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爱情为主题但却是一部女性意识小说,以历史为背景但却是一部长河小说,蔡素芬精妙地设计了这样的布局,女性意识通过爱情、历史这两个媒介被展现得自然流畅。20世纪女性对自主婚姻的诉求,新时期女性对自我独立、自我整体的坚守,展现出女性意识的发展以及女性追求自我的特立独行。作家作为潜在的书写者,人物思想皆是她对女性追求自我的祈求与希望,因此作家与作品中的两位女性组成了三位女性的特立独行。  相似文献   

2.
七岁的时候,老妈说,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二十七岁的时候,老妈说,你什么时候才能嫁出去啊?七岁的时候,弟弟两岁,成天跟在我的屁股后面转;二十七岁的时候,弟弟二十二岁,成天跟在他女朋友的屁股后面转。七岁的时候,看电视《铁臂阿童木》;二十七岁的时候,看盗版《哈利波特》。七岁的时候,喜欢吃烤红薯;二十七岁的时候,知道红薯淀粉高,吃了还放屁,所以不吃了。七岁的时候,以为到了二十一世纪就可以坐飞碟;二十七岁的时候,依旧天天挤大巴车上班。七岁的时候,游泳带着救生圈。二十七岁的时候,腰上长出救生圈。七岁的时候,穿着棉布的衣服,觉得没有…  相似文献   

3.
周如俊 《湖南教育》2006,(12):42-43
最近重读王栋生的“教育随笔”集《不跪着教书》,很有感慨。  相似文献   

4.
最近重读王栋生的“教育随笔”集《不跪着教书》,很有感慨。审视目前我们教师的生活状态,当教师太累了:每天早早起床,除了吃饭,上厕所,剩下的时间都给了学生,当晚上备完课,批完作业,总已在22∶00以后了。除此之外,还要继续教育,还要保证学生一定考个好成绩,还要拿高学历,否则下岗的就是你,淘汰的就是你!因此我们教师其实活得很累,经常相互倾诉、叫苦不迭。翻开报纸,像中新网2006年5月25日报道的“东莞一优秀教师不堪压力跳楼身亡”,中小学教师因不忍工作压力而自杀的事情时露其中。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现实和记忆的巨大反差让我时常思考,也让笔者苦恼:我们教师,快乐真的远去了吗?感叹之余,笔者忽然领悟到王老师《不跪着教书》的“书外之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学会思考,只有会思考的老师才“有资格”站在学生面前。也只有会思考的老师才不会“跪着教书”,也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个性的、自信的、有思想的学生。笔者在想,我们教师要不跪着教书,应有教书育人的“底气”。“底气”来自于快乐保持意识。是啊,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教师可以没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没有很多的财富,但不可以没有快乐的心态和工作的乐趣。我们教师职业性质不会因谁而改变,需要改变...  相似文献   

5.
唐、元两代曾在华夏大地风行的基督教聂斯托里派(我国称景教),由于存在政治依附性、教徒外来性、教义本土化等原因,最终消失。研究景教在唐太宗贞观九年至会昌五年、有元一代的兴衰,对研究基督教在华发展历史及其在中亚、远东的早期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景教的神职人员多为中亚粟特人或回鹘人,故而留下的汉文教义非常少。仅有如:《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并序》、《序听谜诗所经》、《一神论》、《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  相似文献   

6.
今天这个时代,要想鹤立鸡群,已经不容易,因为人人都是鹤。真想崭露头角,往往要靠令人惊艳的功夫!——刘墉《肯定自己》的每篇文章均露出刘墉的才气,《使人惊艳》在字里行间则点出成功之道!在书中,刘墉说:“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在恰当的时机,把你特有的美好一面表现出来,让别人惊讶的发现,就是惊艳!”那么,在时机到来之前,你应怎么办?夸夸其谈吗?还是沉默?中国有句古话:“风流不在谈风胜,神手无言味最长!”夸夸其谈之后是被一览无余,不足为道。试想你与两个人初次见面,一个人说得天花乱坠,虽有一面之交,可你已…  相似文献   

7.
<正>1702年,德国的巴赫以优异的成绩从修道院学校毕业,在吕内堡小镇当了一名管风琴手。虽然这年,他只有17岁,但他那不凡的演奏技术让乐队里的同伴佩服不已。  相似文献   

