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什么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指出:“所谓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指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个性需求,从而把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目标。没有个体的优秀,就不会有集体的强大……教育的对象是社会的个体,因此教育的第一个直接目标就是个体人格、人性与文化素质的完善、升华与提高,间接目标才是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只有个性的发展与完善,才有可能过渡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那么,历史教学应当怎样落实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更新观念,切实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基础教育现行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目标不尽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在课程目标设定上存在着社会政治本位倾向,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课程编制游离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之外,重视了整体性、统一性,忽视了教育本体的发展,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把社会需要与学生个体发展对立了起来。课程体系受课程目标、教育目的制约,课程目标、教育目的中有所规定,课程编制和实施中就会有所体现。现行课程目标注重了对学生基本素质发展的规定,而忽略了对最能反映人的本质属性──创新素质的规定。所以,现行课程体系目标的不…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归结为一点,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构建新课程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所谓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指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个性需求,从而把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目标.没有个体的优秀,就不会有集体的强大.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在上海市教研室指导下,我校在构建高中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校为本,对课程目标整体性、课程结构多元性、课程教学差异性予以重点探索。(一)课程目标整体性:高中阶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高中的课程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劳动素质和塑造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等方面为目标,做到制订课程目标明确、实施课程目标可行、落实课程目标有效。以学校为本的课程体系中,基础型课程在培养学生基础学力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世纪中学生物课程教育目标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世纪中学生物课程和教材的改革至少应当包括三个步骤 :1.确定本学科课程的教育目标 (简称课程目标 ) ;2 .根据课程目标选取教学内容 ;3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 ,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本文仅就如何确定中学生物课程的教育目标谈一些管窥之见。  一、正确处理学科知识、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课程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内容的选取 ,都有一个首当其冲而且无法回避的问题 ,也就是学科知识、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三者的关系问题。各国课程改革的经验表明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能够较好地传递人类社会积…  相似文献   

6.
韩志国 《林区教学》2009,(9):112-114
体育俱乐部教学是实现课内外一体化的重要过程。体育课程改革要以《全国普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体育俱乐部就是为大学生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为目的,把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落实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上来,构建可操作的课程目标,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翻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育人为本,注重个性,舒展学生天性,应当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注重学生个性自由发展是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和趋势。西方教育就比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重视个体间的差异和特长,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才能的发挥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美国有项研究表明,同龄人中只有10%左右的人有可能进入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而90%左右的人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社会上生活。硬逼…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二期课改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二期课改把课程设置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为语文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活动课程目标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动课程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综合能力、发展个性为主要目标。可以采取展开性目的(注重过程)和表现性目标(开放性结果)的形式表述活动课程目标。活动课程也应有知识目标,要强调学生“即时”信息,其能力目标则应着眼于中小学生能力结构中相对薄弱的非认知成分;活动课程还应从纵向上框定态度目标,并将学生情感的培养与发展纳入自由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发展”的要求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语文课堂由以往注重“知识本位”教学转向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乍一看,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高涨,活动丰富多彩,方法多式多样,整个课堂看起来美轮美奂.然而,“动活美”的语文课堂却忽视了对“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目标的实现,导致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全面发展时,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和谐发展。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我们进行了活动课程的研究和改革。自从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新的课程方案,我们就把“活动”纳入了课程体系,使学校的课程体系更趋于合理、科学,有利于培目标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职业能力的内涵经历了从“CBE”模式下强调专项技能,到德国“双元制”模式下着重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的发展过程。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目标应反映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开发高职课程目标:以表现性目标方式规范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以行为目标方式明确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要求,以生成性目标方式促进学生个性能力的养成。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与社会学科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的第一位,表明它是课程目标的核心要素。这意味着“历史与社会”课程不是以“知识为本”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它的核心理念之一。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本文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特点与教学实施策略谈点体会,供同行参考。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特点1.体验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行的整合,是一种价值学习,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知识学习,主要解决“懂不懂”的问…  相似文献   

14.
刘斐 《上海教育》2007,(4A):56-57
上海市二期课改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语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二期课改把课程设置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为语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基于对“校本”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着重追求三方面的价值,即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特色办学。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内容1.总体目标(1)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培养为着力点,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2)注意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3)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开发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校本课程,以实现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激烈碰撞,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新旧交替,尤其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应世界范围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改革潮流,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崭新理念。新的时代,新的挑战,作为育人主角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不断反思,更新观念,注重角色新构,促进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激烈碰撞,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新旧交替,尤其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应世界范围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改革潮流,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崭新理念。新的时代,新的挑战,作为育人主角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不断反思,更新观念,注重角色新构,促进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健全人格的课程目标观 人格教育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它“以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人的身心诸因素的和谐发展,还意味着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和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等视为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视为人的完整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追求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过程”即目标,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这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众所共认,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已远远超过人们认知的速度。单纯的知识学习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功能必须实现从单纯的注重知识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转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基。新课程标准明确的将“过程”作为课程目标,就是针对现行的教学只重结果,不问过程的“拔乱反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我们有必要对“过程”有充分的了解,“所谓学习过程,就是学习的一种程序,是学习的组织者根据被学知识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课程目标一体化与体悟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程改革实践不仅需要可操作性的目标体系,更需要目标理念的指导。关注学生内部发展的一体化课程目标对教学活动形态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古老而又崭新的体悟教学适应了由注重形式向注重实质转变的需要。它通过提升个体自主发展的态势提高学生发展的品质,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为一体化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