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重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警惕重人文性的开发,疏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问题的出现。"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人文性是工具性的载体。离开了语言文字,离开了工具性来谈人文性,等于有舟无水。只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忽视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就会空洞,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营养不良。不能否认,科学有效的训练的确是语言实践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适合采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2.
一、编演课本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高中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极不重视语文教学,把语文视作副课中的主课,极端者甚至提出取消高中语文课设置。本人以为,造成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的原因有二:①人文性缺失。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当前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工具性而忽视语文学习丰富的人文内涵,课堂教学没有把学生当作有巨大能动性、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②过多注重文字技巧的训练,缺乏情感交流。把学生视为知识  相似文献   

3.
<正>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突显语文学科特点,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人"的发展,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率。第一是体现了新课标强调的语文学科的特点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立足工具,弘扬人文,二者达到和谐统一,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工具的同时受到人文熏陶。第二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性和根本性,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应该最终落脚在实现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发展上。第三点  相似文献   

4.
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重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警惕重人文性的开发,疏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问题的出现。"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人文性是工具性的载体。离开了语言文字,离开了工具性来谈人文性,等于有舟无水。只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忽视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就会空洞,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营养不良。不能否认,科学有效的训练的确是语言实践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适合采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5.
笔者以为,大部分中学生不怎么喜欢上语文课的原因有三点:①人文性缺失。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当前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工具性,忽视语文学习丰富的人文内涵,课堂教学没有把学生当成有巨大能动性、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②过多注重文字技巧的训练,缺乏情感交流。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而不是接受教育熏陶、情感浸染、文化陶冶的人。③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把生动活泼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能力的形成并不单靠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不能仅停留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这些人才必须能够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着眼于人的发展。语文教学有着特殊的功能,既承担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  相似文献   

7.
王燕 《快乐阅读》2012,(32):116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学的互动理念,是基于"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为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有效"对话"是语文课堂教学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中的一种生成性的发展,它凭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享受语文,使学习主体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渴求得到满足,促进生命的成长与发展。让学生课课有所得,人人有所得,这才是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10.
1.和谐语文需要创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应用。根据国家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小学语文课程最基本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的教学目标包括语文素养和人文熏陶的和谐统一,包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必须要营造和谐语文的教学氛围。和谐语文的内涵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传统语文教学注重功利性,或偏重于工具性,  相似文献   

11.
有效"对话"是语文课堂教学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中的一种生成性的发展,它凭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享受语文,使学习主体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渴求得到满足,促进生命的成长与发展.让学生课课有所得,人人有所得,这才是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12.
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也带动教育界蓬勃发展,除了引入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更注重以自主发展、文化水平、社会参与等组成的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各项能力。尤其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开展教学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对此,本文则从注重教材编写、优化课堂教学以及引入小组合作等分析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望给予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文是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在教学时也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汉语文工具性技能知识的掌握、吸收,同时有利于开拓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耿洪波 《考试周刊》2012,(71):39-39
语文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相结合,语文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也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语文才能成为有源之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有机地统一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笔者认为,必须为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的人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传统教学的灌输式教学只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只注重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新课改更加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关注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目标,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可以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能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这正是新课改下语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这门学科,其复杂性和特殊性赋予了语文教学更多内涵。语文不仅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使教学目的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课程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7.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选修课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人文性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文知识工具的传授。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粤教版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为例,谈谈在选修教学中如何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理念引领下的语文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功能,更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语文教学不仅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教科书不仅有语文知识,还有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内容。语文教师,既要用教科书的内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还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要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必须落实"双基",学生要通过朗读实践去整体感悟,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语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郭玲玲 《新疆教育》2013,(10):118-1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有效教学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的不懈追求。小学阶段是为学生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改变以往只重语文教学工具性的观念,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使学生在学到更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其素养与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