8.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不得不错过一些人和一些事,我们无法回归往昔,所以我们必须面对和担当所有的发生,珍惜每一个存在的今天。理性地埋葬昨天,坦然迎接明天,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纵身一跃。割裂了和过去的关系,那些阻拦的手脚成为长大的动力。在孤单和无助中,这个孩子将不再软弱,在自我拯救和反思中,他默默长大成人。为了生存,为了一个人的活着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历时27载,无论父母如何喂养呵护,小爱华却永远定格在婴儿般的状态中,成为一名长不大的婴儿。她的体重只有15公斤,身高只有0.7米,不会说话,不会坐立,不会爬行,甚至不会排便。据悉,这是人类生命史上十分罕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那个歹徒的脾气很怪,他抢了十几个包后并不离去,而是狂傲地冲乘客们说:"你们是一群胆小鬼。"被抢的乘客惭愧地低下头,事实上,当他们看到歹徒满脸横肉、眼露凶光时,他们都胆怯了,有人甚至主动把包送了上去。歹徒晃晃雪亮的匕首,冲乘客们喊:"都下车,下去。"乘客们一个一个往车下走,最后,连司机也被赶了下去。歹徒站在大家面前,不住地吼着:"真是胆小鬼,一群胆小鬼,都给我蹲下。"乘客们开始一个一个地往下蹲。歹徒目光一转,发现有个人一直笔直地站着。那是个身形瘦小的男人。歹徒奔到他面前,吼道:"蹲下。"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有法的。古往今来,许多文章高手、写作名家,对作文之法纵横捭阖,见仁见智。或起承转合,或凤头豹尾,不一而足。灵招,高招,绝招,套数之多,数不胜数。但是仅仅有作文之法是不够的。看一看眼下中小学生的一些习作,有血有肉的少,花拳绣腿的多,诚恳务实的少,投机取巧的多。看来看去,终于发现他们作文"底气"不足,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王中刚 《小学生》2005,(2):50-55
“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考试很重要吗?考试成绩好才是优等生吗……”14岁的初二女生卢唯带着这些困惑,自己独立设计、发放了400多份调查问卷,历经半年的调查,整理出了自己的教改方案——《我们的明天会更明亮吗?》。在这份教改方案中,卢唯提出了一系列大胆的设想。[编按]  相似文献   

13.
正白驹过隙,时光荏苒。待我回过头来,想要执笔写一写自己的大学生活时,才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在大学待了两年。两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好歹也发生了些许故事,让人从一名少年日渐变成青年,昔日的鲜衣怒马也随着时光斑驳褪下,只剩下_壶滚烫的烈酒,等待着人们喝下,各自仗剑天涯。  相似文献   

14.
红土地与客家,有着不解之缘. 秋收起义一声枪响,就响在湘赣边界的客属地.修水、铜鼓、浏阳,都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秋收起义部队在浏阳文家市集结,奔向的目的地,也是客家人袁文才建立的工农武装立脚点井冈山;而伟大的井冈山会师,则是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与客家人朱德率领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后来的中央根据地,更是在客家大本营之中!  相似文献   

15.
1983年,81岁高龄的芭芭拉·麦克林托克终于站在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接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这一殊荣。吹尽狂沙始到金,至此,经过30多年时光的洗涤,麦克林托克的“跳动基因”学说终于在科学圣殿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麦克林托克是美国著名植物学家、遗传免疫学家,1927年在康奈尔大学农学院获得植物学博士学位后,终生从事玉米细胞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她的“跳动基因”学说指出:基因可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跳跃到另一个位置,甚至从一条染色体跳跃到另一条染色体。这一发现为研究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基因进化与癌变等找到了重要突破口。麦克林托…  相似文献   

16.
程醉 《小学时代》2015,(7):18-21
它,是当年西班牙殖民者横行美洲时发现的"披甲怪";它,是白天躲藏在洞穴中的隐形者;它,又是长着一身鳞状铠甲的草原"装甲车";它,还是2014年巴西世界杯吉祥物"福来哥"的原型……它,就是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5500万年之久的古老动物——"犰狳(qiuyu)"。风卷残云的"大吃货"当南美洲潘塔纳尔湿地的最后一缕阳光从地平线上消失,广袤的大地便笼罩在漆黑的夜色之中。生活在这里的大多数动物们都已经回家睡觉,四周一片寂静。  相似文献   

17.
在议论文中,确立论点也好,批驳论点也好,都离不开列举事实。事实确凿,以此证明论点,就有不可辩驳的力量。 《"第二"又何妨》是一篇颇有新意的议论文,文章肯定"第一"固然好,而对"第二"也应该有积极的理解,从超越的意义看,"第二"尤其值得鼓励。且看文章如下:  相似文献   

18.
顾鑫浩 《文教资料》2009,(18):174-175
历史的阻力和事物自身的发展逻辑是不容违背的,因此"样板戏"对京剧的""大跃进"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方面要和传统戏曲落后的阶级属性决裂,一方面又拿不出实质性的代表"社会主义"的戏曲表演形式."样板戏"在形式上的变革,给当时作为主体的京剧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这种破坏主要表现在对传统京剧美学的消解.本文试从建国后的文艺政策出发,通过比较"样板戏"与传统戏曲的差异、寻找其形式上的创新因素来探讨<沙家浜>的文学史价值.并且,本文试图结合相关影视编导知识,对样板戏的艺术性进行重评.  相似文献   

19.
《走出“彼得堡”》这篇奇文,有它非同寻常的经历。它是以张春桥的一句黑话,即“走出‘彼得堡’”做题目的。它在一九七五年第三期的《朝霞》刊出后,“四人帮”即利用窃据的权力,在同年四月十二日的《人民日报》予以全文转载,嗣后又将它收入次年七月出版的《学习与批判》的文艺丛书之中。耐人寻味的是,这本收罗了几年来“四人帮”文艺吹鼓手关于中外古今文艺评论的集子,也取名为《走出“彼得堡”》。标题有时就是主题。那么,《走出“彼得堡”》这篇“四人帮”授意炮制的奇文,究竟表  相似文献   

20.
《爱米莉的同谋》一文认为小说有双重叙述视角,我们是与爱米莉同龄的一群男性居民,而且很可能就是曾经追求过她的年轻人,是谋杀案的同谋。笔者赞同双重视角的观点,但认为我们的真实身份是全镇居民,因而不是爱米莉的同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