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言《蛙》以独特的人物视角,塑造了姑姑跌宕、传奇的人生经历。年青时姑姑以科学接生法享誉高密东北乡,被乡民誉为"活菩萨";中年时因偏激推行计划生育而被乡民唾骂为"活阎王";年迈时自我觉醒却饱受良心的痛苦折磨。姑姑的人生大起大落,行为大善大恶,一生充满传奇和悲剧色彩。透过莫言对命运多舛的"姑姑"的人物塑造,其旨并非评述计划生育的功过是非,而是以此深层次地诠释了伦理、道德以及法律通过权力规训对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2.
《蛙》是莫言新近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前四部分是蝌蚪写给日本友人的几封书信,第五部分则是一部话剧。小说虽然在形式上花样翻新,但是,姑姑一直是小说的叙述中心。姑姑是一名技术高明的妇产科医生。一方面,她是生命的天使,通过她的手,众多生命顺利地来到人间;另一方面,她又是一名计划生育政策的坚定地支持者,前后有两千八百多名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生命扼杀在她手上。  相似文献   

3.
《补玉山居》是旅美作家严歌苓2012年推出的作品,小说借由一个名为补玉山居的客栈窥伺来往的各色人物,作品写了四组人物的人生及情感历程,以珠串式结构链接,叙述视角采用零度聚焦和内聚焦结合的方式,不断在当下与过去之间闪回,小说结尾并未完整交待四组人物事件的发展结果,呈"空缺"状,开放式的结尾带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与回味。同时,小说还在奇情孽缘故事的讲叙中完成了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4.
莫言小说《蛙》中塑造了姑姑等一系列丰富而复杂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承载着共和国六十年的计划生育史。作家通过姑姑这一形象身上所体现的人性张力,展现出上个世纪的特殊语境中,历史对个体生命造成的深切创痛和重压以及在历史重压之下人性的冲突和畸变。  相似文献   

5.
从人生视角解读泰格特的小说《窗》,通过这扇"窗"来透视两个人物的心灵状态,探求一点人生的启示。分析领悟欣赏者和漠视者,利人者和利己者的人生得失和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6.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平静的生活》主题充满了"死之痛"和"生之厌",是集中表现作家杜拉斯死亡观的一本小说,也是作家一系列表达"爱与死"小说的前奏。小说主人公在他人之死的观照中,体会到人生的虚无与幻灭;在感受自我之死中,完成了对爱和生命意义的找寻。这与海德格尔"向死而在"的死亡哲学殊途同归。从小说叙事中,作家杜拉斯完成了对死亡、生命、爱情的富有哲学意味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视角描写是小说常见的技巧,而视角与叙述人称结合形成叙述方位,共同参与叙述角度的构建。本文以加拿大华裔英语作家伊芙琳.刘的短篇小说《碎玻璃》为例,分析了小说中的叙述方位,及其对主题构建的意义。在小说中,第三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以及第一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轮番出场,使小说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得到全面展示,她内心的挣扎轨迹也在"我"与"她"的对话中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蛙(节选)     
莫言 《新读写》2012,(11):6-7
《蛙》是莫言酝酿寸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新中国近六十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五十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谢丽 《英语辅导》2014,(4):202-204
《劝导》是英国女作家奥斯丁的最后一部作品,该小说继承了作家的一贯风格,典雅精致,深受世人的喜爱,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作者在这部小说中使用了多种叙述视角转换的手法--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小说人物有限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巧妙的视角转换有利于塑造人物、制造悬念、展开情节,加深故事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使作品更具审美特色和阅读情趣,体现了作家对人情世故的多维思考。  相似文献   

10.
莫言的《蛙》讲述了乡村女医生姑姑从一个"送子娘娘"变为一个双手沾满了上千个未出生婴儿鲜血的"魔鬼"的故事。在塑造姑姑这一与中国计划生育史息息相关的形象时,文本中呈现出的姑姑的强烈自我谴责意识其实是姑姑的"罪恶"观念与赎罪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陈彦是一个对城市底层与农民工始终保持高度关注的作家。陈彦的小说常常站在人民美学的立场,关注底层人物、弱势群体的人性温度与生命冷暖,以平民视角书写他们的艰辛与快乐、疾苦与尊严。城市贫民阶层、农民工群体尽管有着卑微的人生,坎坷的命运,但是在他们的生命中却蕴含着良知、勤劳、美德、坚韧与正义,这些永恒的人类精神主题,成为支撑底层世界信仰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阅读陈彦小说的底层世界,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在"无常"的现实人生中总是潜藏着"有常"的文化根基,这"有常"的文化之根就是作者对传统的持久回溯与激情演绎。  相似文献   

