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技术是带有神秘色彩的附魅技术,但自从它与现代科学相互结合后,就走上了祛魅的道路。祛魅是现代技术的主要特征,但祛魅后的现代技术在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精神的匮乏以及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后现代的技术必须采用人、技术、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自然观,走技术返魅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正>在很多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时,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和理解教育科研,并思考有效教育科研的思想和方法。"教育科研"是一种简说,完整的说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是什么呢?其实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教育科学的研究,也就是对教育科学的研究;一种是教育的科学研究,也就是对教育进行科学研究。就中小学教师参与的教育科研,我以为,理解成"教育科学的研究"更合理和具有实践意义。而从"教育的科学研究"到"教育科学的研究"需要"祛魅"和"返魅"。魅本意为传说中  相似文献   

3.
势利的教育造就了祛魅的教师,过度世俗化的教师角色使教师崇高的身份充满了危机。因此,教师角色必须返魅,教师必须勇敢地踏上自我救赎与自我超越之旅,体现崇高,体验良心,体悟智慧,召回并彰显师之魅。  相似文献   

4.
文学创作本身有其独特的魅力,不仅可作为作者财富与声誉的体现,也能通过作品警醒世人。以菲利普·罗斯作品为例,其利用祛魅对犹太人情感进行描述的同时,又将当时美国文化价值展现出来。正是因为这种祛魅的应用优势,使之成为当代文学领域中研究的主要话题。本文将从身份、心理以及政治等角度,对菲利普·罗斯中的祛魅特征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从人类学关于传统和现代的理论研究入手,我们可以初步将技术划分为传统的技术和现代的技术。在这里"传统"和"现代"是二元对抗的。如"文明——野蛮","西方——非西方"的相互对立。结合人类学的研究观点,我从技术哲学出发,考量技术的变化、发展。将技术分为三个阶段(又称三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秒乙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的"祛魅"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之“魅”主要是指在当前社会中存在一种将学校教育神奇化的不良倾向,即学校教育功能泛化倾向,这一倾向使学校教育不堪负重,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不应有的伤害。要避免学校教育之“魅”的危害,就必须重新认识学校教育,使之“祛魅”。学校教育的“祛魅”就是要正确认识到学校教育功能是有其边界和限度的。只有学校教育“祛魅”了,才能正确发挥学校教育的本体功能、工具性功能以及发挥其它教育形式(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的功能,进而全方位地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生态美学是在当今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蔓延的后现代社会文化的语境下应运而生的,生态美学以生态哲学观作为哲学基础,坚持生态整体现、天人合一观、生态平等观,以生态首位与动态平衡为原则,坚持生态与人文统一、批判与建构交融的生态美学精神.对于美学学科建设,社会实践指导意义深远.也是对人类社会危机与精神危机的双重救赎.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把人类抛入一种二律背反的价值处境中,即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分离,这种价值处境就是韦伯所言的祛魅化世界。责任伦理是应对祛魅化世界的有效路径。提倡责任伦理精神,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布迪厄的学术目标具有政治性,因此他对文学艺术的思考,围绕着反抗社会不平等的主题。他的社会学诗学包括两个方面:就社会学美学而言,指出文化隔充当着将社会阶级的区隔加以合法化的功能;就文学社会学而言,分析了文化生产场的发生和结构,并指出对于支配着文学生产场的根本信念即艺术自主性的坚持,乃是反对符号统治的重要手段。对于布迪厄社会学诗学对于中国学术语境的积极意义应予以一定讨论。  相似文献   

