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寻找什么?故乡?家园?出生在海边的东山魁夷(日本画翘楚),他找到的家乡却是北部的森林。我们总是不断怀旧,然而《柏林苍穹下》的导演维姆·文德斯告诉我们:“如果我当时不是带上摄影机(去拍摄东京),我对东京的印象会更加明晰吧。”我们寻找的是真实的故乡,还是记忆中被异化的过去?穿越了时间和真相,让我们不断去追寻,到底是什么?到底是谁呢? ——(大仓某日梦呓,仓晔记录)  相似文献   

2.
小编在线     
编读往来小读者们,读了我写的"卷首语"了吗?什么……你还没读?还不赶紧翻开第1页读一读!读完了记得在家的时候要多帮家长干干活儿哦!小读者们,请你们一定要关注近期杂志,一些栏目将有较大的改变,会有新的好玩的内容呈现给大家。当然,也欢迎你们把真实的想法告诉我们。怎么告诉我们呢?快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少年中国,微信号:duiganbu。)把评刊表给我们发来。  相似文献   

3.
一、说写结合 ,培养语感 ,写好一句话1 利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帮助学生在脑中形成句子概念。如 :我爱妈妈。我是小学生。小鸟真可爱。他有一个皮球。让学生仿写 :爱。是。真。有。2 .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告诉学生句号表示一句话 ,所以一句话写完要加上句号。问别人的话后面要加问号。一句话比较长 ,中途需要停顿 ,换口气的可以加个逗号 ,如 :我上学去了。你会写这个字吗?今天放学后 ,妈妈叫我上奶奶家。3 看图写话。指导学生看图上画了什么内容 ,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说完整话。如 :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谁怎么样?这是什么?再把说的话写下来…  相似文献   

4.
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你能告诉老师你平时最喜欢做什么吗?(学生自由汇报:做游戏、玩电脑、饲养小动物、打篮球、踢足球、弹钢琴……)师:课堂上玩过吗?生:没有。(大部分学生答)生:玩过,在活动课上我们玩过纸飞机,还玩过……师:我发现你们都非常喜欢玩,乐于参加与玩有关的活动。如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你想玩多长时间?生1:我想玩10分钟,行吗?(教师没有表态)生2:20分钟?(教师还没有表态)生3:玩一节课!师:(竖大拇指)赞同他的观点吗﹖生(齐):赞同!评析:“玩一节课”这才是学生的真实想法。为什么学生一开始不敢这样说?因为我们的课堂还受多少年来…  相似文献   

5.
情景一:打电话--感受同一时刻不同经度地方的时间差异 1.接通新疆乌鲁木齐某中学一位老师的电话,让学生问他正在做什么? 2.接通美国纽约一位中国留学生的电话,让学生(最好是英语课代表)问他现在是白天还是晚上?正在做什么?然后把听到的结果告诉全班同学,再引导地方时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听说要把自己留下,就大声对村长说:“那电机可不是我偷的,你们千万不要冤枉好人……”(老师提问:“大家想一想,电机是不是他偷的呢?有线索证明电机是这个跛脚的小伙子偷的吗?”) (二)课文理解活动1.教师指示学生阅读课文《找骆驼》并通过电脑在大屏幕上显示课文全文和播出课文内容。2.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并口头造句。(教师用电脑的动画来解释生字、新词的意思和用法。) 3.课文分析。(1)商人到外地采购货物,为什么会带骆驼呢? (2)骆驼是在什么情况下不见的呢? (3)商人的骆驼有什么特征呢? (4)商人认为不见了的骆驼还有什么用处? (5)老人沿途看到了什么? (6)为什么不等老人说完,商人就立即去寻找骆驼呢?  相似文献   

7.
无处可逃     
[1]有人告诉我说:疼痛有益。我不知道她是否经历过什么疼痛,也许是真的,所以她才这么精练地对我道出大苦大悲的真实意义:有益。一个作家在书里告诉我说,她的生命历史并不存在。那是不存在的,没有的。并没有什么中心,也没有道路,线索,只有某些广阔的场地,处所。在这里,我无法否认,我也是个会把苦痛记得比幸福深刻的人。在我目前  相似文献   

8.
我的一位当中学老师的朋友这天眉飞色舞地告诉我,他的一个过去不好好学习、调皮捣蛋的学生今年高考考上大学了。我知道他为教育这个学生付出了很多,便开玩笑地说:“教这样的学生付出多,酬谢也多吧?”“酬谢?什么酬谢?”他有点诧异,“我已经有回报了,把学生教育成人,这是最好的回报了。” 最好的回报。我思索着,颇有同感。  相似文献   

9.
【案例】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以展示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入新课,之后我让学生试着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生1:有3条边的图形就是三角形;生2:有3条边、3个角的图形才是三角形;生3:把3条边连在一起的图形叫三角形……显然学生的描述是不准确的。因此我鼓励学生试着来画一个心目中的三角形(指一名学生板演),并思考你画三角形的过程其实是画了些什么?(3条线段)师:请大家来评价一下他画的三角形怎么样?生1:他画得很直:生2:他画的角很尖……师:老师发现刚才他画得小心翼翼的,你知道他在小心什么吗?生1:他怕挨着的两条线段连不住,留下缝  相似文献   

