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而在国家形象的构建尤其是大国形象的构建过程中,传媒又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主要阐述传媒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功能及其原因,具体分析大国国家形象构建过程中传媒的强大作用力,并对在中国建构大国形象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发挥传媒的作用提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走向世界需要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国家认可,这是实践中拓展国家形象建构的新境界。传媒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工具,部分西方传媒制造的虚假舆论事件,本质是在国际社会建构针对中国的负面形象,以此压缩中国在世界舞台的活动空间。解构西方传媒针对中国的负面国家形象建构,并将其转化为增强中国正面国际形象的典型素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际层面,涉华虚假舆论事件转化为中国正面国家形象建构素材的策略包括:展现真实以揭批虚假舆论,消解负面形象建构影响;甄别涉华舆论话语套路,破除负面形象建构迷雾;贡献普遍认可的价值,在国际社会赢得正面的国家形象等。  相似文献   

3.
2014年12月,江苏师范大学徐放鸣教授等所著的《中国形象的艺术呈现研究》,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著是徐放鸣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建构研究"(批准号:12AZW003)的中期研究成果。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中,以艺术审美呈现的方式建构"中国形象",沟通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  相似文献   

4.
影响中国国家形象的因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国家形象的因素可归结为国家的客观状况因素、传播过程因素、国际公众的既有形象及思维定势因素三个方面。其中传播过程因素又可分为通过跨国交往而发生的直接传播和经传媒而进行的间接传播,即交往因素和传媒因素。要塑造和传播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应有针对性地确立和实施国家形象战略。  相似文献   

5.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国家形象与政府行为、社会景象、国民素质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国际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格局,要求中国应当基于提高政治法治认同而塑造法治政府形象,基于缓和国际政治矛盾而加快塑造和谐社会形象,基于多元国际交流、促进国际政治合作而塑造良好国民形象,进而构建良好的国际形象,参与新的国际竞争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传媒全球化时代的强势来袭,国家形象和国家旅游形象问题日益成为国际传播和国际旅游领域里的研究热点,成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普遍关注的一个极富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重大课题。为制定与完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跨文化传播的国家战略,必须立足于全球传播语境的国家形象战略高度,实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跨文化传播的"全球本土化"战略,并贯彻落实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跨文化全球整合营销传播战略,以解决中国国家形象与国家旅游形象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中国形象"和"自我东方化"等跨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中国形象的研究已成为对外汉语界关注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探讨中国形象在来华留学生中的影响力。以国家形象理论、构建理论为基础,结合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形象认知的访谈结果,立足新时代视角,对中国形象认知优化与传播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历来存在各方面差异,不管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价值观念,都导致中西方媒体宣传观存在巨大的不对称性。近年来,纵观中国各种重大事件报道,中国媒体的话语权一直受到西方媒体的影响。如今,随着传媒事业的蓬勃发展,其宣传对人们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能否清楚地认识到中西媒体宣传的差异,对我国国家形象的树立与维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中西传媒的宣传观、价值观的不同作探究,以求对中西传媒差异有清晰认识。  相似文献   

9.
北京奥运会前夕,西方主流传媒的相关报道仍密集在政治领域,而且以负面报道居多,这使得北京奥运会的信息传播成为有关中国国家形象博弈的一个平台。文章从分析现状出发,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侧重提出了应对之策,核心观点是将奥运信息传播提升为文化传播,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达到建构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信息传播的时代,新闻传播媒介作为社会的"第四权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媒介与外交的结合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前沿问题,国家形象又是在国际外交事务中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媒介外交与国家形象的建构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主要讨论了二者的关系,为传媒外交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领导者公共形象日益成为社会科学领域广泛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在领导者公共形象的发展过程中,大众传媒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政治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大众传媒一方面使现代领导者处于政治传媒化、传媒政治的氛围和环境,改变了领导者的活动方式,凸现出领导者公共形象的重要性,推动、促进领导者公共形象的兴起与发展;另一方面在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与传播的关键环节发挥着主导作用,对领导者公共形象具有“双刃剑”效应。对于现代领导者来说,具备一定的传媒素养,提高与传媒打交道的能力,利用传媒塑造良好公共形象是必需的素质和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发展职业本科是当前完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然而,公众受职业教育贬义符号的泛滥与固化的影响强烈拒斥职业教育,职业本科建设面临着严重的符号障碍。符号认知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之一,具有自身的优点,也有其劣势;进一步而言,符号认知具有与实际事物相疏离的根本特征,在消费与传媒时代又走向了符号崇拜,符号意义在解释过程中极易失真,导致畸形的符号消费,并形成了制约认知的符号障碍。受历史传统、匹配的工作类型、传媒助推等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被塑造成了消极的符号,严重阻碍职业本科建设的进展。为了重构职业教育的符号,政府应努力营造对职业教育友好的传媒环境,清理歧视职业教育的地方性政策与制度;职业院校应着力提升教育质量,重视重塑自身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西方的形象今后几十年将会是复杂的、变化的,而这种变化的最大动力,就是中国社会自身的变化。传媒专家指出,今年青藏铁路和三峡大坝突然成了中国形象的最新标志,它们比一些关于中国经济的枯燥数字激发了世人更大的兴趣,无形中为世界传媒设置了关于中国的全新的话题。“当各国的地理书上出现这两个工程的名字的时候,中国会变得更加可敬。”一位专家说。而美欧有关国家形象的最新调查结果也表明,中国的形象在上升。  相似文献   

