一起被称为"地球三极"。在如此神秘的地方,人类从未放弃探寻其奥妙的梦想。在今年举办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展会现场,观众和南极科考工作者进行了视频连线,互致问候,在这些声音和视频中,我们似乎也亲自感受到了南北极科考所带来的别样魅力。  相似文献   

5.
水下机器人是人类探索海洋、认识海洋的先进技术手段之一,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装备支撑。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水下机器人的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为代表研制的我国谱系化水下机器人在深海资源勘查和科学研究、深渊科考、南极和北极调查中的最新应用成果。结合当前水下机器人研究基础,展望未来水下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方向。通过研发适应极端海洋环境的深远海科考装备,实现从航次型科考模式向深海长期驻留型科考模式的技术跨越,实现从有人科考向无人化科考模式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6.
8月14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北大西洋冰岛附近海域开展以海洋地质学为主的海洋调查。这不仅是我国极地科考史以及海洋调查史上首次在北大西洋开展科学调查,也是我国首次与环北极国家进行古海洋学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7.
向南极进发     
《发明与创新》2014,(3):9-10
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的科学家相继来到南极进行大规模实地考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考察站.2013年11月7日,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奔赴南极,执行为期155天的科考任务,而其中任务之一便是建立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2014年2月8日上午,中国国家海洋局宣布,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  相似文献   

8.
地球南北两极的严寒,让除了科考或是探险以外的其他人员极少涉足,这里极端的气候条件和极昼极夜更替的地理环境,只能留给北极熊和企鹅建立自己的乐园。  相似文献   

9.
李婵 《今日科苑》2005,(5):26-26
无论是奇特的自然风景,还是神秘的极地动物,两极给过人们无数的猜测和想象。“科技论坛”上,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我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队长位梦华的精彩讲述,将我们带入了神奇的南北极。这里的一切,无一不透露着科考的艰辛……  相似文献   

10.
南极第一城     
南极科学考察站(亦称科学考察基地),是开展科学考察活动与确保考察人员工作与生存的必不可少的前提。目前,《南极条约》的45个成员国在南极建有100多个科学考察站,按其性质、功能、规模和站上的设施等来划分,这些科考站分为夏季考察站(仅在南极的夏季一即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2月有科考人员的站)和常年考察站一又称为越冬考察站(一年四季中都有科考人员的站)。  相似文献   

11.
11月7日,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一片欢腾,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这里启程奔赴南极,执行为期155天的科考任务。而这次科考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将建立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报道称,泰山站将位于我国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距离中山站约520公里,海拔高度约2621米,同时能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南极的气候、地质、生物等各方面进行探索,各国都在南极建立了科学考察站,而科考站的建筑样式都很奇特,充满了未来感,当然不是为了形象角逐,科考站的一切设计都是为了最有限地利用能源,尽可能地不破坏当地的环境,以至方便迁移。本期所介绍的5个南极科考站可以成为当今世界环保建筑最先进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姚昆仑 《百科知识》2000,(10):31-32
南北极环境的变迁 大家知道,地球的南北极是一个寒冷、孤寂的世界,只有少数动物能够生存。科学研究证实,处在夏日里24小时阳光照射,冬日里24小时黑夜的地方,是无法长出森林来的。而古植物学家从横贯南极的阿奇纳山高度为2134米、纬度为84度22分的地点发现了化石树干,这是在纬度80度至85度地带上,目前为止发现的惟一的森林踪迹。这说明南极板块曾经有过温暖的气候,过去也不处于极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不会有高原反应、夏季气温甚至可以达到4℃~5℃,一望无际的白雪、撒泼打滚的北极熊、登陆北极点后极大的满足感……从前那个人们眼中"神秘"的北极如今已十分亲近。曾任北极黄河站站长的何剑锋告诉记者,黄河站所在的新奥  相似文献   

15.
国旗插上北冰洋底 今年8月2日,一条爆炸性新闻迅速传遍全球:俄罗斯的几位科考队员于当天乘坐两艘深海潜水器,从北极点成功下潜至4200多米深的北冰洋底.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07,(1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趋严峻,南北极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11月的南极迎来了许多外乡人,这其中不仅包括各国的极地专家、科考队员,还不乏国家元首,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作为首位访问南极的联合国秘书长抵达南极。11月6日夜间,俄罗斯第53次南极考察队乘船奔赴南极,这是俄罗斯继今年8月北极"圈地"后发起的对南极的又一次行动。  相似文献   

17.
图说科技     
《发明与革新》2014,(3):3-3
2月8日,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后,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第四个科考站。  相似文献   

18.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消息: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已完成新的南极科考站选址调研和南大洋科考等任务,目前已经在返程回国的途中,预计4月回到上海。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领队曲探宙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和挪威的科学家开始使用配备了太阳能电池板的气垫船在北极进行科考活动。气垫船是利用高压空气在船底和水面(或地面)间形成气垫,使船体全部或部分垫升而实现高速航行的船。用大功率的发动机、鼓风机或者涡轮  相似文献   

20.
梦系北极点     
地球有两个极,即南极和北极。两个极的中心有两个点,即南极点和北极点。这两个点有如下的共同特点:一是只有一个方向,东西方向没有了,如果你站在南极点,所有的方向都是北。如果你站在北极点,所有的方向都是南。二是一年只有一天,半年太阳不落,半年没有太阳。三是只有公转没有自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