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雪莱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创作的诗歌极具风格和辨识度。本文主要通过论述雪莱的生平,雪莱诗的艺术风格以及雪莱诗的表达力这三个方面对雪莱诗做一个赏析。通过这些方面的论述,体现了雪莱对浪漫主义诗歌的贡献以及雪莱诗歌中真、善、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的诗学观,认知诗学主张从认知层面去探讨文学文本,关注文学阅读与人类认知的基本关系。雪莱在两首著名抒情诗《西风颂》和《致云雀》中,通过概念隐喻的运作机制,利用自身的隐喻思维与读者在识解经验世界中形成的概念结构产生联系,这种认知上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帮助读者理解诗歌内涵,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诗人—读者在思想情感上的互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3.
雪莱的《诗辩》阐发了心灵愉悦的诗歌道德本质,具有灵感、想象与感受力的诗人的道德美实现者以及道德审美的普适性,将诗歌审美道德化,将道德作为诗歌审美意义的标尺,论证其具有完善人类德行、净化社会风气,推动世界变革的积极功用。雪莱这一诗学思想既是18世纪英国实用道德哲学的延伸和浪漫主义诗学精神的显现,又是对以科学至上的物质功利主义的反拨。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分析诗歌意象是理解诗歌的一个窗口。本文通过认知诗学的视角,从名词化结构和意象图式两个方面对《天净沙·秋思》这首诗的意象进行分析,从认知的层面分析读者如何解读诗歌以及在阅读过程中欣赏诗歌表现出的美,以期为人们欣赏诗歌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雪莱和徐志摩都是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因个性气质、审美取向与雪莱有许多共同之处,在他很多的诗歌创作中吸纳了雪莱的诗歌创作风格,被称为“中国的雪莱”.但是这种吸纳并不是囫囵吞枣,而是以其独特的悟性和灵性进行了取舍的,因此徐志摩与雪莱的诗歌不仅相似同时也有各自的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6.
“雪莱”作为一个涵义丰富的符码在勃朗宁的作品中是一个超验的“能指”,是勃朗宁诗学理念的传声筒和代言人。雪莱的泛神论和唯美主义是勃朗宁早期艺术创作的水中之盐,后来却成为勃朗宁质疑和否定的对象。因此,雪莱化与去雪莱化构成了勃朗宁建构其诗歌理论的两大特点。勃朗宁通过对雪莱及其唯美主义诗学观的扬弃进而生发出的对艺术与生活二者关系的诗性的思索也就构成了一组张力,贯穿勃朗宁本人近60年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7.
在《夜宿寒山寺》这首诗中,视点使用占领了重要位置,诗人通过时空视点的变换展现了自然有序的时空图景,通过观念视点的移动唤起读者强烈的情感体验,同时知觉视点和叙事视点的交叉运用展现了隐喻蕴含的丰富涵义。从认知诗学解读诗歌视点使读者全景式与诗人对话,实现心理认知和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8.
雪莱是英国杰出的诗人,创作了大量的浪漫主义诗歌,透过这些诗歌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雪莱对于大自然深沉的热爱,他的浪漫主义情怀、理想主义的思想,皆受此影响颇深。热爱自然的雪莱,也接受这来自大自然灵感的馈赠,笔者通过对雪莱诗歌中自然意向的研究,探究雪莱诗歌中更加多样化的情感表达,以及更深层次的内涵,展示雪莱诗歌中渴望建立理想社会的一面,同时也展示给世人他内心的痛苦与阴暗的一面。以此,给我们当今浮华的社会带来一些新的启发与感悟。  相似文献   

9.
语篇视点与认知诗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前人的研究,以《约翰·安德森,我的爱》为例,采用语篇视点和认知诗学中的图形/背景、隐喻等理论相结合的视角对它进行认知解读,探讨语篇视点与认知诗学的关系。研究认为,视点也属于认知诗学的研究领域,它在认知诗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视点理论对英语诗歌文本的分析。视点为丰富认知诗学的研究范畴,为英语诗歌赏析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自然意象是雪莱诗歌中的重要元素。本文主要分析了雪莱诗歌中自然意象与现代科学、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审美之问的关系。雪莱在诗歌中将自然描写与科学知识有机融合起来,努力缝合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裂痕。在自然意象的刻画中,他力图打破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表现出了生态意识的觉醒。在自然审美方面,雪莱推崇想象力,追求“崇高美”。雪莱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自首届认知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重庆)成功举办以来,认知诗学在国内发展迅速,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为进一步推动认知诗学研究深入发展,认知诗学研究会将于2014年11月13日—11月16日在广西桂林召开第三届认知诗学高层论坛。论坛由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国内外知名学者如Gerard Steen、Geoff Hall等将应邀与会,同时将举行"认知诗学译丛"的启动和《认知诗学与界面研究》刊物的首发仪式。主题:实践中的认知诗学议题:1.认知诗学的研究目的和方法论特征2.认知诗学与小说研究3.认知诗学与诗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赵宏维 《文教资料》2007,(12):75-77
悲剧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作为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的雪莱,毫不例外地在他的诗作与人生中表现了这一点。本文从社会背景、浪漫主义的宣言、诗人的诗学观以及诗人本身的命运和作品的角度,探讨雪莱的悲剧精神。正如悲剧本身一样,雪莱的悲剧精神缘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不可协调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雪菜(1792-1822)的《奥西曼达斯》一诗,论述了该诗内容及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指出虽然这首诗仅仅只有111个词,却是雪莱典型的积极浪漫主义诗篇之一。它流露了作者的政治观点、反映了作者的艺术观、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4.
诗歌通过意象构成意境,不同诗人喜欢采用的意象有各自的差异,对诗歌意象的理解与把握,使我们可以从微观诗学的角度更清晰、更准确地认识诗人诗歌的全貌。这对研究他们诗歌的风格、诗风的形成都大有裨益。本文统计了王勃诗歌中的意象,对其采用最多的意象的意义系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与十九世纪任何一首诗歌相比,没有比《西风颂》更显示读者的重要了.雪莱诗流贯着浓郁的哲理意蕴,《西风颂》是其中的典型.这首偏于诗人特殊的情感体验和自由联想的诗作,存在着接受理论中天然的“美  相似文献   

16.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通过对魏晋至北宋诗歌作品的系统评论,疏凿微旨、泾渭分明地阐述了他的诗学观。他主观以“诚”为本,即“诚”是诗歌创作之根本;他主张以“雅”为准,即“雅”是诗歌风格之标准。  相似文献   

17.
阐述诗歌情感与传统诗学及认识诗学理论,着重从认知诗学角度,就诗歌的音层、形层、义层三个层面,举实例来探讨发散式诗歌与集合式诗歌的情感效果,以揭示诗歌形式与诗歌情感的关系,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赏析诗歌。  相似文献   

18.
诗人雪莱的诗歌中自然景物是典型的意象,反映了诗人的性格,思想和文学理念。本文主要分析雪莱诗歌中,丰富的自然景物所展现出的生态意识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9.
《暮晚》是一首当代写意诗歌杰作,解读杨键诗歌要有恰切的诗学理论。杨键诗歌具有鲜明的写意性,表现在其诗歌创作意图、诗歌本文的意境化构筑和写意修辞形态。  相似文献   

20.
清雄奔放是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运用比较诗学的方法,对李白及其他唐代诗人的诗歌作品进行详尽的文本分析,可以厘清这一术语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