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梁实秋的散文创作中不难看出他对佛禅的兴趣。本文从考量梁实秋作为一个兼具传统士大夫和自由主义意识的文人的文化构成和文化立场入手,探讨禅宗思想对其散文创作态度和作品风格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受到某些审美因素的制约,主要包含三方面:文体形式因素的制约、译入语传统文化的制约以及源语语言特征的制约。梁实秋以散文体译莎,他更加注重内容的表达,音美效果不太理想;他在潜意识中受到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译文有时呈现出某种“文化误读”;他在句法处理和词语处理等问题上或多或少使译文有悖于译语规范,带有生硬的欧化痕迹。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的散文大家,梁实秋的显赫声誉,并非依靠其散文中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意境,而是以其散文中浓烈的文化意识而吸引和博得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广大读者产生共鸣的。梁实秋的文化层次是由中西两种文化层面结构而成。他受西方文化思想影响极深,曾独自译完莎士比亚全集,并主编过《远东英汉五用辞典》。西方文化思想在其散文中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的。作为散文大手笔,其散文的文化意蕴主要是由中国文化因素构成的。  相似文献   

4.
霍妍 《文教资料》2012,(25):20-22
新月派著名文艺理论家梁实秋的主要观点来自他哈佛大学老师欧文.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理念。然而他在引用西方文学批评理论来评判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时,却进行了重新构建。作为新月派的理论家,梁实秋和这个团体的交错影响值得关注。梁实秋的新人文主义思想和新月的主体倾向既有重合又有背离。重合是二者相互吸引的基础,而悖离则使梁实秋重构他的文艺观成为可能。梁实秋以新月社为平台,通过设立文学标准,实现了对新人文主义文学观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关于梁实秋     
对于梁实秋,不用说一般文化人,即使是我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大多只知道他是资产阶级反动文人,曾受到左翼、革命文化阵营的严厉批判,被目为资本家的走狗、资产阶级人性论的鼓吹者。在新时期,随着客观、公正、平和地对待历史的氛围的到来,梁实秋作为一位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少有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其成果和地位逐渐受到人们重视。此后,随着他的有着独特文化内涵的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知道梁实秋,大概都从鲁迅先生的文章开始,在鲁迅的笔下,梁实秋似乎是一个人人喊打的“落水狗”,其实这里面有很大的误解,梁实秋先生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成就的作家和学者。梁实秋(1903-1987)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梁实秋一生的主要成就主要在文学和翻译上。在文学上,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少诗作。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时受新人文主义者白壁德影响较深。1930年,杨振声邀请他到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1932年到天津编《益世报》副刊《文学周刊》。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黄泽英 《文教资料》2008,(23):68-69
<莎士比亚全集>的梁实秋译本有四大特点:白话散文式的风格;直译;全译;加注释.这部分归因于赞助者的影响:赞助者对梁实秋莎翁作品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对他的翻译施加了较大的影响,其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梁实秋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以散文称誉文坛。他的散文虽多取材于日常琐细,却往往内蕴深厚,值得玩味。在《西雅图杂记》中,他的取材大致可分为三部分:自然景物及名胜古迹、中西饮食文化、美国社会问题。研究梁实秋《西雅图杂记》的取材,不仅有利于我们分析梁实秋散文创作的前后变化,而且可以为我们全面深入解读和把握梁实秋散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小钝 《今日教育》2014,(1):61-61
梁实秋是上个世纪的文学大师、了不起的翻译家。如果要拿四个字来形容他,“温柔敦厚”大概是最恰切的。当然.梁实秋并不是不讲原则的好好先生,相反,他为了“规矩”常常得罪人。  相似文献   

10.
在众所周知的新月时代,梁实秋其实与张君劢等后来被称之为现代新儒学文化派的一些文化人士关系密切,并参与了这些人创办的《新路》与《再生》两份国家主义立场刊物的创刊及编辑,从中可以发现梁实秋不为我们熟知的另一种文化姿态,梁实秋本人否认自己与胡适的亲密关系、否认自己是新月派的原因也由此得到有效阐释。  相似文献   

