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他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  相似文献   

2.
<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思想的重要课程,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其中,道德修养指向的是学生的道德品质与道德素养,法治观念指向的是学生的法治意识与法治思想。以“法治观念”为例,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之于法律的权威与信仰,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对法律性质、地位、作用的正确认知,让学生真正理解“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以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且正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这是我们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历史转折和新的里程碑。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教育课程的要求,《思想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增加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1):103-108
农村基层依法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实现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规范乡村"小微权力"运行的迫切需要。当前,农村基层依法治理存在着党组织和村委会关系不顺、普法宣传教育缺乏实效、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足和依法治村能力尚待提升等系列问题。农村基层应坚持党的领导、村民自治和依法治村的有机统一,立足村民需求,更新宣传内容、创新宣传教育方法,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村务运行全过程,通过推进法律顾问制度、村"两委"配备法学专业人员和设立乡村巡回法庭等措施全面提升农村基层法治气质,实现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要求、新目标。因此,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高扬宪法法律权威,加强公民法治意识,坚定走依法治国的道路,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法制与法治是依法治国中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法律概念。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法律范畴。人治的核心是崇尚统治者的权威,法治的核心是崇尚法律的权威。依法治国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推行法治是建设社会文化民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文化市场经济的客观条件,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坚持法治将有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需要从基层工作着手,全面加快基层治理的法治化进程。从乡村基层法治教育的角度研究和梳理乡村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强化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充实法治教育内容,贴近受教育对象;以多种形式开展法治教育,提高教育效果;拓展法治教育渠道,搭建各类教育平台;培养法治教育队伍,形成工作机制;构建乡村法治教育长效工作格局等工作思路对摆脱乡村基层治理法治教育的困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来统筹法治建设,并与各项社会事业紧密结合,成为它们不可分离的实现方式。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实质上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全面法治化,应当立足全面依法治国新要求,回应人民对法治的新期待,以更高的标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建设全面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自治、法治、德治和基础服务建设四个方面梳理了皖北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现状,得出结论,乡村治理成绩与问题并存。主要存在的问题:乡村基层人才匮乏,治理队伍有待加强建设;乡村法治意识较为淡薄,普法教育体系有待完善;乡村的成规旧习沿袭,德治建设任务艰巨。文章进一步借鉴了部分地区乡村基层治理的先进经验,结合皖北地区面临的实际困难,提出四项优化对策:优化人才留用机制,夯实自治基础;强化宣传教育,推进法治权威的树立;“重塑”村规民约,营造德治氛围;重视智治建设,更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交融的平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法治进程和治理成果。江苏省作为全国范围内的立法表率和实践先驱,承担了改革与发展探路的重担。而这一过程中,也暴露了城乡地区法律资源分配不均、针对乡村的法律规范缺失、基层法律服务专业人员和资金供给不足、乡风民俗与法治建设冲突等问题。因此,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下沉,应当以实现均等化为目标,努力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体系、监督体系,并且在体系嵌入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注重与传统道德理念、风俗习惯共生共存、融合发展,从而为推动乡村振兴和为现代化法治国家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1.
<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简称"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的治国方略。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发展轨迹、时代要求及基本路径,对于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时政新语     
《老年教育》2014,(12):26-27
<正>开创依法治国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以执政党最高政治文件和最高政治决策的形式,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始终走在法治的轨道上。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稳妥地深化各种体制改革,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五项基本原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巩固依法治国的领导力量;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壮大依法治国的主体力量和依靠力量;有效约束公权力,彰显依法治国平等原则;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要严格遵循这五项基本原则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为实现法治中国的梦想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一个国家法治化建设既依赖法律的权威,同时又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支撑。同样,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不能只靠刚性的法律条文,还必须将法律法规建设与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形态等结合起来,通过强化法治文化建设增强人们依法办事的理念,营造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当前,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在法治文化的价值导向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二是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培育人们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三是促进法治文化传播,增强法治文化建设效应。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战略部署,这标志着中国依法治国进程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无论从中国历史经验和教训的角度看,还是从全球治理的现状,以及从中国推进现代化进程的角度看,逐渐实现法治治理,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要发挥法治在推动经济发展、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方面的作用,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都要推动法治治理的进程。最重要的是,中国法治治理进程的推进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16.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其基础和工作重点均在基层。司法所作为我国最基层的司法行政机构,承担着指导调解、受委托承担社区矫正工作、参与基层普法依法治理、组织提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协调开展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等职责任务。实证调研表明,绝大多数司法所的组织现状并未达到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尽管司法所已尽可能地形成调适性的工作机制,但其职能呈现与应然之间仍存在较大张力。究其原因在于司法所面临主体异化、职能超载、法治资源冲突、法治权威阙如等法治困境。优化司法所的职能定位、完善司法所的工作机制、树立司法所的法治权威,有利于司法所走出法治困境,以确保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7.
韩文强 《中国德育》2014,(22):27-2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进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明确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首先确立宪法权威,才能实现人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教育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我国教育研究紧扣时代脉搏,观照现实问题,在科研产出和成果质量上都呈现出新气象,在服务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了教育理论的新拓展。一、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教育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从顶层设计为法治国家建设指明了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首先是法治中国;一个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首先是法治社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先是制度建设和治理方式的法治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的主要议题,这充分显现了党中央对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视。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对在推进法治中国进程中执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不仅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教育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