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设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动机,往往能达到“欲罢不能”的地步。因此,上课刚开始,我就想方设法,创设情境,使学生一开始就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对新知识的探求中。如在讲“圆的认识”这节课时,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有正方形的吗?有三角形的吗?为什么?”“那么椭圆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学生们进入了深思中。接着,我因势利导地提出:“圆有什么特征吗?”当学生面对着这个司空见惯的现象而感到困惑时,我…  相似文献   

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中专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就此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新欲望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道出了善疑到释疑的辩证关系。创设问题情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确定相应的主题,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巳有知识和经验(生活和学习经验)的相关程度,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欲望。(一)根据知识经验创设问…  相似文献   

3.
教学实践表明:疑问是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也是启动学生智力发展的有力杠杆。明代教育家陈献章的“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巧妙设疑,引导学生质疑,加以富...  相似文献   

4.
成功的课堂教学通常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新课程视野下,政治课堂的教学主线是多种多样的。之前笔者听了玉林实验中学青年教师比赛课,其中对“我国的宗教政策”一课感受颇深,这是一堂明显的以问题设计为主线的课。下面,我将就这堂课谈谈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是求知的心智活动过程,也是学生不断生疑、质疑和释疑的过程。教师要巧妙设疑以启发学生生疑,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大胆提问,提倡先思后问,尽力帮助学生自己释疑,以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只有教师善于提问,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怎样才能掌握提问艺术,而避免“满堂问”呢?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扣住一个“疑”字做文章。  相似文献   

7.
8.
在地理教学中我很注意设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巧设疑问,激发思维。 “提问”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是刺激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有效途径。教师的富于启发性的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想象,开拓和引导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性的问题,巧设疑问。“设疑”的内容在备课时就应考虑。如教学《中国地理》上册“从宇宙空间看地球”这部分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地球的形状,我针对教材内容设计三个问题:(1)宇航员在几万、几十万公里的宇宙空  相似文献   

9.
提高课堂效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课堂设疑质疑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怎样理顺课堂设疑质疑的思路呢?  相似文献   

10.
设疑引读,是指导学生自学代数的第一步。我在教材的重点、难点、要点之处设置思考题,列出阅读提纲,让学生存疑自读,形成认知矛盾,引导注意力的指向,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使自学章节的基本内容在头脑中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   质疑导议,是指导自学的第二步。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后,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发现问题。如教“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的点表示”时,提问: 0 00002可不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怎样表示 ?这一问还真把一些学生给问住了。他们开始读书不再囫囵吞枣,不再满足于对课本文字表面上的“…  相似文献   

11.
12.
在实训教学中,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是指掌握和灵活运用专业技术的能力,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表现在实际操作的动作速度、动作准确性和灵活性方面;而心智技能则表现为观察、倾听、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敏捷性,以及思维的广度、深度及独立性,具体可表现为理解技术文件、工艺制定和应变创新能力。实训教学中应注意把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智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之一,做到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二者并重。 一、精心设疑,启发思维 人们在学习中永远都有未知的领域需要去探索,也总会有一道道难题需要去思考、去…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学则须疑。"教师要充分创设情境和创造机会,把当前的新课转化为学生认识结构中的矛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由此来推动教学过程的发展。在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验过程中,我围绕设疑、激疑、质疑最后解疑这一线索展开,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结合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设疑、质疑、释疑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课堂上提出一个个问题,并逐一解决,在一系列问题解决之后,师生共同享受完成任务的喜悦,这就是传统优秀课的写照。毋庸讳言,在以知识传授和记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这确实是极好的一套教学程序。但是,面对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学习化社会的要求,传统的知识记忆在网络技术的应用面前显得有些“汗颜”。有资料分析,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生物课教学,一方面教师应准确把握设疑时机,通过设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把握设疑时机1.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引起对象的多种需要,并使对象激发起相应的动机。选择好的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  相似文献   

16.
能否提出问题是衡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因素,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化学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角度出发,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意义,教师如何设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并结合教学实践和案例探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设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说“设疑”     
为了使课上得具体生动、妙趣横生,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常采用“设疑”。所谓“设疑”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人为地设置“疑点”。“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回答。而是设法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  相似文献   

18.
古人曰:“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就是说发现疑问才有进步.教师课堂教学要善于设疑,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才能在解疑中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以求得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形成正确的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19.
自然教学中,教师能巧妙、有效地设计问题,是学生主动、高效质疑的前提和保障。事实上,质疑是智力活动中独立分析和判断的心理反映,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深刻性、批判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那么,一堂课教师究竟怎样设疑才能引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进而达到和谐、主动地发展呢?一、尊重学生主体,体现设疑与质疑效度。自然教学不仅表现为教给学生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然学科的教和学,让学生得以和谐、生动、主动发展。教师巧妙地设疑、导疑,从而引发学生质疑、辩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