11.
正梁实秋是上个世纪的文学大师,也是一名享誉中外的翻译家。晚年的梁实秋在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教书,并担任英语系主任。梁实秋并没有因为自己是行政干部而放弃了教书,反而对于课堂教学情有独钟。梁实秋有一条规矩,那就是每逢周四晚不见客,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因为第二天,梁实秋要给学生上课,他得备课!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师还要备课?恐怕很多人都不理解,但这事却是真真实实地存在。梁实秋教学如此严谨,所以他的课堂非常生动有趣。每次梁实秋讲课,教室里都是挤得满满的,尽管人很多,却是秩序井然。  相似文献   

12.
梁实秋是上世纪的文学大师,著名翻译家。晚年的梁实秋在台湾省立师范学校教书,并担任英语系主任。因为女儿赴美留学,家里就剩下两位老人。亲朋好友及弟子出于善意,时常登门造访。除了聊天,梁实秋有时也同客人玩麻将。但是每周四晚上,他却从来不见客,因为第二天要给学生上课,他得备课。  相似文献   

13.
我渴望上学     
左边这段话是梁实秋先生讲述的他小时候上学的故事。梁实秋先生为什么那么急迫地想上学呢?是学校很好玩,还是他天生就渴望学习知识?———我们不知道,他自己也说“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性急”。不过,在我们的生活中,想上学的孩子还是很多的,我们不妨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也许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推测出梁实秋想上学的原因呢。  相似文献   

14.
<正>生于70年代的刘聪博士,从硕士阶段便开始了对梁实秋的批评研究。十年来,出版了《古典与浪漫——梁实秋的女性世界》,合著《梁实秋图传》等有关梁实秋的学术著作和相关论文。2010年5月出版的新作《现代新儒学文化视野中的梁实秋》即在她的博士论文基础上加以补缺充实而成。因专  相似文献   

15.
梁好 《教师》2011,(30):1-1
梁实秋是上世纪的文学大师,著名翻译家。晚年的梁实秋在台湾省立师范学校教书,并担任英语系主任。因为女儿赴美留学,家里就剩下两位老人。亲朋好友及弟子出于善意,时常登门造访。除了聊天,梁实秋有时也同客人玩麻将。但是每周四晚上,他却从来不见客,因为第二天要给学生上课,他得备课。  相似文献   

16.
现代作家梁实秋散文小品的幽默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幽默是学者加绅士式的幽默。这种幽默风格的形成,与梁实秋渊博学识、绅士风度以及他对人生百态的洞察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现代作家梁实秋散文小说的幽默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幽默是学者加绅士式的幽默。这种幽默风格的形成,与梁实秋渊博学说、绅士风度以及他对人生百态的洞察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汤金梅 《高中生》2011,(6):12-13
《雅舍》是梁实秋在1940年写的散文,作于重庆。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梁实秋随之迁至重庆北碚。他与吴景超夫妇在主湾山腰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他入住以后,来做客的文人很多。梁实秋在“雅舍”蛰居7年.其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结集成《雅舍小品》出版。《雅舍》是《雅舍小品》一书的首篇。  相似文献   

19.
梁实秋和朱生豪的汉译莎剧风格迥异,主要体现在音美效果、语体风格以及雅俗倾向等方面。梁实秋的译文在节奏、韵律方面欠佳,书面语味道浓重,但是他如实翻译了原文中的粗言俗语;朱生豪的译文诗意感较强,音调悦耳,口语化的表达通俗流畅,他对原文中的不雅语言进行了"净化"处理。梁实秋译莎更加注重戏剧的文学功能,而朱生豪译莎更加注重戏剧的表演功能。  相似文献   

20.
迁台作家的怀乡散文对研究两岸文化有着重要作用。50年代迁台作家被迫脱离大陆,无论是外在身体还是内在心理都受到了压制,对自己身份的焦虑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生,因此大多迁台作家靠“怀乡”去寻求安慰。梁实秋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在真实地书写中寻找精神世界的返乡之道,以获得外在肉体无法实现的心理身份的确认。以梁实秋为例,我们能够寻求台湾民众对大陆身份的认同之路,发现海峡两岸民族精神文化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