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 ,主要有以下两种提法 :一种提法是“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另一种提法是“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尽管提法有所不同 ,内涵有所区别 ,但从中体现出来的对语文教学的根本性认识并无多大的差别。必须承认 ,强调“语言文字训练” ,相对于原来的那种“内容分析型”的课堂教学是一大进步 ,有力地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在新的形势下 ,它也日益暴露出自身的缺陷 ,有待我们不断加以完善。阳春同志在《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字训练课吗》(见《小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能力的训练包含着理解、积累和运用。现以《灰雀》教学为例,试谈这个问题。一、理解语言重在落实“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灰雀》是第五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课所在的单元组重点训练项目是:用理解词语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句子。它体现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如何科学地、准确地选取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切入点”,由此入手,加强训练,使之“牵一发而动全身”,达到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下面试以课文《晏子使楚》为例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必须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与教学的目的任务所决定的。那么,如何使训练更有效?我认为必须在“五要”上下功夫。一、要确立好训练目标训练目标是教师进行语言训练的凭借和依据。没有目标的训练是盲目的、随意的。因此,进行语言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为“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这一呐喊庆幸的同时,却不无遗憾地发现这一响亮口号后潜伏的暗流:在不少课堂上,语言文字训练正在流于形式,训练不到位现象已比比皆是。如果任其泛滥,这种为“训练”而训练的形式主义必将导致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进入第三个死胡同...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教育新理念不断地充盈着语文教学的课堂。但是部分教师对听说读写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的认识有偏差,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一是机械重复的训练,表现为教师主导式地控制着课堂,走预设好的环节,分析得过多,费时也多,负担重、效率低,过分地强调阅读训练化、作品分析化、知识学习化、语言理解化,忽视学生的主观意识和主体参与,忽视感情朗读和语感培养,忽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过程;另一种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训练,表现为教师随意放开,丢弃一些必要的语言文字训练手段,甚至于一概否定或全盘否定语言文字训练,在游…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在每篇课文后安排的"思考·练习",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意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思考·练习"的内容,弄清每一道题的训练意图;在讲读课文过程中有机渗透"思考·练习"的要求,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内容;课后要指导学生认真完成"思考·练习",巩固语言文字训练的成果。下面,我以第七册教材为例,就用好"思考·练习",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突出读写训练重点该册教材第四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留心周围的事物"。这一单元的讲读课文《高大的皂荚树》的"思考·练习"…  相似文献   

8.
“实事求是”这一科学的方法论,人们对其理解和应用往往有表现化、简单化和庸俗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消隐了其内涵和实质。“实事求是”既有本体论层面的内涵,又有价值论层面的内涵,还有方法论层面的内涵,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实事求是”的最高目标。“实事求是”的精髓和灵魂是求实与创新。“实事求是”的原则与方法对主体素质有多方面的要求,包括理论素养、实践能力、意志品质、认识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10.
一、问题的缘起 最近,笔者深入杭州市某小学进行课堂教学调查,发现不论是语文课、数学课还是常识课,几乎每堂课都出现了“小组讨论”这一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语文课使用这种形式的频率最高,少则1次,多则2—3次,每次小组讨论的时间持续在2—4分钟。不禁联想起前不久结  相似文献   

11.
语言文字训练——阅读教学的难点热点应该加强,已取得共识,如何到位,尚须下功  相似文献   

12.
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工具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讲,而是有赖于他们实际操作训练,在练中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因此,必须改变过去由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留足他们自学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学习文本,感受语言文字,获得真切的感悟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贺平兰 《江西教育》2007,(11):28-28
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工具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讲.而是有赖于他们实际操作训练。在练中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因此.必须改变过去由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留足他们自学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学习文本,感受语言文字,获得真切的感悟和理解。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  相似文献   

14.
<正>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有些教师让学生机械地抄抄写写,死记硬背,误认为这就是语言训练,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无异于缘木求鱼。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的意义并不限于让学生学懂、学会多少个这样的例子,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这些例子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文字,发展和丰富语言。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出发,对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措施谈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2009,(2):25-28
崔云宏: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小语界那场关于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讨论,特别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语言训练这个过去常被教师挂在嘴边的概念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有人对1995年、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试用本、试用修订版以及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过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16.
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语言文字的训练缺乏,具体表现在:①偏重情节分析和道德教训,忽视语言文字的教学。②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材料的接触。③偏重一问一答,缺乏语言实践机会。“语文课,堂堂问,课课开展大讨论”, “老师提问,差生猜谜,优生代讲,老  相似文献   

17.
叶老曾指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书本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悟出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准确性、生动性和鲜明性。这样,语言文字不再是干瘪和枯燥的内容,而是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形象,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进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那么,如何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来,真正使学生感到语言文字味道好极了呢?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实施以后,很多教育工作者对"人文性"的重视已经达到了极高的程度,而将"语言训练"当作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对它大加批判。但随着课程改革实践的日益深化,"训练"再次回归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视野。"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立身之本,离开了"训练"就会影响到学生扎实的语言能力的形成。新课程需要训练,但是要尽力避免以往出现的繁琐的、机械重复的、僵化的、毫无灵性的训练,追求一种融合的、无痕、充满情趣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而固有的思维定势,往往会禁锢我们的思想,约束我们的创造力。小学的语言文字训练,不少现象即是如此。一、现状反思对于语言文字训练,我们一直习惯于将字、词、句割裂开来,进行大量的巩固性训练。尤其是课后作业及名目繁多的课外资料,其中的训练题80%都是如此。那些支离破碎的题目,如拼音写汉字、多音字组词、成语补充、写近义词和反义词等,反反复复,颠颠倒倒。身为老师的我都看得了无趣味,甚至心情有些烦躁,何况学生?教了二十多年的语文,忽然  相似文献   

20.
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而固有的思维定势,往往会禁铜我们的思想,约束我们的创造力。小学的语言文字训练,不少现象即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