12.
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规范中学语文小说教学内容,具体策略是:以结构、视角为核心来确定教学内容,从而丰富"人物、环境"这两个概念;从联结的角度来说明单双线结构的意义,在刚和柔、冷和热、疏和密、有和无的对比中,论述情节结构对环境描写、塑造人物的作用;以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主视角和副视角两个侧面,来领会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在观察事物时,西方美学主张固定的视角,而中国传统美学则强调视角的不断变换。然而也有例外。在有些西方作家所刻画的人物身上,亦可找到中国美学中"观"的影子。本文分析著名英国作家D·H·劳伦斯在其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所塑造的查泰莱夫人感知世界的方式,指出其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观"所蕴含的俯仰结合、入出统一、物我相照和远近变换的特点。正是得益于这样多元的视角,她才演绎出多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残酷与火热的年代,锻炼了姑姑的坚强性格,培养了她对党和事业的无限忠诚。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时,姑姑铁面无私、冷酷无情,扼杀了二千八百个胎儿和三个孕妇,结果不仅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姑姑晚年的忏悔,不仅昭示姑姑的良心发现和回归,以及对自己人生的重新审视,同时也提醒我们:"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作家弗拉基米尔·索罗金被誉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三驾马车之一",其小说《暴风雪》的创作既传承了19世纪俄罗斯经典文学的优良传统,又加入了后现代主义反讽、荒谬、夸张、颠覆、怪诞的写作元素。作家以独特的后现代视角尖锐地提出了当今社会关注的"人性"与"道德"主题。作家对加林医生一类的知识分子的伦理道德与职业道德描写展开反讽策略,使其荒谬性发挥到极致,同时对小说中人物的人性善恶重新解构,在善中存恶,恶中向善的永恒回归中不断探索人性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6.
残酷与火热的年代,锻炼了姑姑的坚强性格,培养了她对党和事业的无限忠诚。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时,姑姑铁面无私、冷酷无情,扼杀了二千八百个胎儿和三个孕妇,结果不仅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姑姑晚年的忏悔,不仅昭示姑姑的良心发现和回归,以及对自己人生的重新审视,同时也提醒我们:"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相似文献   

17.
了一容的中短篇小说集《挂在月光中的铜汤瓶》入选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丛书,荣获2008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本文试图从作家的独特人生经历和生活背景上对这部小说集的人物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力图从中找到一条联系作家和作品人物之间的纽带。  相似文献   

18.
香港作家董启章先生的小说《安卓珍尼》是一篇为读者提供着无数可能的小说。小说中生物的科普介绍与人物的经历相互关照。文章从小说文本入手,分析两个主人公"安卓珍尼"与"我"的关系,以期为读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堀辰雄是日本昭和时代新心理主义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秉承了日本文学历来对"生"与"死"这个主题的讨论。作家擅长用细腻的手法刻画人物,从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入手,讨论人物对于生死的选择转变。在作家致力终身的代表作《菜穗子》中,他用鲜明的对比成功地描写了三村、黑川两家两代人的不同命运,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菜穗子——这个旧时代的知识女性形象。在小说当中,菜穗子的生死选择几经变化。她也曾逃避现实,选择孤寂落寞的避世生活。然而童年玩伴的人生悲剧和丈夫的转变最终使她选择了勇敢地面对现实。她对于"新生"的追求犹如凤凰涅槃,冲破了小说中现实环境的桎梏,展示了堀氏小说主题从"死"到"生"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0.
老舍先生不但创作了诸多小说精品,而且在文学阅读和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深厚的小说理论素养.本文结合老舍先生的创作实际主要从生命体验、人物塑造、景物和环境描写、语言艺术四个方面来考察老舍先生的小说美学思想,以期呈现老舍对小说创作的深刻认识与高度成就.作家怀着伟大的同情来观察和体认生命,以个性化的语言与活动的肖像描写来塑造"立"得起来的人物,极具"感诉力"的、与人物和故事好似天然长在一起的景物、环境描写鲜活、简劲、悦耳,具有天姿、天趣之美的白话语言,这些都是老舍小说美学思想中特别富于启示意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