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洗砚的地方。王羲之从小就勤奋好学,7岁时就跟着女书法家魏夫人学习书法,很受称赞。12岁时,就把父亲藏匿  相似文献   

2.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伟大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直至今天,仍被人们临摹学习,被世人称之为: “书圣”。王羲之从小天资聪明,勤逸好学,有着许多传说故事。王羲之12岁时,有一天,他偶然发现父亲王旷的书箱里藏着大量前代名家谈书法的书籍,他高兴地竟忘了严父平时的管束, 把所有的书法书籍偷来研读。后来王旷发觉便责问道:“你为什么要偷书,偷取这么多的书做什么?”羲之笑而不答。他的母亲怕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辅导》2010,(32):F0002-F0002,F0003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从小在父亲王旷,叔父王廙的启蒙下刻苦学习书法,七岁便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勤习书法,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辅导》2010,(33):F0002-F0002,F0003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从小在父亲王旷,叔父王廙的启蒙下刻苦学习书法,七岁便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勤习书法,12岁以前以临摹卫书为主。  相似文献   

5.
《辅导员》2014,(5):14-14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他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世称“书圣”的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书法珍品,他们的作品无不令世人瞩目。然而,王献之之所以能成为世人瞩目的大书法家,不但得益于他小时候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他刻苦努力的学习习惯,更与他的父亲,有着重要的影响。王献之小时候由于受父亲王羲之的影响,非常喜爱书法,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书法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王献之有点得意,认为自己再有几年就可以学成了。可是,当他把自己的书法作品拿到父母面前时,母亲看了一眼,说:“你的水平还差得远呢!”王献之急忙问父亲:“那我再练…  相似文献   

7.
《红蜻蜓》2022,(33):2-3
<正>东晋初年,宰相王导的兄弟王旷有个爱子,叫王羲之。他从小受到父亲舞文弄墨、爱好书法的熏陶,也喜欢上了书法。十几岁时,常在父亲书房里翻弄前人的书迹、碑帖。王旷见儿子如此心诚,就以一本《笔说》为教材,教他笔法、笔势、笔意。过不了多久,王羲之的书法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后来,王羲之的书法出了名,许多人都以得到他的字为荣,连京城里的大官、地方上的豪富都争相求他的墨宝。  相似文献   

8.
王羲之从小就喜爱练字,他7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他集中精力刻苦勤练,日有长进,不到三年已经是笔力沉劲,顿挫生姿。在琅琊太守举办的书法赛会上,一举夺魁,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书法名家。一时间,赞声不断,贺客盈门。刚满10岁的王羲之,在这种情况下,也不禁飘飘然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善画画。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他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  相似文献   

10.
入木三分     
1.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2.相传他七岁时已崭露头角,写得一手好字。12岁那年,他偶然在父亲的枕头里发现了一本讲书法的书,就偷偷地拿出来阅读。父亲责问他说:"这是我特地秘藏的书籍,你为什么要拿出来看?"羲之笑了一笑,没有回答。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设计说明:本文叙述了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从小刻苦练字、笔力“入木三分”的故事,本篇课文结构采用总分法,先总述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然后举例分述,一例是讲王羲之从小刻苦练字,另一例是讲他的笔力入木三分,从而激励学生向王羲之学习,学习他苦学苦练,坚韧不拔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一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奉为学习书法的楷模,还被人们尊称为“书圣”。他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呢?他七岁就跟父亲学书法,并受教于著名书法家卫夫人。十二岁在父亲的枕头中发现书法秘著《笔论》,他如获至宝,偷偷阅读。王羲  相似文献   

13.
王羲之     
《红领巾》2009,(6):22-25
王羲之是东晋(jìn)著名(zhù míng)的书法家,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合称(chēnɡ)他们为"二王"。由于王家是书法世家,王羲之从小就跟  相似文献   

14.
入木三分     
曾有同学问入木三分的来历。这是一个比喻分析问题十分深刻的成语,它来自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功力很深,博采众长,却自成一家,数代人都称誉他为书圣,至今有不少他的书法真迹和拓本流传世间。  相似文献   

15.
第一则:王羲之写春联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书法史上被尊为"书圣"。相传,有一年腊月,他从山东老家迁移到浙江绍兴落户,乔迁之喜又值新年之庆,不禁挥毫写就一副门联:  相似文献   

16.
5美元胜诉     
克莱伦斯·丹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辩护律师。在近60年的法庭生涯中,他怀着必胜的信念,以娴熟的法律知识、高超的辩护技巧和丰富的庭审经验,做过无数次精彩的辩护,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诉。他担任辩护律师的许多案子,都被选作“案例”,成为法律系学生的必修课。和所有的伟大人物一样,丹诺并不是一开始就“伟大”的。他1857年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由于家境贫寒,15岁便外出谋生。受父亲影响,他从小酷爱读书,很早就对法律感兴趣,但只受了一年正规法律教育,大部分时间都是边工作边自修。由于勤奋好学,丹诺21岁时通过了律师资格…  相似文献   

17.
栋梁 《初中生》2015,(34):30-33
一 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开始练习书法.他练字十分刻苦,经常在水池边练习,染黑了池水.后来在更换写字的木板时,工匠发现王羲之笔力强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后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和议论深刻.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的作品.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的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禊”.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在兰亭河边修禊.大家一边喝酒,一边作诗.  相似文献   

18.
换字内惭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著名的大书法家。有一次,他有事去京城建康,临走时,在家中墙壁上题了几个字。他的儿子王献之也爱好写字,就偷偷把父亲写的字擦掉.然后用自己  相似文献   

19.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  相似文献   

20.
右军毁神童——模仿悲剧他是一位天才的书法家,9岁时参加日本青少年书法展,就在东京掀起一股旋风。4幅作品,全部被私人收藏,总价值1400万日圆。当时,日本最著名的书法家小田村夫曾这么预言,在日本未来的书坛上,必将升起一颗璀璨的新星。20年过去了,一些寂寂无名的人脱颖而出,而他却销声匿迹了。是谁断送了这位天才的前程?2001年九州岛樱花节,小田村夫专门拜访这位小时候名震四岛的天才,在看了那位天才书法家的作品之后,仰天长叹,说了这么一句话:“右军啊?你毁了多少神童。”右军是谁?右军是王羲之,1600年前的中国大书法家。小田村夫为什么说是这位书法大家毁了他们的神童呢?原来这位小神童临摹王羲之的书帖成瘾,经过20年的苦练,把自己的书法个性磨得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