12.
《集宁师专学报》2018,(2):23-27
香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大陆文化生态中一直占据着特殊地位。以马克斯·韦伯的祛魅理论为指导,以《港囧》为例,分析其深层意识形态,揭示香港文化符号与内地关系的嬗变过程。电影通过重建内地民众的集体记忆,对香港城市进行了"赋魅"书写;通过囧途中的教育和个人反思而去意识形态化,实现了对这一文化符号的"祛魅"书写与解构之旅。在此基础上,影片为大陆重新认识香港,重塑互相之间的文化价值关系进行了复魅书写,为现今两地关系的发展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3.
大学社会责任是大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应承担的独特的使命与责任。大学责任既不同于大学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服务),又超越大学的社会义务。大学的社会责任有边界,又是有序的、发展的。大学只有准确把握“社会责任”的内涵,才能担当起大学应有的社会责任,实现“全方位服务和引导社会的发展”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教师权威弊端的日益暴露,后现代教师权威越来越受到推崇。后现代教师权威主要有生成性、缄默性、感召性三方面特征,这是与新课改的时代背景相契合的。基于重构教师权威的需要,教师可以从观念、能力、行动三个维度加以努力,以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的祛魅带来了高校教师世俗化、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导致了师道尊严和教师话语权的丧失。在高校中,部分教师出现了价值迷失与信仰缺失的现象。为消解现代性所带来的教育问题,高等教育必须返魅,高校教师必须进行自我救赎。以爱与良心为逻辑起点重构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教师自我救赎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文本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意义,即文本意义,它是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与表达.解释学史上大致有四种对文本意义的不同看法,即心理主义式的复原重建说、创造说、实用说、虚无说等.这些看法由于无视文本意义的真理性,导致了对文本意义的魔化.虽然作者写就文本必须依凭一定的语词载体,读者的释义活动实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阅读及把握文本意义,但是文本意义又不完全等同于作者意图、文本的字面意义及读者的释义.另外,对于同一文本,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释义,因而交流与争论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马克思主义解释学认为争论有其客观的标准--文本意义本身,这一标准也是绝对的,需要多次重复的.  相似文献   

17.
扎根理论作为一种质性研究范式,自21世纪初被引至国内教育研究领域后,便得到广泛应用。就实践论、方法论、本体论三重逻辑而言,教育研究中扎根理论应然的价值表征为以价值与事实的勾连,化解教育研究危机;以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的调和,缓冲教育研究的方法范式之争;以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廓清教育学的本质属性。然而,在相关研究的实然样态下,扎根理论在实践论、方法论、本体论层面上分别暴露出应用形式桎梏、人文情怀缺位及扎根精神淡薄的问题。为此,教育研究者亟需对扎根理论进行祛魅,一要创生扎根理论的"时代风格",助推实践过程的"理论自觉";二要重塑扎根理论的"人文情怀",警惕方法层面的"花拳绣腿";三要重视研究过程的"扎根精神",回归扎根理论的"初心终旨",以实现扎根理论在我国教育研究中应然价值本真与实然价值追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张悦老师在其新著《新教育语文课堂:哲学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中,对“祛魅”与“返魅”作了精彩而不失准确的阐释.所谓“祛魅”,就是要让知识从神秘走向明确.“祛魅”就像“植物学家要躲开花朵对目光的自然吸引,而将心灵投射到探索花之根、花之茎、花下的土壤”.而所谓“返魅”,则是要求我们要认识到知识的多样性与可能性,“承认真理是暂时的,知识是有限的”.在反复拜读这一具有突破意义的语文理论著作之后,笔者想借这两个词来提炼全书之主旨,并以之勾勒张悦老师语文教学追求的蜕变.  相似文献   

19.
20.
在百年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大众文学走了一条吊诡的路线。新文学发生后它被贬抑而至边缘化。革命文学及左翼文学诞生后,尤其1942年毛泽东的《讲话》发表后,大众文学的艺术形式成为新的美学追求。在当代文学发展的60年间,大众文学基本分为两个时期:前30年是一个对大众文学的转译和政治文化赋魅的过程;后30年则是打破文学一元化、大众文学渐占上风并祛文学政治文化之魅的过程。大众文化/文学的众神狂欢的时代在世纪末出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