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恨歌》中的王琦瑶是上海弄堂里的女儿。她有着精明的处世观和功利的婚恋观。作者对她的平常心、虚荣心、利益心,以至最终破散的心的生动描绘,活现了弄堂里上海入独特的精神面貌。弄堂女儿的王琦瑶更是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精魂”。人即城,城即人,王琦瑶四十年曲折的生命历程,折射了上海四十年的演化变迁。凡此种种,《长恨歌》令中国当代女性城市文本的进程朝前飞行了很远。  相似文献   

2.
《长恨歌》中的王琦瑶是上海弄堂里的女儿.她有着精明的处世观和功利的婚恋观.作者对她的平常心、虚荣心、利益心,以至最终破散的心的生动描绘,活现了弄堂里上海人独特的精神面貌.弄堂女儿的王琦瑶更是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精魂".人即城,城即人,王琦瑶四十年曲折的生命历程,折射了上海四十年的演化变迁.凡此种种,《长恨歌》令中国当代女性城市文本的进程朝前飞行了很远.  相似文献   

3.
《长恨歌》是一部具有悲剧审美意味的小说,它描述了小说主人公王琦瑶的一生的悲剧命运,但是作品从另一个角度揭示王琦瑶的命运悲剧并不是外力的不可避免,而首先是来自主人公自主的选择,这种选择反映出作为小说环境的上海大都市的迷离特性,以及女性主体的局限。同时,作品从多种角度描述了以王琦瑶为其代言人的上海这个城市的悲剧,和王琦瑶周遭的人性与人情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王安忆的《长恨歌》叙写了一个上海女人王琦瑶四十年的生命历程,表现出对女性社会身份的关注。本文试从女性的视角、女性的话语、女性化的审美取向三个方面来谈都市日常生活中女性主体身份的张扬。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的《长恨歌》以独特的女性视野讲述了上海小姐王琦瑶的一生。本文将首先浅析女性主义文学和王安忆的关系,再讨论《长恨歌》中透露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王琦瑶是当代著名女性作家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中的女主角,小说以王琦瑶四十年的情与爱为主线。书写一个女人的史诗,更展现一段时代风貌。小说中的时代背景影响情与爱的取向,情与爱的发展折射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都市小说《长恨歌》中的女主人公王琦瑶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女性形象,王琦瑶与其成长环境上海关系密切,深入认识上海文化,观照一座城市的品格一上海心,透视都市欲望对女性的异化影响,进而呈现出都市女性坚韧挣扎却仍然虚无漂泊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王琦瑶是王安忆的经典小说《长恨歌》中的女主人公,她的一生都在追随男人的脚步,她悲剧的人生演绎了上海时代女性的悲剧。王琦瑶一生的悲剧命运,终归于"依附",过于期待爱情,追求不属于自己的幸福,从云端到谷底的生活,也没让她领悟到爱情的真谛。文章试从王琦瑶与其生命中的五个男人的故事以及她自身的弱点来阐述她具有依附性的悲剧人生。希望文学中王琦瑶的悲剧人生可以警示新时期的女性,以年轻漂亮作为获取短暂幸福的资本、依附男性而得到的幸福是不可靠的,从而让新时期的女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相似文献   

9.
张茜 《文教资料》2014,(30):91-93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自出版以来就成为读者竞相评论的名作。对于小说主人公王琦瑶的一生,不同的读者给予了不同的评价,而对于其人生悲歌的成因,历来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即针对王琦瑶的悲剧命运展开进一步分析。王琦瑶不切实际的虚荣心与其悲剧结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上世纪四十年代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洪流对于其生命的悲剧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一方面,上海这座城市根深蒂固的城市文化———市民气,也对其一生的命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文吉 《教师》2013,(31):118-119
《长恨歌》从整体来看,就是一个城市和女人的故事.王安忆用一个女人的故事来写一个城市的故事,她试图通过对王琦瑶、上海世俗生活的精细描写打造出一份属于生活的寓言.上海是作者精心设置的"戏剧舞台",但是上海它又是活生生的、有灵魂的.这灵魂也就是一个少女的形象——王琦瑶.王安忆写城市女人对城市的感知,同时也写到了城市对生活在其中的女人的影响.上海的繁华和虚荣影响了王琦瑶的价值观和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了王琦瑶以后的一生,城市对王琦瑶有着预见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上海,这座在中国声名显赫的城市,出现在王安忆的作品里,已不止一次了.当然,如同大多数作家一样,她写的也是老上海.1996年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长恨歌》,讲述的就是从20世纪40年代旧上海弄堂走出来的少女王琦瑶的人生历程.王琦瑶穷尽一生光阴,与程先生、李主任、康明逊、萨沙、“老克腊”等人发生一系列的情感纠葛,却始终没有找到理想爱情的归宿.  相似文献   

