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军成师后,王珍不愿受制于曾国藩,企图自立门户,而曾国藩为了维护湘军的一体性.封杀王珍,自此两人关系渐渐恶化。王珍在湖南大吏们的支持下,脱离曾国藩而别树一帜.使得湘军陷于分裂状态。其原因主要是双方性格的不合、权力的争夺以及湘军内部缺少强有力的维系纽带等。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是晚清咸同时期一代名臣,为同治中兴立下汗马功劳,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世人多关注于他的政治功绩、军事才能,却很少提及他的教育思想。近翻史料,对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多有感悟。为此,笔者查阅了曾国藩的全集、年谱、传记、家书等,对其教育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探悉,现略陈一二,希望对教育同行能有所启发。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今双峰县)人。少聪明好学。1838年朝考点翰林。他推崇程朱理学,笃学古文,对乾嘉学派的训诂诸书也有涉猎。他接受各个学派的滋养,成为中国近代集封建思想文化之大成者。当太平天国兴起时,曾受命在…  相似文献   

3.
一、湘、淮军军制1、湘军鸦片战争后最早建立的非经制兵是湘军,由大地主大官僚曾国藩创建。其基础是他在湖南湘乡的团练和江忠源的“楚勇”以及湖南各地的团练乡勇。1853年(咸丰三年)正式创建营制,因这支拥有五营、六千人的乡勇起源于湖南,便被称为湘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大都认为湘军的前身是曾国藩办的湖南团练,后来扩编成为湘军.笔者认为,曾国藩办湖南团练与湘军的产生固然有密切的关系,但并没有一个由团练到湘军的发展过程.曾国藩创建湘军是与办团练同时进行的,确切地说,他开始是以办团练的名义创建的湘军,二者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也就谈不到后者是由前者发展而来的.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清廷因绿营兵腐败不能作战,又鉴于嘉庆年间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时地主团练起过很大作用,清廷便寄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组织的湘军,始终是在清廷要君主集权,与湘军将领要扩张地方势力的矛盾中发展起来的。就曾国藩个人来说,由吏部侍郎组织湘军,到1860年总督两江、1861年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事,其道路是曲折的。清廷长期猜忌曾国藩,害怕他兵权太大,易成尾大不掉之势;然而又不得不用他,所以,想出了种种办法来压制他、打击他,遂使曾国藩几起几落。但曾国藩在忠君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历时十四年之久的中国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被中外反动派互相勾结所绞杀。在血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曾国藩所创建湘军充当了最凶恶的刽子手。一八五三年初,曾国藩在咸丰皇帝“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的谕令下,在湖南创办了湘军。一月,他在长沙开始编练陆师;九月,又移驻衡州(今衡阳市)创办水师,随即建衡州船厂,复设分厂于湘潭杨梅州,制造炮船。湘军创办不久,即与太平军在湘潭展开了对垒。当时湘军处于创建之初,羽毛未丰,太平军完全有可能将其歼灭,然而,在湘潭之战中失败了,使得湘军逃脱了覆灭的命运,留下了祸根。研究太平军与湘军在湘潭的战役,对深入探究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是有意义的。本文试就此略述浅见。  相似文献   

7.
左宗棠是军事奇才。曾国藩是湘军大帅,起初,左宗棠是曾国藩的师爷,三天两头跑到湘军大营,献计献策。曾国藩还未率领湘军打出湖南时,左、曾二人的合作进入蜜月期。左宗棠是座上宾,还没同意签署劳动合同,说话无所忌惮。左宗棠毫不掩饰他的看法:曾国藩为人质朴厚道,他的短处,在于"少阅历"三字。  相似文献   

8.
湘军首领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中兴名臣,他对延续清王朝的命脉,乃至对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任何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所谓过犹不及。对曾国藩的评价也应该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准则,过度地拔高和过度地贬低其地位和作用都不是严肃的治学态度。当下学术界就有一种过度拔高曾国藩的地位和作用的倾向,《湘声报》2007年1月29日刊载的《人文双峰影响百年——对曾国藩现象的文化解读》一文,提出“近现代湖南能引领中国,这其中与曾氏不无关系。可以说,曾国藩影响了湖南,湖南影响了全国”、“曾国藩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也是现代文化的创造者”的评价就有过分拔高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分寸     
清末曾国藩回湖南组建湘军,先后攻克太平军几个重要城市,最后攻陷金陵,曾国藩因此受封一等侯爵。可是也就在这时,曾国藩发现他的湘军总数已经达到30万众,是一支谁也调不动,只听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于1811年生于湖南湘乡一个小地主家庭,他踏入仕途后,可谓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官至大学士.从此,汉族官僚的势力不断壮大,导致清朝的政局发生巨大的变化.曾国藩是靠什么起家的呢?那就是他所创办的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中为清政府立有奇功.湘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呢?我在这里谈谈曾国藩的治军之道.  相似文献   

