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归档不宜只归发文——与李兴利同志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李兴利同志提出的归档只归发文的构想.本文认为无论从政策上看.从实践上看.还是从理论上看.归档只归发文都是值得探讨的。归档应当“以我为主”,国家档案馆档案的适当重复是必要的、合理的重复。  相似文献   

2.
再论只归档发文——对王茂跃老师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王茂跃老师<归档不宜只归发文--与李兴利同志探讨>进行了再商榷,认为只归档发文的构想是能够成立的,并对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收文应该有选择地归档——与李兴利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李兴利同志提出的只归档发文的构想进行商榷,分析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内容重复的原因,提出减少馆藏档案内容的重复不能以牺牲馆藏档案的齐全完整为代价,馆藏档案内容允许合理(必要)的重复.只归档发文伤害档案存史功能,收文类档案有选择地归档.既是现实利用的需要,更是齐全完整地保存社会历史记忆的长远需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只归发文"构想的提出及学者间就相关理论的探讨,对学者们的观点进行评论,从哲学上指出"只归发文"的不可行性,并肯定了"收文有选择归档"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试论只归发文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优化馆藏,最大限度减少馆藏档案重份现象的发生,本文提出了只归档发文的构想,并对只归发文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四川档案》2005,(3):54-54
在网络环境下,电子件的收发是通过电子件管理系统来实现的。在电子件管理系统中.存在着不同功能的子系统,其中收和发子系统是电子件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件的收发就是通过这两个子系统来实现办职能。下面分别介绍收系统和发系统收发件的具体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发文角度和收文角度两个方面谈了作者对档案与文件的关系的认识:无论从发文角度还是从收文角度看,档案与文件的关系都可以概括为:文件是档案的一部分,档案包含文件.同时,文章针对刘东斌先生的"档案形成在前"和"收文不是档案"的观点谈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8.
归档是我国档案学的术语之一,笔者曾将归档术语与移交术语作了比较研究,认为可用移交术语取代归档术语①.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管先海先生在《论“档案包含文件”——从发收文角度看档文关系并兼与刘东斌先生商榷》一文中提出的“档案包含文件”这一颠覆传统式的全面创新的学术观点进行商榷、指出该文存在逻辑推理错误和自相矛盾之处,并结合文件运动规律,深入分析支撑“档案包含文件”观点论据的不合理性,由此得出结论,并非档案包含文件.而是档案均由文件转化而来。  相似文献   

10.
焦杰 《浙江档案》2002,(9):17-18
归档一词是相当中国化的概念,从近代档案学对档案的探讨开始,它就是一种具有划分文书与档案作用的行为;新中国档案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也是基于归档的定位,确定档案管理对象和研究对象的.  相似文献   

11.
晋平 《档案学研究》2003,17(5):53-56
本文从现行档案概念、现行档案与现行文件、非现行文件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我国档案形成理论和归档工作特色等方面 ,论述了现行档案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关于清代题本的处理程序,一般认为应先交票拟后进呈御览,再发交内阁,由内阁批本处照旨“批红”后经科抄交部执行。若皇帝认为内阁大学士所拟旨意尚需要斟酌考虑,则随手将题本折一角,即为“折本”,俟皇帝御门听政时,各衙门奏事毕,大学士将折本逐件请旨,大学士承旨后,另缮票签,经皇帝核定后批红。关于清代奏折制度的产生的研究也大多建立在这种理论基础之上,即认为题本先经内阁票拟,不利于皇帝专权,因此清代皇帝才创立了奏折制度,绕过内阁,从而加强专制。这种说法相沿已久,然而笔者在阅读《康熙起居注》的过程中却发现康熙朝的题本处理与上述…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The translation into French of the Encoded Archival Context (EAC) DTD tag library has been in progress for a few months. It is being carried out by a group of experts gathered by AFNOR, the French national standards agency. The main goal of this group is to foster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authority data between archives, libraries and museums, and the translation work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think about the choices for standardization that underlie the EAC DTD,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ISAAR(CPF). It is also an excellent way of gaining familiarity with the DTD and thereby answering the need of French information specialists to increase their competencies in the structuring of digital documents and data modeling. After explaining the standardization context in which the group is working, a few major themes in its thinking will be presented, in the hope of encouraging greate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14.
论文对张玉辉同志在<〈中图法〉I212/217类目复分探讨>一文主张的观点和处理方法,提出了不同见解.同时作者就此谈了一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