12.
朱芹 《现代语文》2007,(5):77-77
王安忆曾多次申明她的小说是不能够单纯的用女性主义去解读的,单单上关注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会缺失她小说中最为本质的东两。在我们看来,王安忆的小说不论是怎样描述上海弄堂里的女性人生,其本质还是在于书写“关于城市的故事”。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讲述了上个世纪大上海二十年代的上海小姐王琦瑶沉浮坎坷的一生,将人生嵌入历史,写入城市。而以此改编的电影《艮恨歌》则侧重描写了王琦瑶与叫个男人的感情纠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名叫王琦瑶的“边缘的”女性一生的命运故事。通过她, 王安忆展示的其实是一个城市的故事, 并将这个故事置于时代的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14.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以四十年代上海"沪上淑媛"王琦瑶四十年来的情爱经历为线索,记述了她如何演绎了一曲饱含长恨的悲凉之歌.掌权的李主任,专情的程先生,无结局的康明逊,游戏的萨沙,畸恋的老克腊,依次走入她孤单无依的生活,却最终一个个弃她而去.无论在物质依靠上,还是在精神寄托上,王琦瑶所经历的几个男人终成情爱泡影.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的《长恨歌》讲述了王琦瑶与大上海的故事,同时也是人与城的故事。上海孕育了王琦瑶,王琦瑶的性格中带着大上海的烙印,她时尚开通而又小家碧玉,追名逐利而又进退有度,处世精明而又感觉主义,渴望真情却免不了虚荣功利,热爱生活而淡漠政治。同时,王琦瑶也代表了上海的特质,与时俱进、坚忍自强而又物欲横流、凡俗琐碎。王安忆凭借自己对上海的理解和领悟,使人与城的形象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长恨歌》是王安忆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王琦瑶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也是现当代文学典型的任务形象之一。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描述了王琦瑶悲剧的一生。对此,从造就王琦瑶的各种悲剧入手梳理总结出价值取向、个人性格、时代背因素、男权社会等因素,以此展现王琦瑶悲剧的一生必然结局。  相似文献   

17.
《长恨歌》是王安忆长篇小说的代表作,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小说描写了王琦瑶这个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从花季年代到命丧黄泉的人生历程,写出了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无数的理想与欲望、浮躁与幻灭以及上海这个大都市从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的发展变迁,同时,也写出了人生的苍凉;小说塑造了王琦瑶这一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人物心理尤其是女性心理描写得深刻细腻,语言平淡、细腻、舒缓、从容。  相似文献   

18.
《长恨歌》中的主人公王琦瑶美丽聪慧、端庄典雅,是吸纳了黄埔精华的上海女儿。她历经了对爱情、婚姻的渴求、挣扎和失落,最终还是孑然一身。无缘婚姻,是王琦瑶悲剧人生的底色。其中,她和康明逊的感情纠葛可谓悱恻缠绵,贯穿了王琦瑶的一生。截取两人交往的三个片段,从语言的指向性来解密这段露水情缘的始末,并力图从两人所处阶层的不同,探求爱情与婚姻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上海怀旧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繁花》与《长恨歌》作为上海怀旧的代表作,以各自的方式追忆曾经的上海。《繁花》通过描写不同人的命运来展示平民眼中的上海,既有温情的回忆又有淡淡的忧伤。《长恨歌》以王琦瑶的一生表现上海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风雨漂浮,刻画出上海弄堂里不问时事的小资情调。两部作品通过对旧上海的文化追忆和想象,渴望重新建立城市定位,寻找城市自我。  相似文献   

20.
王琦瑶的悲剧蕴含了作者对宿命与命运关系的思考。小说中多次出现关于王琦瑶人生悲剧的预兆是作者的精心安排,旨在向读者暗示王琦瑶的命运早已被宿命决定。王琦瑶的悲剧折射了作者对当代上海都市怀旧文化的批判。为此,小说有意安排了王琦瑶与老克腊的爱情悲剧以及死于非命的情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