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裁是现代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方式。纠纷是否具有可仲裁性,是仲裁法理论中的首要问题。能够按照私法意思自治原则进行处分的纠纷,具有可仲裁性;反之,则不具有可仲裁性。  相似文献   

2.
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商事仲裁中主要体现为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仲裁程序法的选择和仲裁实体法的选择,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双重的意思自治、非国内法的选择以及与争议合理联系的放宽。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合并仲裁的情形,但由于《仲裁法》当中没有相关规定,使得实践操作于法无据。文章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角度,对我国的合并仲裁进行了界定,合并仲裁在我国的立法完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国际商事仲裁“意思自治”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体系相融合,中国涉外的经济贸易纠纷也相应增加,解决这些纠纷的方式之一仲裁,其第一性原则即为“意思自治原则”。文章研究了“意思自治”的历史发展及在国际商事纠纷中的作用,得出“意思自治原则”指导下的国际商事仲裁其价值取向为公平基础上的效益优先的结论,从而为我国仲裁立法中扩大意思自治的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国际商会仲裁庭的仲裁员们确定买卖合同案件的准据法的规律至关重要,因为这可能成为国内仲裁实践者们的指路明灯。论文通过典型案例实证分析,揭示ICC仲裁员们在处理买卖合同案件时,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确定准据法的众多方法之中已然成为了最主要的方法。论文力图发现并归纳一些实践性的规律,以期对我国的涉外仲裁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20世纪50年代后大量出现的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政府间的投资争议,<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议公约>应运而生,并设立了"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简称ICSID).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研究该原则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主要从一:当事人可选择的法律有哪些;二:当事人选择准据法的方式两个方面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意思自治原则是私法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其在国际私法中典型的反映便是在涉外合同领域 ,当事人有选择合同准据法的自由。简略回顾意思自治原则形成的历史 ,指出在中国的法治建设中 ,建立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增强全球范围内私法领域的趋同 ,意思自治原则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 ,对该原则在中国适用作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国际及国内商事交易中,主体、客体以及法律关系的复杂性使得法院和仲裁机构都将面临着更多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关于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问题。瑞士对于此问题已经有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希望通过对一些相关问题的思考,为我国未来的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领域的基本原则,我国关于涉外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适用制度,是将侵权行为地法作为侵权行为的基本准据法同时又结合运用了"共同国籍"、"共同住所地"两个连接点,对行为地法的适用规定了例外,而且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在我国的涉外侵权领域引入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可行性主要有:侵权行为的类型更加多样化,私法性程度越来越高;符合国际私法中出现的"软化连结点"的趋势;能够实现冲突规范的确定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迎合了国际私法中的弱者利益保护思潮;符合经济效率原则,能够降低当事人和法院的成本。本文认为应该在我国的涉外侵权领域构建以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为首要原则的法律适用体系,并具体阐述了其基本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11.
仲裁协议是国际商事仲裁的基石。就仲裁协议的形式而言,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要求仲裁协议必须采取书面形式,书面仲裁协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而默示仲裁协议在国际商事仲裁的理论和实践中仍存有争议。从鼓励仲裁、支持仲裁的理念出发,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承认默示仲裁协议实有必要。它是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尊重,也是对国际商事仲裁的本质及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2.
《邢台学院学报》2014,(2):72-74
作为国际私法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在各国的立法和实践中都有所体现。随着涉外民商事交往的深入,意思自治原则在不断地丰富其内涵,扩大其外延。2010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涉外法律适用法,它的实施对我国涉外民事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含义、历史发展,以及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地位和内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完善建议,以期推动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私法上的完善和发展,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仲裁作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既是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前提要件,也是仲裁机构行使仲裁权的依据。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仲裁第三人”不受当事人仲裁条款的约束,既不能享有仲裁协议所确定的权利,也不必承担参与仲裁程序的义务。但是,在实践中确实有一种声音主张确立“仲裁第三人”制度。本篇文章引述案例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启示:在社会中加强对仲裁制度的宣传,使人们了解这种争端解决方式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4.
自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出台以来,国际商事仲裁呈现司法化趋势。仲裁机构的涉外仲裁活动受司法机关的监督或协助,并开始突破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化是否具有正当性,需要从价值追求的角度为其寻求理论支撑。仲裁与司法的关系错综复杂,各种观点仁智有别。研究如何在仲裁与司法之间实现更好的互动,或说司法化如何做到更加合理以符合仲裁的实质利益,对于促进我国涉外仲裁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意思自治作为确定涉外法律关系准据法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理念。但凡自由必有限制,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也不例外。从国际私法的制度和实践来看,均体现了对该原则的限制。这似乎与该原则本身所倡导的自由相抵触,导致理论与实践存在冲突。如何调和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可以摆脱被限制的困境等问题殊值讨论。文章在对上述现状的剖析过程中,兼评我国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及其司法解释中的意思自治原则。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经济与思想方面进行历史的溯源,通过"何从"的分析,深刻理解其内涵并把握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同时结合对我国当前情势的正确审视,总结了意思自治原则的总体趋势.这利于引领我们充分利用其在法律选择中的独特优势,促成纠纷的迅速解决,达到可预见性、确定性和一致性的价值目标,而且对原则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书面形式的变迁折射出隐藏在其深层次中法理:意思自治是国际商事仲裁的基石;相较于公正价值,效益价值是商事当事人首选;立法和司法应重于当事人提交仲裁的真意,而不能过于强调真意的表示形式。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刚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赋予了意思自治原则突出的法律地位,不仅在分则中的五个章节里都有所规定,还将其写进第一章"一般规定"之中,彰显了其指导作用。意思自治原则受到重视和扩大使用是符合国际私法立法趋势的,也是值得高度肯定的。但意思自治原则是否可以作为统领涉外民事关系所有领域的普遍性原则还是值得商榷的。而且立法中对于选择法律的时间、选择法律的方式、选择法律的优先适用性等问题规定得不够明确,以及它与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的不同规定又当如何理解等,这都需要进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国际私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与民主法上的“意思自治”有着很大的区别 ,不能简单地将其价值追求归结为追求个人自由与尊重当事人意志 ,其更大的价值在于能更好地维护国际交往利益 ,因而不似民法上的“意思自治”那样与国内经济及政治思想的自由共兴衰 ,它的产生、发展与兴衰更多地反映的是国际交往利益的需要 ,那么 ,其能在民法上的意思自治走向衰落时在国际私法领域拓展出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试论可仲裁范围的限与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裁制度是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的纠纷解决安排,在本质上具有私权属性。各国基于法律观念、社会发展、公共政策等因素的考虑必然会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可仲裁性的范围实际上就是国家对仲裁施以的一种公共政策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