14.
使用亚洲民主动态调查(ABS)数据,从跨国比较的视角分析泰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民众对中国、美国和日本的国家形象的认同。比较基于如下两个维度:一是中国形象在泰国与在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比较;三是中、美、日三大国在泰国的国家形象比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泰国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可度普遍高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民众;在泰国民众心目中,中国的国家形象与日本旗鼓相当,中、日两国的形象略好于美国的形象,甚至在认可度的最高点上对中国形象的认可度比日本还高,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泰一家亲"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5.
幻想主题批评作为戏剧修辞的一种方法,可用来解读国家大背景下,社会团体成员共享的世界观.在社会交际中,国家形象是自我与国际认知信息互动的产物.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为例,探析国家形象如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符号方式在群体中构建幻想世界,构造有力的主体间性,呼吁国家形象多符号化和修辞重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抗战剧作为反映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一种演剧形式,展示着那一时期中国曲折跌宕的历史形象,而其中也不乏大量优秀的作品。《雪豹》,作为抗战剧中的经典,对于人民群众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纵观国际社会,国家形象的塑造已成为体现国家竞争力不容忽视的一部分,而以传媒的方式塑造国家形象又是最容易被群众、世界所感知到的表达方式。本文将从国家形象的视角对《雪豹》进行解读,尝试分析此剧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从媒介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这一重大命题出发,选取其中的一个截面为着眼点,分析本国成员在国外媒体中对自我国家形象的塑造方式,以及媒体中的国家形象传播与其他因素的关联,可以探寻有效的国家形象传播方式的意义,以及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由国家形象和公民个人形象的观点谈起,从文化、风俗习惯差异性较大;个人小我形象的融合和国家形象被故意抹黑、放大等三个方面的原因阐述;从公民个人"小形象"出现的问题角度去解读分析国家"大形象"的利害关系,全面提升社会整体素质水平,树立国家良好形象。让大家通过传媒方式接受并为国家形象自觉践行自己的行为方式;从小树立文明形象;提高自身素质和将其很好的运用并融入到国家形象之中等。努力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同时广泛传播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使得在提高国民素质和提升国家形象上都发挥着正面、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文国际传播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软实力功能日益受到关注。文章以我国对外传播的核心任务——“中国形象”为切入点,在东南亚五国展开了一项量质结合的实证研究。研究证实,中文国际传播效果与受众的中国形象认知呈正相关关系,中文国际传播影响受众中国形象认知的途径包括:中文传播模式引导中国形象认知;中文和孔子学院形象直接关联中国文化形象;华裔语言保持拉动身份认同;目的语思维转换重构学习者身份和认知。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中文国际传播的四大软实力功能:符号功能、交际功能、身份建构功能和思维功能,在新时期均衡发挥各项功能,可使中文国际传播为国家软实力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西方作家笔下的上海是一个神秘而恐怖的东方都市.在西方殖民帝国对中国的认知网络上,中国往往被看作是一个沉溺于鸦片梦幻中的最具有东方性的非现实的国度.关于中国的一般知识,也是一种话语权力结构,构成了西方帝国殖民体系的认识论基础.通过那种虚幻的中国叙事,有意识维护着西方殖民帝国的认知网络,任何一种危害帝国安全的因素,都被想象夸大在各式各样的中国叙事之中,形成坚固的防火墙,阻挡来自异域的危及帝国认知网络安全的"病毒".萨克斯·罗默创造的傅满楚形象,典型地展现出西方关于东方中国的神秘而恐怖的心理状态,而这一形象的多元化传播也体现出西方殖民心态下关于中国的认知网络的运行轨迹.在全球一体化的国际文化语境中,这道"防火墙"成了阻碍东西方跨文化交往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