10.
课前准备:每个小组配备一个水槽、一把镊子、两个放大镜、一份实验报告和一只小螃蟹。课堂实录:师:我发现大家一走进实验室就显得特别兴奋,能告诉我为什么吗?生:我看见水槽里有小螃蟹。生:我觉得很好奇。生:这节课我们怎样研究蟹呢?它有什么值得我们研究的?师:你们已经想到那么多了!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角就是它———小螃蟹。谁会写这几个字?请上来帮我写标题。(学生板书)点评:导入采用开门见山的形式,简明的导语直接介绍了研究对象,亲切的交谈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师:她在写标题的时候,有谁能告诉我,刚才你们发现了小螃蟹有什么特别的…  相似文献   

11.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 (教师播放四种不文明行为,学生观看)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有个小学生随地吐痰,还有个学生把学校的指示牌推倒了。 生2:有两个学生在放学的路上打仗,还有个学生随便折树枝。 师:如果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这些不文明行为,你们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峨眉山月歌》(苏教版第七册),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断:师: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一读“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两句诗,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诗文所描绘的画面,体验诗人的情感)(5分钟左右)师:在交流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你想告诉大家什么,请暂时不要说出来,要把它读出来。(第一个学生读,读得很投入,很有感情)师:从他的朗读中你们听到了什么?生2:我仿佛听到了诗人站立在船头自言自语地说:今晚我就要离开清溪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可是老朋友却没有看到,实在是太可惜…  相似文献   

13.
1 问题的产生请思考以下问题 :某人有五把钥匙 ,其中有一把是办公桌的抽屉锁钥匙 ,但他忘了是哪一把 ,于是他便将五把钥匙逐把不重复试开 .问恰好第三次打开抽屉锁的概率是多少 ?很快便有同学A给出了一个解法 :P(A) =mn =A4 4A55=15 .①教师 :“对同学A的解法能理解吗 ?”学生B说 :“我不理解m =A4 4.我认为应该是m=A24 ,则P(A) =11 0 .”面对两个不同的结论和解释 ,教室内的气氛一下热烈了 .同学们便不由自主地讨论起来 ,有的拥护学生A ,有的认为学生B有道理 .2 在讨论中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无序的讨论没有什么效果 ,这时需要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问题1: 学生:当面试官问薪酬的时候,我应该如何答? HR:这时我就会反问学生,请你告诉我,如果我是售货员,你询价的时候,我说这件衣服300-500元,你会有什么反应?大多数同学都会说,我会认为是300元,然后压价.  相似文献   

15.
脑筋急转弯     
1.加热会凝固的东西是什么?答案:蛋。2.什么布剪不断?答案:瀑布。3.书店买不到的书是什么书?答案:秘书。4.换心手术失败,医生问快要断气的病人有什么遗言要交代,你猜他会说什么?答案:其实你不懂我的心。5.小华说他能在1秒钟之内把房间和房间里的玩具都变没了,这可能吗?  相似文献   

16.
案例1:(在学生掌握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后)教师出示100以内的质数表:“请同学们观察这个表,你能不能很快把它记住?”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记忆。师:“你是怎样记的?谁愿意说说你的方法?”生1:我把这些质数分成几部分来记。如1~10的质数有2、3、5、7。10~20的质数有11、13、17、19……由此类推,来记住100以内的所有质数。生2:多读几遍,就跟记英语单词一样,读多了自然就记住了。生3:我和我同桌一起记,我记他提示,他记我提示。师:你在记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小窍门吗?生面面相觑。师(介绍):老师编了首儿歌:2、3、5、7、9,幺三七九(指11、13、17、19…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实物激趣鼓励发问出示实物“葫芦”。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这是什么?(板书:葫芦)引导小朋友读好“葫芦”一词。(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关于它的课文。(把课题板书完整)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把小朋友们的问题归纳疏理成:“我”是指“谁”?他要的葫芦得到没有?)(课始以实物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通过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疏…  相似文献   

18.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学生临近毕业时,忽然自称失明了。学生们纷纷前来看望他。他问每一个学生:"你是谁?告诉我你究竟是谁?从什么地方来?学什么专业?小时候幻想什么?毕业后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将来准备做什么……"  相似文献   

19.
我的同事告诉我,他教《奇妙的眼睛》这一课时,学校有紧急的事要他去做,刚上课就把他拉走了,匆匆忙忙把放大镜发给学生:“大家去玩放大镜,你能发现放大镜有些什么用处?”学生差不多玩了一节课。事后他找学生考查,学生竟能把放大镜的作用说得清清楚楚,他感到有趣,接连问了许多学生,回答都是一样。他的结论是:不用老师讲效果还好一些,如果我去教,可能还达不到这样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笔者在讲解历史课文(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时候,学生常常插问:"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无产阶级?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日本人为什么称中国为"支那"?"满蒙"是指什么地方?"兵谏"是什么意思?"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与我备课时设定的问题有很大差距:我认为是重点的问题,学生没提;我认为是考点的问题,学生没提;我认为必须要讨论的问题,学生也没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