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容概述] 《一句顶一万句》通过私塾先生老汪之口谈起《论语》起首第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并作出别有意味的评述:盼着远方的朋友来说话唠嗑,恰是因为身边没有朋友,知心话找不到人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悲哀.小说分为两部分——"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建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走出和走向之间,草蛇灰线,绵延百年.小说主线单纯,围绕出场的人物有近百人,枝枝蔓蔓生出的故事难以计数,但共同指向了书中每个人努力寻找的那一句话.  相似文献   

2.
在我这一生中,有两个人对我影响最大,一个是姥姥,一个是母亲。姥姥是十里八村的名人,一米五几的个头,割三里长的麦趟子,从这头到那头不直腰。我6岁时,村里有了学校,家里没钱交学费,整村的孩子就剩我还在田间地头疯玩。姥姥拔下头上陪嫁的簪子到镇上卖了,让我  相似文献   

3.
在我这一生中,有两个人对我影响最大,一个是姥姥,一个是母亲。姥姥是十里八村的名人,一米五几的个头,割三里长的麦趟子,从这头到那头不直腰。  相似文献   

4.
在我这一生中,有两个人对我影响最大。一个是姥姥,一个是母亲。姥姥是十里八村的名人,一米五几的个头,割三里长的麦趟子不直腰。我六岁时,村里有了学校,家里却没钱交学费。姥姥拔下头上陪嫁的簪子到镇上卖了,让我进了学堂。  相似文献   

5.
在我这一生中,有两个人对我影响最大,一个是姥姥,一个是母亲。姥姥是十里八村的名人,一米五几的个头,割三里长的麦趟子不直腰。我六岁时,村里有了学校,家里却没钱交学费。姥姥拔下头上陪嫁的簪子到镇上卖了,让我进了学堂。  相似文献   

6.
在我这一生中,有两个人对我影响最大,一个是姥姥,一个是母亲。姥姥是十里八村的名人,一米五几的个头,割三里长的麦趟子不直腰。我六岁时,村里有了学校,家里却没钱交学费。姥姥拔下头上陪嫁的簪子到镇上卖了,让我进了学堂。小孩子总是贪玩、偷懒。一天,已是日上三竿,  相似文献   

7.
霍甜 《林区教学》2021,(5):71-74
《一句顶一万句》中拟声词的区别词数为57个,总计词数为153个.音节结构方面,该书拟声词种类较多,但分布不均.双音节拟声词占优势,词频为62.8%,其中以AA式最多;语法功能方面,书中的拟声词可以作多种句法成分,按照数量从多到少排序,分别可以作状语、定语、谓语、同位语、独立语,其中以充当状语为主,词频为54.1%;摹拟...  相似文献   

8.
通过举例对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的话语悖论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表面悖论的话语实则体现了作者想表达的深刻的人生内涵。进而阐释悖论背后所隐含的原因即情感交流的缺失引起的词不达意。这些悖论导致人们无法正常沟通而带来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9.
刘震云酝酿创作了三年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用他自己独有的叙说方式,展示了底层人民的生存体验。在现代汉语叙事越来越趋向于世俗化的大环境中,刘震云层层突围,寻找到了一种足以表达内心情感的叙说方式,在新作品中不断的考量各种角色的关系以及不同话语方式的建构方式,以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表达了底层人民的独特的孤独深层体验。  相似文献   

10.
刘震云酝酿创作了三年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用他自己独有的叙说方式,展示了底层人民的生存体验。在现代汉语叙事越来越趋向于世俗化的大环境中,刘震云层层突围,寻找到了一种足以表达内心情感的叙说方式,在新作品中不断的考量各种角色的关系以及不同话语方式的建构方式,以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表达了底层人民的独特的孤独深层体验。  相似文献   

11.
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自面世以来,尤其是获茅盾文学奖以来,评论如潮,褒贬不一。《一句顶一万句》是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一种形象阐释,它揭示了人物存在的荒谬、孤独、虚无以及"为他"存在的处境,是新世纪底层叙事中,既关注农民物质生存困境,又深入探寻其心灵存在方式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12.
获茅盾文学奖的刘震云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以平铺直叙的叙述方式,简单朴实的语言形式,勾勒出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生存状况。看起来通篇是在写"说话",其实是写世道与人心,写人生与人性。  相似文献   

13.
有人选择敷衍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有人愿意多花些心思、多花点儿力气,把事情做得再好一点,给自己、也给别人一些惊喜。他们希望自己能创造出一些有趣的东西,他们乐于给别人带来一些有趣而美好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在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刘震云以平实的笔调描绘了平凡人琐碎的生活故事,其中蕴含着对生存本质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探寻,展示了荒诞世界里孤独的灵魂,悲悯并审视人们为逃离生存困境、寻找人生归宿所做的努力,在对凡俗人生的体察中体现出深刻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5.
《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迄今最成熟的作品,素有中国版《百年孤独》之称。《一句顶一万句》的叙事别具特色,从说话体语言到"缀段性"结构,从"说书"叙事风格到平衡式的叙事模式,都与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美学有很大关联,本文从该小说文本出发,探讨其中蕴含的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美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褚紫玲 《文教资料》2014,(31):63-65
《一句顶一万句》讲述了一个由三个孩子构成的跌宕百年的传奇故事。灯盏、巧玲、百慧这三个孩子在不同时期的出场不仅支撑起了故事的整体框架,也形成了文本感情起伏的脉络线。刘震云在行文中融入了存在主义的观念,让文本的情感基调由初显的孤独滑落到孤独的极致再回归到温情,最终实现了对底层人民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把毛泽东思想红旗广泛深入的插到少年儿童的思想领域,我校少先队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根据上级团委的指示,在“三面红旗万万岁”的教育以后,即采取各种方式,向全校少先队员和少年儿童进行了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的教育。鼓舞人心的少年誓师大会  相似文献   

18.
刘震云的新作《一句顶一万句》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关于其主题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这是一部人心的突围史。其过程的艰难与困顿折射出其受话语的缠绕之深,以及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之短和生活在其中的人的主体性之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精神现实,可以读懂中国的过去和现在。  相似文献   

19.
20.
《一句顶一万句》借杨百顺和牛爱国寻找说得着的故事和喊丧社火喷空等带有地方色彩活动展现国民说不着的困境和对说得着的寻找,描画了国人孤独的精神状态和生存困境。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发现这种孤独是中国传统世俗文化的产物,源自民族文化的底层,因此被称为中国式孤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