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五七言诗大都是诗人的主观抒情,抒情主人公大体上是诗人自己。词的体制较为复杂,有许多为人代言的词和咏物之作,又特重比兴寄托,还有类似赋体、戏曲体、小说寓言体、等等,这些词的抒情主人公或仅仅与词人有某种联系,或纯是他人的形象;有的词没有单一的抒情主人公,词中有多个形象荟萃、组合、他们有的是协调一致的、有的则是互相矛盾的;即令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代表词人自己,也不拘定是词人的实人实事,往往比诗有更多的假托和虚构。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复杂情形极易造成混乱,甚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正确辨析词中抒情主人公的状况,对某些词来说,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相似文献   

2.
《卫风·氓》是一首以爱情为题材的叙事诗。诗中讲的是一个古今中外反复上演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全诗六章,情节单一:一二章写婚前,三四五章写婚后,第六章写结局,整个故事是在抒情女主人公的追述中展开的。分析抒情女主人公的形象应是教学这首诗的重点之一,而抓住抒情线索则是分析女主人公形象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卫风氓》是《诗经》中一首弃妇诗,人们历来都是以温柔、坚强、怨愤、柔弱等词汇来形容其诗的抒情主人公。本文尝试用另一种观点来审视其抒情主人公,以尝试对她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作出另一种探讨。  相似文献   

4.
黄静 《考试周刊》2007,(1):73-74
戴望舒以一首《雨巷》而蜚声文坛,享有“雨巷诗人”的称号。其诗作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别具特色,体现了丰富的、多侧面的特点。本文力图从落寞者、痴情者、寻梦者、爱国者、守护者五个方面对戴望舒诗作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自恋人格使作家菲茨杰拉德在主体意识中彰显自我和张扬创造性,在小说创作中塑造理想化和完美化的男主人公,其中抒情主人公具备道德和智商优越感,叙事主人公成为幻想中心、神话中心和情爱中心,他们是菲茨杰拉德自恋人格在小说创作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晏几道和徐志摩诗词中抒情女主人公形象的相同点是美丽动人的青春女性、具有象征意义的作用,不同点是类型不同、用情程度不同、对待爱情的态度不同以及作者对她们的情感态度不同。究其原因,是他们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经历之差以及审美心态不同,进而造成两人诗词中抒情女主人公形象不同。  相似文献   

7.
艾青的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塑造了一个承受多重苦难、忧国忧民、悲哀而又满怀希望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并通过这个抒情形象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来表达诗人对中国这片土地的深刻忧思与浓厚感情。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冯至在时间和空间元素中灵活穿越,借助时空特质,展现了个性化抒情方式.从时空流动、时空交织入手,比照中国古典文学时空架构,探究冯至个人经历、时代背景在时空中的特殊表现.  相似文献   

9.
柳永是北宋伟大的词人,其仕途坎坷,潦倒终生。毕其满腹才华,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其词集《乐章集》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生动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本文从六个方面概括了其词所凸现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使我们对柳永其人其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读东坡诗词,首先激动读者的是诗词中无所不在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即诗人的自我形象.为了区别东坡诗词中的其他人物形象,我称它为第一形象.这个第一形象,存在于东坡的众多抒情诗歌之中.他的每一抒情佳作,都从一个角度刻划了诗人自我形象也即第一形象的某个侧面;众多的抒情诗篇,则汇成了一个完整的第一形象.它和抒情主人公本人一样,是一个多面体.在这个多面体中,诗人自己的政治态度、思想观点,意志情操,爱憎感情、艺术情趣等等,无不赤裸裸地呈现给读者.一切时代的、社会的、阶级的、传统的综合因素在诗人心灵上的投影,同样是毫无掩藏地呈现在读者之前.  相似文献   

11.
长久以来,对于郁达小说创伤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一直有所争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小说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说明由于当进的社会压迫,“理”、“礼”束缚等造成青年知识分子的“零余者”身份,使得他们由极度的失落以至心理上曲扭变态。揭示了他们在白挣扎中觉醒,在觉醒中毁灭的深层次精神心理内涵。  相似文献   

12.
《九歌》已经能够根据抒情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的差异,并采用情景交融的笔法,以刻画出他们不同的爱情心理。通过对《湘君》与《湘夫人》、《大司命》与《少司命》、《河伯》与《山鬼》三组诗的分析可以看出,《九歌》已经能够因不同的性别视角、人物身份、和地理环境,而对抒情主人公的爱情心理采取不同的描写方式。  相似文献   

13.
苏轼诗词,汪洋恣肆,从各个侧面反映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第五幕第二场主人公屈原的一次长篇抒情独白——《雷电颂》,以前见于高中语文教材,现被编入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本(人教版)。这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炽烈的情感,撼天动地,不愧为抒情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15.
因身处危逆境况(失意,离别、羁旅、流放、死亡等),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面对秋天的景致,感物伤怀,悲从中来,悲秋诗由此产生.这些个人主义诗篇中的悲秋情怀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焦虑、楠楚的内心世界,既丰富了古代诗歌的内容,充实了失意、流亡,思乡、怨情等文学主题,也推动了抒情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读屈原的作品《涉江》,总能给人以结结实实的震撼。那种对信念九死不悔的执着追求,对沉重打击的顽强承受,对祖国前途与命运的深深的忧思和眷顾,这一切自然地突现了诗作抒情主人公的精神风貌:峨冠长铗,忧郁地行吟泽畔。如何把握本诗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流走,精神底蕴,这是我们在阅读该诗过程中应该侧重的。  相似文献   

17.
《七律·洪都》高度地概括了一个世纪的革命和建设历程,抒情主人公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8.
代言体诗歌是诗歌创作中颇具个性和特色的诗歌体式和类别。所谓代言体是指诗人代人设辞,假托他人(多为女子)的身份、心理、口吻、语气来创作构思,表面上是诗人代诗中抒情主人公言而实质上是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诗人言的一种诗歌体式、创作模式与表现方式。“代言体”诗在标题、人称、形式、内客、表现角度、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征,代言体诗的形成也有其政治、艺术、审美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马大龙 《教师》2012,(1):52-52
在古体诗词中,情感的抒发经常是间接的,诗人的思想、情感就寄寓在诗词的形象之中。诗词的形象既是指叙事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又是指抒情诗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词中所描写的景、物,即意向。因此,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诗词鉴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广为传诵的名作。长期以来在众多评价赏析的文字中,大都认为《错误》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继承的是中国历代闺怨诗的传统。至于“错误”的形成,有两说:一种认为:“错误”因女子而起,女子是主动者;一种认为“我”是主动者,错误是由“我”一手造成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就采用此说。笔者以为,这些理解有其可取之处,但存在一些应当纠正、澄清的错误。《错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这是正确的,但既然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那就不应当理解为描写了一个女子如何如何的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