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弟子规》是一部以学规的形式对孩子进行学习指导和品行教育的启蒙读物,它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文明礼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2.
陈烽华 《广西教育》2014,(41):127-128
正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文明礼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然而,有的幼儿园虽然比较重视礼仪教育,但是却找不到有效的教学切入点和教育载体,因此,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弟子规》是幼儿进行伦理道德学习的读物,而教师巧用《弟子规》进行教学能够优化幼儿礼仪教育,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一、巧用《弟子规》,营造礼仪教育的氛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通过  相似文献   

3.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通过对<弟子规>伦理道德教育特点的研究,目的是为语文教育中人文理念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点内容,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这样,才能为幼儿终身的发展奠基。但是,纵观现在的很多幼儿园,虽然对礼仪教育很重视,却找不到有效的切入点和教育的载体,教育效果比较弱。《弟子规》提取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著作的纲领,是孩子进行伦理道德学习的最佳读物。巧用《弟子规》能够有效优化学前礼仪教育,促进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的形成。一、利用《弟子规》,突出学前礼仪  相似文献   

5.
<正>《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启蒙教育的集大成者,是给学生树立的规范。那么我们教师是不是就没有必要学习了呢?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同样告诉我们,直到老,我们的身份也永远都是一名"学生"。因此,我们应放下"老师"的架子,与学生一道去学习并践行《弟子规》的师道精神。《弟子规》的内容依次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相似文献   

6.
从《诗经》看周代祭天礼仪姜楠祭礼向被列为五礼(吉、嘉、宾、军、凶)之冠,因为,就国家而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见《左传.成公十三年》),祭礼关乎国家的政治、文化制度;就个人而言,“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见《礼记.祭统》),祭...  相似文献   

7.
从《弟子规》看中国古代的言语交际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儒家蒙学经典《弟子规》,对人们的日常言行举止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其中包含了言语交际的五大原则:言必孝,言必敬,言必信,言必仁、言必雅。这些原则对于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期,我校有幸承接了国家级A类子课题《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双文"素养》,我们根据各个班级的实情,紧紧围绕"凸显班级个性,因地制宜"的原则,以传统文化铸魂,以课堂文化提质,以经典诵读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开展相关的特色活动,努力把我校创建成为一所"关注文化,亲近母语,经典积淀,书香四溢,人为浓郁,质量一流"的书香学校.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走进校门,耳畔传来了阵阵稚嫩而又清脆的读书声.这是我校的学生在热情地诵读《弟子规》,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天早上早操前,学生们都在诵读,而且每节课前都会诵读一小段.我们让学生学习《弟子规》的有关内容,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模式作简要剖析,从三个阶段即分隔礼仪-边缘礼仪-聚合礼仪,逐一浅析从而得出对仪式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0.
许雯霞 《考试周刊》2014,(92):190-190
纵观现代社会发展,物质经济高速发展,精神文明远远落后。现代教育不断发展,但素质教育观念下,应试教育仍是主打,品德教育、礼仪教育虽被反复强调,却很少着力践行。而要改变如此现状,应以日本礼仪教育为借鉴,作者认为礼仪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对幼儿整个人生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弟子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凝聚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对大学生教育和思想品德修养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和潜在功效.高校应重视传统文化,积极探索《弟子规》在大学生教育中的有效途径,更好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2.
周旋 《华章》2011,(29)
《弟子规》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精华之作,它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本文将阐述如何运用《弟子规》思想启导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3.
弟子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凝聚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对大学生教育和思想品德修养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和潜在功效。高校应重视传统文化,积极探索《弟子规》在大学生教育中的有效途径,更好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小说《老师好美》为素材,从小说的主人公丁佳心入手,深入探讨教师礼仪的根本特性与主要行为规范,为教师礼仪研究与教学提供生动形象的案例。从师生沟通礼仪的视角看丁佳心的悲剧,其思想根源在于她角色定位的偏离与性道德修养的缺失,而其沟通礼仪的行动系统正误参半,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很长时间以来,有关中学生自杀事件的报道屡屡见诸于各种媒体,这些学生有的觉得“活着没意思”,有的把生活看成是对痛苦、悲伤、失望的忍受。探寻中学生自杀的多层次根源,可能会归结为学习压力大、对其精神关注贫乏、个体成功体验缺失、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的疏漏等一系列因素。教育的主要原则之一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生死观教育应该是学生人生教育的重要一课,因此,如何利用好现有教材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6.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弟子规》是一部影响较大、有代表性的古代蒙学教材,其中"入则孝"的内容就是对父母的最原始的感恩教育,其终极指向是提升儿童的情感及道德品质。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重视感恩教育,培养儿童感恩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几乎是和礼仪重建同时进行的。所谓的礼坏乐崩是对原有知识的重新认识,对原有秩序的重新整合。春秋早期是越来越大胆地挑战既有的秩序,礼仪制度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中期,礼仪制度再次得到重用,甚至被愚蠢地使用;后期,礼仪制度得到重新解读和诠释,并增加了新的内涵。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及新兴士阶层的迅速崛起,是春秋时期礼仪制度由破坏走向重建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结合《弟子规》的改编,本文从文化、形式、内容、难度等多个方面论述了传统蒙学读物的华文教学价值,并初步获得了一些相关数据。本文认为,观念文化类的蒙学读物经过适当地改编,不但适用于华文教学,甚至适用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9.
《弟子规》是一本成书于清代的启蒙教材,但是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论语》,主体内容也是根据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的。因此,这本书凝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幼儿教育的思想核心。《弟子规》成书后对清代的幼儿教育曾有过很好的影响,但是近代以来却经历了低谷。今天,《弟子规》又受到了现代教育界的推广和重视,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