11.
湘军首领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中兴名臣,他对延续清王朝的命脉,乃至对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任何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所谓过犹不及。对曾国藩的评价也应该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准则,过度地拔高和过度地贬低其地位和作用都不是严肃的治学态度。当下学术界就有一种过度拔高曾国藩的地位和作用的倾向,《湘声报》2007年1月29日刊载的《人文双峰影响百年——对曾国藩现象的文化解读》一文,提出“近现代湖南能引领中国,这其中与曾氏不无关系。可以说,曾国藩影响了湖南,湖南影响了全国”、“曾国藩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也是现代文化的创造者”的评价就有过分拔高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湘军水师是湘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湘军三兵种里(水师、陆师、马队),水师“尤能制贼死命”。因此,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之后,论功行赏,首推湘军统帅曾国藩创立湘军水师之功,湘军水师之所以能够发挥如此重大的历史作用,关键在于其营制方面颇有特色。而曾国藩创立湘军水师之功也主要体现在水师营制的建设上,这是他政治生涯中一项成功的事业,本文拟就湘军水师的营制作一初步的探索,希望对于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史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湖南人才之盛,始于曾国藩办湘军,继而出现了人才群,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此后,湖南成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人才成长进入高峰期。究其原因,湖南人才辈出离不开湖湘文化的哺育。  相似文献   

14.
与曾国藩并称“曾左”的湘军名将左宗棠,以收复新疆、开发西北的历史功勋而名垂青史。他的家教思想同样丰富、感人。其主要内容有:要求子孙刻苦读书明理,贵在力行致用;要永保寒素家风,力戒各种恶习;坚持廉洁奉公,慷慨行善济困。左宗棠的家教思想,不仅对今天我国一般的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而且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家庭教育则有着更直接更现实的启示意义与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一代名臣,为同治中兴立下汗马功劳,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世人多关注于他的政治功绩、军事才能,却很少提及他的教育思想。近翻史料,对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多有感悟。为此,笔者查阅了曾国藩的全集、年谱、传记、家书等,对其教育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探悉,现略陈一二。希望对教育同行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杨洪芳 《山东教育》2005,(21):19-20
曾国藩是晚清咸同时期一代名臣,为同治中兴立下汗马功劳,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世人多关注于他的政治功绩、军事才能,却很少提及他的教育思想。近翻史料,对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多有感悟。为此,笔者查阅了曾国藩的全集、年谱、传记、家书等,对其教育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探悉,现略陈一二,希望对教育同行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略论曾国藩军事思想的要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忠义”为准则的建军思想曾国藩的建军思想在编练湘军,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形成和完善。其要端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弦更张,别树一帜,以忠义为主旨。在筹建湘军的过程中,曾国藩在建军的主导思想和信念上进行了精心的谋划和设计,以实现其“别树一帜”的愿望。他在给湘军将领王珍的信中说:“仆之愚见,以为今日将欲灭贼,必先诸将一心,万众一气,而后可言战。而以今日营伍之习气与今日调遣之成法,虽圣者不能使之一心一气,自非别树一帜,改弦更张,断不能办此贼也。鄙意欲练乡勇万人,概求吾党质直而晓军事之君子将之,以…  相似文献   

18.
湘军是由被清政府称为“中兴之臣”的曾国藩所建,并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运动中迅速崛起.曾国藩在组建湘军的过程中,针对清朝正规军八旗、绿营兵的积弊,在浓厚的封建意识、勤王忠君和捍卫封建礼教的指导思想下,改弦更张,大胆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军思想.曾国藩的建军思想对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曾国藩本人也被称为近代军阀的鼻祖.  相似文献   

19.
道咸年间,四川啯噜与教门、会党彼此渗透融合,最终衍化为哥老会。咸丰至同治早年,随着湘军兴起,哥老会流向军营,且渐次蔓延,以曾国藩为首的地方官为防范哥老会的传播出台了一系列的对策,值得注意的是,道咸时期清廷并没有关注哥老会,直至同治早年清廷才介入地方政府对哥老会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清季咸同年间,在剿抚捻军问题上,朝廷内部意见不一,遂发生纷争。兵部侍郎胜保、安徽巡抚翁同书、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等人认为捻军势力甚大,应派人前去安抚,使其为朝廷所用。而曾国藩、李续宜、严树森等人皆认为捻军势力猖狂,多次与湘军发生冲突。实匪祸之心永驻,不能安抚,只有用兵剿灭,方能解除后患。胜保等人与湘淮集团发生分歧,争执甚是激烈。而此时湘淮集团实力如日方中,终使胜保于同治元年冬被革职逮问,次年秋赐令自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